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凯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225500
【摘要】目的:探究眼筋膜囊下麻醉应用于初学者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配到表面麻醉组(表麻组)和筋膜囊下麻醉组(筋膜囊组)各30例。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疼痛评分、合作满意度、手术时间、并发症)。结果:筋膜囊组的疼痛评分及合作满意度均好于表麻组(P<0.05)。结论:筋膜囊下麻醉的镇痛效果更好,更适合初学者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关键词】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表面麻醉;筋膜囊下麻醉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每一个眼科医师的必备技能。表面麻醉和筋膜囊下麻醉避免了球后麻醉及球周麻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已在眼科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1]。本研究试图为初学者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寻找一种镇痛效果良好但又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麻醉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60例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筋膜囊组:女性18例;平均年龄61.64±10.35岁;表麻组:女性17例;平均年龄61.97±10.75岁。两组患者的基础特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表麻组:0.5%丙美卡因术前10分钟点眼3次;筋膜囊组:距角膜缘5mm处用19号钝针头将2.5ml利多卡因注入到后部筋膜囊下。
初学者均在技术娴熟的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常规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
1.3 观察指标
患者运用Stevens[2]的可视疼痛表评价术中、手术刚结束、术后30分钟的疼痛;记录为0-10,0是无疼痛,10是非常疼痛。医生对术中患者的合作(眼球运动、眼睑挤压、手术时间)进行评价。同时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的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软件包SPSS19.0分析。t检验比较平均年龄,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性别差异及合作度;疼痛评分应用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手术刚结束、术后30分钟的疼痛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术中、手术刚结束、术后30分钟的疼痛评分
术中并发症:筋膜囊组1例后囊膜破裂;表麻组2例后囊膜破裂,1例玻璃体脱出。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表麻在经透明角膜超声乳化术中得到普及,但有研究表明表麻的镇痛效果不如筋膜囊下麻醉[1]。本研究中筋膜囊组患者的术中、术后的舒适度好于表麻组。表麻组14例追加了球结膜下麻醉,4例在上级医师的协助下完成了手术;而筋膜囊组无1例需要追加麻药。
筋膜囊组医生对患者的合作满意度评价也明显优于表麻组。这与表麻不能完全麻醉睫状肌、不能有效控制肌肉运动有关;而筋膜囊下麻醉起到类似球后麻醉能够麻醉睫状神经节的作用,故其镇痛效果更强[3]
手术时间及术中并发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实际上出于对患者的安全性考虑,当手术时间较长,患者眼球运动、眼睑痉挛增多,初学者难以完成手术时,上级医师及时协助表麻组医师完成手术。
总之,相较于表面麻醉,筋膜囊下麻醉的患者术中、术后的疼痛不适较轻,术中合作更好,手术更安全,建议初学者首选筋膜囊下麻醉。
【参考文献】
[1].Shambhu Rashmi, DOMS, DNB,1 Kibballi Madhukeshwar Akshaya.Comparison of Topical Versus Sub-Tenon's Anesthesia in Phacoemulsification at a Tertiary Care Eye Hospital.J Ophthalmic Vis Res. 2014 Jul-Sep; 9(3): 329–333.
[3].Stevens JD. A new local anesthesia technique for cataract extraction by one quadrant sub-Tenon's infiltration. Br J Ophthalmol. 1992;76:670–674.
[3]张宏杰,陈庆明.眼球筋膜囊下麻醉在青光眼术后颞侧巩膜小切口白内障术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09):1604-1606.
论文作者:徐凯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筋膜论文; 白内障论文; 手术论文; 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统计学论文; 并发症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