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疾控中心 161100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方法对成人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为临床乙肝工作的顺利进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随机抽样法,将入选的研究对象划分为三组,在接受免疫之前,对患者血液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患者体内的HbsAg、抗-HBc、-HBs都为阴性,将入选对象分别按照“0,1,3”、“0,1,6”、“0,1,12”三种乙肝免疫方法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结果:三组免疫组的性别、年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中划分小组的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0,1,3”、“0,1,6”、“0,1,12”三组免疫患者的成功率为76.73%、86.20%和89.12%。“0,1,12”组的免疫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利用“0,1,12”免疫程序进行成人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的时候,可以提高免疫成功率。
关键词:成人;乙肝疫苗;接种;方法
乙肝病毒型肝炎是一种乙肝病毒产生的传染新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1]。我国在1992年实施了新生儿接种乙肝炎疫苗,产生了明显的干预效果,让发病人群数量大幅度下降,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免疫接种效果。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成人HbsAg携带率并未减少。如何有效的预防成人乙肝肝炎,成为了乙肝肝炎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随机选取了五个乡镇的接种效果进行研究,对三种乙肝免疫程序的接种效果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主要是农民,对象年龄在16到49周岁之前,分五个年龄组进行研究,HbsAg、抗-HBc、-HBs都为阴性,都是本地居住居民。
1.1.2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第一,16到49周岁的人群,知情并愿意接受此项观察;第二,能够接受疫苗访问、疫苗采血观察。
1.1.3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第一,不愿意加入此项观察计划;第二,对疫苗发生过敏或者严重反应者;第三,具有免疫功能损害疾病者;第四,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第五,之前曾经接种过乙肝疫苗者;第六,过去七天发生任何急性疾病者;第八,过去三天有过严重发烧者[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疫苗选择
疫苗选自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审查的10微克每瓶的乙肝疫苗[2]。
1.3 方法
利用随机抽样法对居住的五个乡镇进行抽样调查,将四个乡镇抽取的350个人分为一组,在剩余一个乡镇抽取700人分为一组,所有研究对象都进行了免疫前采血,现在对其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抗-HBs)和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抗-HBc)三种阴性人群进行研究。三种人群分别接受“0,1,3”、“0,1,6”、“0,1,12”三中免疫程序接种。全部患者完成免疫接种一个月之后在,再次进行免疫抗-HBs检查。将所有采集的标本送到疾病预防中心,利用化学发光法对样本进行检测,试剂由雅培公司生产。
1.4 结构判定
抗-HBs浓度大于等于10mlu/ml表示免疫成功。
2.结果
2.1观察组总共770名,男性311名,女性459名;“0,1,3”程序组接种人数240人,“0,1,6”免疫程序组289人,“0,1,12”免疫程序组239人。所有研究对象身份都以农民为主,占到70.98%,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到62.64%。三组免疫组的性别、年龄均无明显差异,(x2=0.064,P=0.965),三组每个组的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x2=5.587,P=0.692)三组程序接中的各个年龄段男女性别均未产生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三种免疫接种程序接种效果
采用“0,1,3”、“0,1,6”、“0,1,12”三种免疫程序接种的患者,在一个月之后进行采血,其中“0,1,12”程序中抗体的阳性转化率最高,“0,1,6”次之,“0,1,3”最低。三种免疫程序进行统计学分析之后,具有显著差异(x2=15.326,P=0.000),经过对比发现,“0,1,3”组比其他两组的抗体转化率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乙肝病毒肝炎病是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乙肝患者体内携带了大量的病毒,部分还会转化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癌症等病变。经过研究发现,我国是乙肝感染率较高的国家[1],根据全国乙肝血清报告显示,1到59岁的人群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率占到7.17%,1到4岁携带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最低为0.95%,5到14岁携带几率为2.43%,15到59岁携带的几率最高,是8.56%。全国人群乙肝抗体表面携带率是50.08%,1到4岁人群的乙肝抗体阳性率最高,是71.23%,5到14岁人群是56.59%,15到59岁人群最低,是47.37%。此次调查显示,乙肝疫苗接种人群表面携带几率比乙肝疫苗接种人群低。各项急性、慢性乙肝患者和HbsAg都是传染源。
虽然承认乙肝病发展成为肝炎、肝硬化和肝腹水等的几率比新生儿和幼儿小,但是新生儿和幼儿携带的乙肝病毒会逐渐向慢性乙肝转化,儿童占到三成,成年人则低于10%,成年人的基数较大,感染病毒的人数也比较多,并且很多携带者会转化为新的传染源。人们对成人乙肝病毒的干预比较少,还没有型号才能系统化的接种程序,对成人应该接种的乙肝疫苗问题研究缺乏相应的程序。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利用“0,1,6”程序对乙肝患者进行疫苗接种,国内外都已普遍应用。但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乙肝疫苗是针对整体人群采用的措施,在个体年龄结构组织上还没有得到证实。本次研究显示“0,1,12”程序中抗体的阳性转化率最高,与国内外其他研究结果一致[2]。“0,1,12”程序和“0,1,6”程序效果明显高于“0,1,3”,抗体阳性转化率具有显著差异。“0,1,12”程序和“0,1,6”程序相比较,是否在程序上占有优势,还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国民;贾元熙;吴振华.中国18到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探讨[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3,3(6):125-129.
[2]王吉玲.成人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研究[J].浙江大学,2012,7(04):254-257.
[3]何佩琴.乙肝疫苗免疫策略对乙型肝炎发病和流行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5(03):236-238.
论文作者:李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免疫论文; 乙肝论文; 程序论文; 疫苗论文; 人群论文; 抗体论文; 三种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