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组织的驱动力及模式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驱动力论文,个人信息论文,特征论文,模式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网络社区是一个由网上相邻或相互关联的若干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构成的网上网民共同体[1],它是一个内容来源开放、WEB主体参与、信息的个性化利用的社区网络化、信息化WEB。“六度分隔”和互联网的紧密结合,人与人之间通过社会性网络软件(Social Network Software)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建立更加互信和紧密的社会关联,使得人与人之间在网络空间中具有真正的互动,由此产生的各种相关的信息通过多种交互关系而联系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紧凑型或松散型的网络社区,社区的成员彼此之间能借助网络工具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信息。
以用户为中心是新一代网络社区的主要特征,信息生产者和消费信息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强调以人为中心信息传递。用户、信息、交流是网络社区的主要组成部分,用户是信息交流的主体;交流是维系社区存在的基础,社区交流是用户联系的纽带;信息则是社区成员之间进行交流的“黏合剂”。在网络社区中用户的社区交流活动空间是由用户根据个人兴趣特点与自身信息需求情况参与到信息交流当中去的,在网络社区的信息交流中用户需要构建一个适应用户个人心理、行为和需求的信息活动环境,实现面向信息和交流、面向用户个性化服务的信息组织模式的转变。网络社区环境与空间的产生加速了用户的各种信息交流行为,用户所处的人际关系与网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用户的复杂信息行为促使着个人信息组织的必然出现与需求,而且,在社区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组织呈现出更多的新模式特征。
2 社会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组织的驱动力
社会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组织是用户以个人为中心,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借助一些工具将个人获取的各种零散、随机的信息转化为可系统利用的个人信息,并对个人所生产、传递的信息进行管理,其目的是将无序信息变为有序信息,为自己营造一个有序的信息交流空间,方便个人利用信息和有效地传递信息,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利用信息进行更好的决策,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发展个人潜力,促进个人与社区成员的共同参与、人与人的联系沟通和互助。
传统网络条件下,用户基本上充当接受者的角色,然而在新的社会网络环境中用户个人深度参与到互联网中,而不是作为被动的客体,用户是信息所有者和判定信息价值的主体。根据美国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在日常交往和生活中,人人都是表演者,人们会在特定的情境、特定的舞台上根据别人对自己行为的期待以及自身对他人思想、感情和行动的期待,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用户作为社区成员能通过网络社区来满足其社会生活需要,都有为社区贡献的欲望,以自己的作品被加精和推荐至首页为荣,以体现自身价值,成就预期,并积极参与社区互动,期望交结更多的朋友。用户在社会网络环境中具有“自我形象”与“个性化结构”。“自我形象”与“个性化结构”的建立需要用户具有良好的社会关系、良好的沟通能力、丰富的知识结构、独立于其他成员的个性等,其外在表现主要体现在用户对社区的贡献程度、被其他成员的认可度、在网络社区中的地位及用户的自我满足感等。
2.1 用户信息生产行为的驱动力
用户的“自我形象”与“个性化结构”在社区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社区交流是建立在一定的主题或内容基础之上的,用户是社区交流互动过程中的一个主要信息点,存储、积累了大量的相关信息。在网络社区中这些信息点成为信息的主要来源,成为信息交流的主要内容,是用户主体在社区交流中的具体体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用户在社区网络中的“自我形象”与“个性化结构”。用户作为信息的生产者,用户原创信息(UGC)成为互联网的重要信息来源,用户所产生的信息的价值是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信息交流而体现出来,其他用户对其信息点信息的接收与引用量成为用户在网络社区中被认可度的主要度量,信息点的被关注与被认可是用户参与社区交流的驱动力。