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_全球化论文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_全球化论文

“走向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研讨会论文,走向论文,理论论文,世纪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12月19日至21日,“走向21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中央编译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研究所联合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为这次理论研讨会的召开发了贺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出席了开幕式并做了重要讲话。

来自全国7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苏东演变的原因与教训、国外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力量的现状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这次会议的研讨成果介绍如下: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社会主义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全球化”作为20世纪末一个崭新的名词,日益受到国内各方学者的关注。与会学者普遍认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做全面的分析。一种意见认为,全球化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作为世界科技进步和国际交往扩大与深化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分工协作高度发展的要求,表明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因而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生产的发展和劳动社会化等方面,具有进步意义。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把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转嫁给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因而经济全球化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向全球扩张的企图,表明垄断资产阶级要在全世界范围内追求利润。有学者主张从三个层次来理解全球化:一是从生产力层面看,经济全球化是基于社会技术形态的一种必然趋势,是生产社会化全面突出展开的结果;二是从生产关系层面看,全球化主要是垄断资本的全球幅射、扩张和控制;三是从国际经济战略层面看,它被说得过分了,要警惕它被扭曲成为少数发达国家谋求霸权的一种手段。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全球化的实质就是垄断资本向全球扩张,企图实现控制全球的过程。

有与会学者总结出其七个方面的鲜明特征:一、以科技全球化趋势为先导,二、以金融国家化为核心,三、以跨国公司为主要驱动力,四、以全球规模的世界市场为纽带,五、以贸易自由化作为发达国家胁迫发展中国家的新形式,六、由经济区域化伴随发展,七、既为发展中国家所参与,又为发展中国家所抗拒。

关于全球化的起始时间,与会学者主要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全球化并非一种崭新的社会现象,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张起,资本国际化、全球化就已经开始。150多年前, 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也早有所论述。迄今全球化经历了商业资本全球化、产业资本全球化和金融资本全球化三个发展阶段。一种意见认为,目前所言的全球化,起始时间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其主要标志有苏东剧变、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等。

全球化不能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危机,也挽救不了资本主义腐朽、灭亡的命运,经济全球化必将把资本主义推进到社会主义。这一结论成为与会学者们关于全球化研究的共识。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全球化战略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异化倾向,资本主义国家收入和财富的不平等现象到处都在上升。与此同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在不断积累着社会主义因素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社会生产的扩张性要求资产阶级不得不把它当作社会生产力看待,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来缓解社会矛盾,从而在客观上为社会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仿佛一柄双刃剑,它既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对全球化应该采取何种态度?有与会学者认为,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其次要积极参与,最后要正确应对。加入WTO仅仅是战略意义上的正确, 并非直接意味着战术意义上的正确。要努力充分汲取全球化的普遍新成果,同时又要努力充分保证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安全。因此,战术上的策略是需要积极思考的重大课题。有与会学者认为,在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新的历史性任务“一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国内和国际的两种资源和两种市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二是如何建立和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机制,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以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在同资本主义制度的较量中最终取胜。有与会学者认为,要正确应对全球化大趋势,更好地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思路应该是: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走向世界;同时保持清醒认识,始终保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方针。

二、关于苏东演变的原因和教训

发生在20世纪末的苏东剧变引起了与会学者们极大的研讨兴趣。对于这一标志着20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的重大历史事件,与会学者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重点对其原因和教训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苏联演变作为一个非常复杂的影响极其深远的政治事件,对其分析显然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与会学者认为,在分析中既要全面把握导致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各种因素,又要分析其中哪一个是主要的、决定的因素,从中找出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

有与会学者指出,分析导致苏联演变的原因,可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考察:一是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如果没有西方的支持和帮助,苏联演变是不可能实现的。外因毕竟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苏联演变的内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了失误。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应该全面评价,要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体制区别开来加以认识。应该说,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正确的。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确实犯了错误,主要是体制上的弊端。斯大林的功是大于过的。就斯大林模式的结果,应该说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弊端与演变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问题是怎么看待这弊端?体制上的弊端只能证明改革的必要性,而不能证明垮台的必然性。因此,问题的本质不在于苏联模式有没有弊端,而在于如何对待。关键是必须采取正确的路线,来消除弊端。如果苏联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时代特征和本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行正确的改革,消除历史遗留的问题和弊端,克服困难,就能够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使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阴谋不能得逞。但是,苏联领导人推行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错误路线。由此构成了苏联垮台的第二个内因。正是这一因素成为导致苏联演变的关键原因。

苏东剧变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它所证明的恰恰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破产。这一论断成为与会学者的一致看法。在之基础上,与会学者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分析。有与会学者指出,从苏联演变的历史原因看,勃列日涅夫坐失良机,要负主要责任。勃列日涅夫起初虽然搞过“新经济体制”的试验,但是改革的办法不多,步子不大。到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前后,改革业已停止,勃列日涅夫从那时起只讲“完善”和“发展”,讳言“改革”。与此同时,他又提出所谓“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美化了现实社会,掩盖了存在的问题,使人们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其实,当时的改革形势已经十分紧迫,改革的条件也已相当成熟:一方面,和平和发展越来越成为时代的主题,新的科技革命浪潮在全世界广泛掀起,苏联原有体制的弊病暴露得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率也在显著下降;另一方面,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间,苏联的政局和社会长期稳定,其综合国力大大提高,达到历史的顶峰,人民的生活也有较大的改善。因此,实行改革的必要性已经十分明显,改革的可能条件也已相当成熟。但是,勃列日涅夫并没有改革,从而使社会积累了大量矛盾,形成了严重的潜伏危机,客观上为苏联演变提供了条件。

