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血透室 33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实施品管圈前后半年的血透资料,统计不良事件,对比实施品管圈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中,实施前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实施期间采取的是品管圈护理。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品管圈护理理念应用于血透室护理中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
血液透析是急性肾损伤、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患者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该治疗方式对专业性的要求较高,操作人员必须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及较高的技术。血透室护理是医院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医院形象、品牌及效益,而且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血液透析过程中常会受到操作材料、护患配合、患者应激、操作人员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出现不良事件,给患者治疗带来不利的影响。因而,给予血液透析患者专业的护理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将品管圈引用到血透室护理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收集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血透资料,血透次数共计11886次,其中共发生不良事件104例;另外,收集我院2016年2月至7月开展品管圈活动期间的血透资料,血透次数共计11453次,共发生不良事件21例.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血透次数比较,结果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方法
(1)成立品管圈小组。血透室护理人员在自愿报名的前提下参加品管圈活动,共8名成员,所有成员学历均在大专以上,其中有3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从3名主管护师中选出一位经验较丰富的担任圈长。然后对所有小组成员进行品管圈理念及相关技能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围绕品管圈的特点,品管圈的原则、品管圈实施方法等展开,提高成员对品管圈的认识。(2)确定主题。利用每日晨会与所有成员探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护患沟通及护理等方面问题,总结不良事件危险因素,制定应对措施并确定此次活动主题。活动旨在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3)拟定活动计划。围绕主题采用品管圈工具拟定行之有效的品管圈活动计划,明确每位成员工作内容及工作责职,将责任具体到个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品管圈活动于2016年2月开始实施,7月结束,共持续半年,每月举行2至3次,活动期间圈长要实时掌握活动开展情况,重视其它圈员的意见,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4)掌握现状。收集本科室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未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的血透资料,血透次数共计11886次,不良事件共计104例,其中,穿刺渗血43例,补液渗入空气24例,机器数值设置错误21例,设备管路凝血11例,脱针5例。经分析得出前3项为该科室主要不良事件,此次活动将以这三项作为重点改善内容。(5)制定解决方案。①穿刺渗血:穿刺渗血多与固定不牢及反复穿刺有关,所以要加强护理人员穿刺手法及操作相关培训,提高整体护理队伍的专业水平,实际操作时采取阶梯式穿刺处理,认真评估患者血管情况,选择清晰的血管进行穿刺,做到一次穿刺成功。另外,采取U型与交叉并行的方式进行固定。②补液口渗入空气:补液口渗入空气多与操作不规范,夹子未夹好有关,所以完成预冲管路后要指导护理人员认真检查夹子是否夹偏,然后用止血钳进行双夹。其次,强化细节操作,规范护理人员操作行为,并将护理操作流程图粘贴于醒目位置,提醒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③机器数值设置错误。机器数值设置错误多与书写不规范、核对失误等有关,所以要进一步加大对护理查对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双人值班、双人核对制度,只有双双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参数设置。其次,上机操作前要仔细核对机器数值,有异意的要及时反馈给圈长,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再次,与医师进行耐心的交流,确保病历书写规范。同时,叮嘱护理人员书写务必清晰、规范,以免带来护理隐患。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该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分别对实施品管圈前200位患者及实施品管圈后200位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调查主要围绕护理水平、服务态度、技术水平、就医环境等展开,并将调查结果为三个等级即:非常满意(评分在90分以上)、满意(评分在60分~ 80分之间)、不满意(评分在60分以下)。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应用 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品管圈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实施前半年,血透次数共计11886次,共发生不良事件104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87%;实施后,血透次数共计11453次,共发生不良事件2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8%。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施品管圈前后满意度对比
实施品管圈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品管圈前后满意度对比
3.讨论
品管圈是一种较为活泼的品管形式,人们自发的组建一个小团体,通过团员间的分工合作及相关手段的应用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或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不断深入,品管圈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护理中,使护理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进。本文将品管圈应用于血透室护理中同样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通过品管圈活动可很大程度上激发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护理人员操作行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
综上所述,将品管圈护理理念应用于血透室护理中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泉红. 品管圈在降低中医院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分析[J]. 东方食疗与保健,2016(9).
[2] 韩伟. 品管圈在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3):4644-4645.
[3] 张晓梅. 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品管圈的应用价值探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7):268-269.
论文作者:包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7
标签:品管论文; 不良论文; 事件论文; 发生率论文; 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操作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