在网络社区中用户信息的产生渠道呈现出多样化,用户既可以通过Blog、Wiki等社会性网络软件发表自己的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网站发表一些相关评论等,信息呈分布存储状态;在网络社区中用户所产生的信息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可以是专业程度较高的工作与学习信息,也可以是生活的琐事与感受,还可能是由隐性信息转化而来的显性信息。零乱、无序的信息,不利于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也不利于用户对信息的利用与管理,也就降低了用户所产生的信息价值,削弱了个人所贡献的影响力。因此,有必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促使用户对自己的信息进行整合,并按照个人的实际需求,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和有序化处理,为自己构建一个良好的信息空间环境,从而降低与他人信息交流的门槛,有利于用户融入群体与社区,也方便个人在需要的时候对信息进行提取。
2.2 用户信息需求行为的驱动力
用户作为信息的消费者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会面对多个信息源的选择。用户往往从信息的易获得性、有用性、权威性、可理解性等角度出发去选择信息源,因此有序化、认可程度高的信息源就成为用户的首要选择,这样的信息源是更能被用户所认可与接受的。而且,用户的这一消费过程并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它也同时完成了对自身知识的积累与更新,经过用户的转载、转换与储存而成为自己信息点信息的一部分。为了使转载、转换与储存的信息融入个人知识体系中,成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需要依据信息之间的关系、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规则体系,将相应的信息按各项规则有机地融合在相应的信息(知识)的逻辑体系中,通过建立个人知识体系,将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分类纳入到个人信息管理体系中,极大地完善了用户的“个性化结构”,丰富了自身的知识结构,也有利于促进信息的传播与共享。
2.3 用户信息交流的驱动力
在社区网络的信息交流过程中,用户有时也起到信息栈的功能,即除了成员个人的信息需求之外,还起着更多信息传递的功能。用户有时仅仅是社区交流中的一个环节,只是信息流的中介。比如在网络社区中通过朋友的朋友而相互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交流,用户一方面使用这些信息,一方面又传递信息。用户作为信息栈需要对信息进行选择、获取、转换、处理及积累存储[2],由于用户受所在社区、群体及社会关系的影响,对信息的选择及传递等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制约。用户在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驱动下,选择及传递信息的主题与内容更符合社区、群体的共同话题,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为了在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保持信息交流的顺畅进行,用户作为信息栈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用户信息栈中的信息源分散于各个成员与群体、社区中的信息生产者中,用户栈根据自己的交流群体有针对性地对信息的来源进行选择与获取,并对信息进行归类,使积累与存储的信息进行有序的组织,这是社区信息交流的需要,也是用户栈的主要功能之一。对信息能否有效地组织是判断用户信息栈能否有效地发挥其网络社区“中转者”角色的关键因素之一。
2.4 用户信息组织对整体信息有序化的驱动力
现代系统论认为,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总是由各种元素构成,世界是系统的,处处是系统。系统论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系统的整体和元素之间的关系,即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元素在构成事物时,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使事物的各部分之间形成一定的结构。事物的整体性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决定的,当事物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结构发生变化时,系统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性质也就会完全不同。在网络社区中,一个群体是个系统,一个社区是个系统,整个互连网络也是个系统,用户信息点是整个社会网络中的一个微小颗粒,成为社会网络中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用户的个人信息组织是网络社区环境下的一种微观的信息组织模式,其对宏观的网络信息组织结构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网络情景下个人信息组织更多地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与控制,信息点的信息可控制程度高,各种信息紧随用户而组织,信息具有一定或强或弱的“吸附力”,因此微观的信息组织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而社会网络情景下的信息组织具有高度的自组织特性,是在复杂的社会网络情景下自发地对信息进行有效组织与序化的,其信息的有序性易受到个人信息组织行为的冲击,因此用户信息点信息的有序性有利于群体、社区中的信息有序化,有利于整体性的信息组织保持相对稳定的体系结构。