有与会学者认为,客观地说,苏联演变不是戈尔巴乔夫一个人的问题,如果探究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为什么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可以追溯到赫鲁晓夫时期。有与会学者指出,戈尔巴乔夫理应对苏联的演变负个人责任。戈尔巴乔夫全面推行“人道的、 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 是在1988年苏共十九大以后。之前的改革,尽管某些理论观点和实际措施已经出现错误,基本上还是在社会主义的范围之内进行,并未脱离社会主义的轨道。而在1988年苏共九大之后,他开始推行错误的路线,改革的方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其错误可总结为五个方面:一是片面提倡“公开性”,否定革命历史和现实社会主义;二是推行“民主化”,助长无政府主义和社会动乱;三是鼓吹“多元论”,否定马列主义指导;四是主张“根本改革”的政治体制,搬用西方政治制度;五是大搞党的“彻底革新”,一步一步搞垮共产党。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不通过分突出个人的作用,得出“英雄创造历史”的错误结论,但也承认,个别领导人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能够起重要作用。戈尔巴乔夫始终把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作为打击对象,一步一步搞垮苏共,搞垮社会主义。1999年,他在土耳其安卡拉美国大学演讲时说的“我生活的目的就是消灭对人民实行独裁统治的共产主义”充分暴露了他本人改革的真实意图。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深刻,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吸取。它告诫我们,中国一方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另一方面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坚持这两点,才能保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沿着健康的方向前进。与会学者还纷纷表示,对于这一20世纪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的研究,将是学术界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

三、关于国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现状

当前苏东剧变引起的震荡和混乱基本过去,世界各国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力量和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反思和总结以往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探索关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复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关于这一现状,与会学者也展开了积极的研讨。

有与会学者分别介绍了越南、古巴等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情况。越南在经济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政治上积极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把维护民族独立自主和融入国际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强调“融入”而不是“融化”,使本国的革新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古巴把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结合,不屈服于美国的封锁和压制,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是,这些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正面临着一系列现实难题,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的脱离,困扰着改革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如越南的“革新”事业明显感到理论落后于实践,为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越南在2000年一年的时间里两次与中国的理论工作者交换意见,期望能够从中国的经验中获取理论帮助,可见其对理论支持的需求是多么地急迫。

关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现状,有与会学者介绍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经过苏东剧变的理论反思和政策调整后,目前正在站稳脚跟的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以法共为代表的“新共产主义”理论的提出为显著标志,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左翼力量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实现主体,党的性质、作用和组织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美共、日共在资本主义最发达地区积极探索,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如美共继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工人阶级和劳工运动为依托,以实现社会主义为政治目标。美共宣称,它所坚持的社会主义目标是:消灭剥削,安定社会,保障生活,消除失业、饥饿和无家可归;消灭种族主义、民族压迫和男女的不平等;重建和扩大民主,废除大公司的统治和国家财富私有制,建立一个真正人道和合理规划的社会。

与会学者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之际的积极探索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肯定。他们认为,其中的一些观点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如理论主张大多流于抽象的价值争论,许多政策是权宜之计,其可行性尚待实践检验。同时,也不得不正视的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在实践中正面临着党员人数下降和影响力削弱等现实困难的严峻考验。

在这次理论研讨会上,西欧社会民主主义20世纪末出现的新变化也成为与会学者重点关注的焦点之一。有与会学者介绍道,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和复兴成为20世纪末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英国新工党以第三条道路的政治理念和行动纲领,充当了当前社会民主义理论与纲领创新的典型代表。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第三条道路不同,新工党的第三条道路既不是针对社会革命与社会改良的历史分野,也不是针对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的冲突和对抗,而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传统的左/右政治意识及其政治运作模式。其本质目标是在日益衰落的福利社会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间努力寻找一条中间路线。

如何看待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民主主义的新变化?有与会学者认为,可下几个方面分析:社会民主主义新变化是对全球化、知识经济、后现代社会等当代世界重大变化的主动回应,是顺应时代潮流做出的选择;这一变化的前提是坚持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和中左政治立场;其变化的突出特点是不再强调用一种新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来全盘替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具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社会民主主义不等于新自由主义化。

与会学者认为,社会民主主义的转型过程仍在继续,所谓“第三条道路”也尚未定型。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冷静观察。

与会学者最后一致认为,各国共产党和其他社会主义力量对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都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复兴的贡献。在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推动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理论和运动的影响下,发展中国家共产党和各种社会主义力量也将积极探索,走上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它们之间的相互激励、相互学习的良性局面形成之时,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复兴之日。

标签:;  ;  ;  ;  ;  ;  ;  ;  ;  ;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_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