3 社会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组织的模式
3.1 社区网络环境中个人信息组织的对象
传统的信息组织大多把信息看做是普通的信息资源,信息的表现形式远不及在网络社区环境下这么多样化。在新一代网络社区环境中,信息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泛化,显得更抽象。在Web2.0的社区环境中最通常的微内容(Microcontent)只不过是信息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网络社区中的信息是一种各类相关的、不同“粒度”的描述对象:Blog中的一篇网志;Amzon中的一则读者评价;Wiki中的一个条目的修改;Flickr中的一张照片;Del.icio.us中的每一个收藏的网址:存储在网络硬盘中的文件;小到一句话,大到几百字,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甚至过客用户的每一次支持或反对的点击,都成为用户个人信息组织的对象。此外,在网络社区中社会关系也是用户组织的重要对象之一。网络社区中的人如同现实中一样拥有自己特有的人际关系网,这种关系网将网络中的社会成员联接起来,以便成员之间更好地交流,构建了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之上的、巨大的人类生活空间。比如Friendster、MySpace、Facebook以及各种IN(InstantMessaging)等都是建立在各种社区成员交流的基础之上的。社会关系的建立与成员之间的交流是它们的基石,对社会关系的组织是它们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在社区网络环境中所描述对象通常处于其他相关微内容的中心,这些相关微内容大多围绕某个对象而产生,或与该对象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见图1)。这些相关微内容大多围绕其对象而呈现,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对对象进行描述。譬如豆瓣的对书、电影、音乐的评论、打分、收藏等,不同的用户对相同的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首歌都会有各自的评价,这些不同的评价都是围绕同样的对象而展开的。
图1 社区网络环境中的信息组织对象图
3.2 社会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组织模式
在社会网络环境中用户是信息交流的主体,信息是用户交流的基础,用户通过相关信息在网络社区中展示“自我形象”与“个性化结构”,用户信息点存储、积累大量的相关信息而构成了用户的“个人页”,“个人页”的汇聚及这些用户的交错关联(链接)构成了整个站点。根据英国哲学家波兰尼1958年在《个人知识》中提出场理论[3],用户在共同参与、有意无意地相互观察、相互交流、相互了解、共同合作、共同体验所形成的无形的圈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人页”构成了一个个微小的用户个体“场”,用户所产生和消费的各种形式的信息都以用户个人为中心聚合,用户是信宿,也是信源,形成了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组织模式,即个人信息组织(如图2)。网络社区站点不仅在Blog那里发现了该用户,在Delicious中也发现了该用户的网络书签(Social Bookmark)[4]、Flickr中发现了该用户分享的图片[5]、Douban中发现了该用户的阅读与评论[6]。在网络社区站点中“个人页”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页面,它取代了传统站点的首页与二、三级频道页成为新的核心信息组织形式,“个人页”具有较强的个性,是用户个人在网络社区中的一张“名片”。在网络环境中,相关信息围绕用户个人的信息交流的需求来组织。
图2 基于用户个人的信息组织图
在社会网络环境中用户的“个人页”除通过以传统的超文本方式为核心的网络信息组织方法:目录组织方法、网址目录组织方法、主题菜单栏目组织方法、元数据组织方法等进行组织之外[7],以网络书签网站Del.icio.us和图片共享网站Flickr等为代表的众多新兴网络服务形成了一种来源和服务于普通用户的新型信息组织方法Folksonomy(自由分类法),并借助于以Tag、RSS、Wiki、Delicious、Blogroll、Catalogue等社会性网络软件(Social Network Sofware)为工具实施个人信息组织。
用户的个人信息组织行为除受其他社区成员与所在社区及群体的影响外,在一些网络社区站点中,系统环境也会向用户个人反馈信息。比如豆瓣,系统猜测用户会阅读的书籍或者是用户朋友阅读的书籍或者和某本书有关的其他书籍,此时,系统会针对每个用户来组织相适应的信息对用户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推送。这是网络社区对用户信息交流的反馈,是根据用户的个性来定制的,信息围绕用户来组织,用户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成为信宿。
4 社会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组织的特征
4.1 具有自组织的特性(自我把关式的生产)
在网络社区环境下,信息的自组织既是一种信息的自发组织,也是一种用户的自我组织。用户的自我组织是信息自发组织的动力和源泉,用户通过在互联网上组织个人信息而使得网站、网络不断有新信息的出现,促进整个系统不断的更新。用户的这种自我组织也是受一定机制的约束的,如名气、声誉、更好的工作机会等。用户的心里行为是极其复杂的,所以这种自组织机制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而信息的自发组织,则是在一定机制的约束下,通过计算机的运算,计算所产生的新的结构和模式,这种模式又跟物理化学中的自组织相似,是一种机械的行为。相比较用户的信息自我组织而言,信息的自发组织反而显得比较简单,因为前者是一个受心里、经济、政策、兴趣爱好等影响的动态的不定的过程,而后者则只是一个机械运算的过程。
4.2 以个人为中心,追求个人需求的信息组织
用户个人所组织的信息与自己有着某种程度上的联系,可能是自己所产生的信息,也可能是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所需要的信息。用户是以个人为中心来组织信息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在社区网络中进行信息交流,这有别于其他的信息机构的信息组织。那些信息机构所组织的信息可能是为普通大众或某个组织、群体为对象的,是主要为他人而服务的,而个人信息组织更侧重于追求个人信息需求行为。
4.3 具有与社会交流、共享的信息组织
用户个人对信息组织的目的,在网络社区环境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与其他用户进行社会交流,通过对个人的信息组织增加自己被其他人关注、认可的程度,提高自身在网络社区中的地位,以便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别人更容易察觉自己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在交流中快速地找到共同的话题;通过对个人信息的有效组织,也使其他人能够与自己更好地分享信息,实现信息的传递。
4.4 具有开放性的信息组织
在网络社区中,个人信息组织并非完全由用户个人来组织。由于处于开放的网络环境中,用户个人对信息的组织并不是完全封闭的,不时地受到其他用户的影响,甚至可能对已组织的信息进行篡改、删除等,比如用户可能修改、删除自己已被其他用户组织了的信息;信息的组织过程有时还受到服务供应商的制约,比如受服务供应商的组织工具、信息内容的审核限制、存储空间的制约等。
4.5 社区交流与人际关系成为一种新的信息组织手段
信息技术在信息组织中已被广泛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组织也变得更加有效。但随着网络社区的发展,更多的人为因素参与进来,其不可控性决定了欲完全依靠信息技术来解决用户个人的信息组织是不太现实的。社区交流对信息的流动产生一定的影响,社区交流具有一定的群体化趋势,比较容易依据成员的学术背景、兴趣爱好、年龄阶段等不同标准形成各种紧密的交流群体,使信息流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聚合性,这无形中也影响了个人的信息组织行为,变为用户个人对信息进行组织的一种有效手段。此外社区群体通过对一些信息进行评价,可以提高信息的可用性与可信度,这也对个人的信息组织的选择性提供了参照。
5 结束语
社会网络环境中用户是信息交流的主体,用户之间的共同兴趣或利益加速了用户、群体、社区间频繁的互动,促进了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由社区交流而带来的用户信息生产行为与信息消费行为及信息传播行为成为个人信息组织的主要驱动力。用户处于一个复杂的网络社区环境中,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同时个人的信息组织行为也给网络社区的信息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用户追求信息的个性化(差异性),而网络社区则追求信息的普遍性(共性),个人小环境与网络社区大环境相互依存,个人信息组织行为有利于群体、社区及整个网络信息的有序化。
个人信息组织是社会网络情景下的一种微观的信息组织模式,处于网络社区的用户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结构”,其信息组织结构体系具有独立于其他成员的个性,与用户相关的信息主题与内容可能随着用户的兴趣、爱好等改变而发生转移,但其信息组织模式具有比较相对稳定的体系结构。
收稿日期:2008-10-21
标签:社会网络论文; 社会结构论文; 组织环境论文; 群体行为论文; 社区功能论文; 用户行为论文; 网络行为论文; 网络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