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剖析小儿尺桡骨闭合性骨折用克氏针内固定术与手法闭合复位术的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尺桡骨闭合性骨折患儿,共计50例。按照抽签法原理,分组50例患儿:A、B两组各25例。A组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组行手法闭合复位治疗。观察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延迟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96.0%,B组为76.0%。A组明显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延迟愈合率,A组为12.0%,B组为24.0%。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骨折愈合率这两方面上看,A组分别为4.0%、96.0%,B组为28.0%、72.0%。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尺桡骨闭合性骨折,效果好,利于患儿骨折创口的快速愈合。
【关键字】小儿尺桡骨闭合性骨折;克氏针内固定;疗效;延迟愈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尺桡骨闭合性骨折患儿50例,收治时间:2014年8月~2015年12月。本研究所选病例都经临床与辅助检查确诊,排除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与病历资料不全者。以抽签法原理为依据,分组50例患儿:分成A、B两组,每组25例。A组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12例;年龄为6~11岁,平均(8.74±2.65)岁;尺桡骨上段骨折者,15例;中上段骨折者,10例。对照组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1例;年龄为6~12岁,平均(8.79±2.83)岁;尺桡骨上段骨折者,16例;中上段骨折者,9例。两组骨折部位与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 克氏针内固定[1]:臂丛全麻,取仰卧位,消毒患肢。将骨折端作为中心,并做一切口(长度约2cm)。骨折复位,并用C型臂机观察骨折的复位情况,待确定骨折对位以及对线均良好后,利用克氏针对骨折端进行交叉固定。剪去克氏针皮外一端,并将针尾折弯。此后,再依次行切口缝合与石膏外固定操作。
B组 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疗法,具体为:仰卧位,调整肘关节屈曲达90度、患肩外展达90度。紧握患儿的手腕以及手肘上部,分别于其骨折上段约1/3以及中下段约1/3的部位,取前臂旋后位以及前臂中立位。明确骨折角度方向,先牵引,后左右旋转。按照骨折移位的走向,采取夹挤分骨以及端提挤按等手法,行骨折复位治疗。待复位成功后,再行石膏外固定治疗,最后用三角巾进行固定。
1.3 临床观察指标
(1)全面观察两组经不同方式治疗后骨折创口的愈合情况,并对各组的骨折愈合率进行准确的计算。(2)统计两组延迟愈合者例数,并作相应的对比分析。(3)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如:骨不连;骨折再移位。
1.4 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2]
本研究疗效等级分3级,即:显效;有效;无效。
显效,疼痛彻底消失;前臂旋后角度达90度;旋前角度达80度。
有效,疼痛明显缓解;腕关节活动功能有缓解趋势;前臂旋后角度>60度;旋前角度>45度。
无效,疼痛等症状无变化;前臂活动仍受限;腕关节活动功能未改善。
总有效率计算方法: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调查的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愈合率的分析
经统计,A组骨折愈合者共24例,所占百分百为96.0%;B组骨折愈合者共18例,所占百分比为72.0%。A组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B组,两者之比为:96.0% vs.72.0%。
2.2 两组延迟愈合率的分析
A组延迟愈合3例(12.0%),B组延迟愈合6例(24.0%)。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两组并发症的分析
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B组为28.0%。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的对比分析表 [n,(%)]
组别例数骨不连 骨折再移位发生率
A组 25 0(0.0)1(4.0) 4.0
B组 25 1(4.0) 6(24.0) 28.0
2.4 两组疗效的分析
A组显效者,17例;有效者,7例;总有效率为96.0%。B组显效者,11例;有效者,8例;总有效率为76.0%。A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两者之比为:96.0% vs.76.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的对比分析表 [n,(%)]
组别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发生率
A组 25 17(68.0)7(28.0)1(4.0) 96.0
B组 25 11(44.0)8(32.0)6(24.0)76.0
3 讨论
综上所述,尺桡骨骨折乃前臂损伤类疾病,患病人群主要为幼儿亦或者是青壮年,可对患者腕关节以及前臂活动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3]。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小儿尺桡骨闭合性骨折的治疗手段也是越来越多,比如: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闭合复位经克氏针内固定;手法闭合复位。其中,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属于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一般,既不利于患者骨折创口的快速愈合,又极易使患者在术后出现诸多的并发症。故此法在现阶段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手法闭合复位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其缺点也较突出,比如:延迟愈合率高;预后效果差;并发症多[4]。而克氏针内固定[5]则是一种比较新型的骨折治疗手段,其在临床上的具有诸多的应用优势,譬如: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利于患者疼痛的缓解;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对此,我们可将克氏针内固定更为广泛的应用于小儿尺桡骨闭合性骨折中。
本研究结果表明,A组的骨折愈合率为96.0%、总有效率为96.0%,B组分别为72.0%、76.0%。A组明显高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延迟愈合率分别为4.0%、12.0%,B组为28.0%、24.0%。A组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小儿尺桡骨闭合性骨折用克氏针内固定法,安全可靠,既能促进患者腕关节与前臂活动功能的快速改善,又能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
参考文献:
[1]苏华生,甘心荣.克氏针内固定与手法闭合复位治疗小儿尺桡骨闭合性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11):1620-1621.
[2]郑志刚,马长生,王琪等.经皮穿针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尺桡骨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3):339.
[3]苗双喜.中医治疗小儿尺桡骨下1/3骨折50例[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34):266-266.
[4]乔黎桠,孔劲松.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尺桡骨骨折[J].中医正骨,2010,22(4):51-52.
[5]邹戟.手法复位与手术方法治疗儿童闭合性尺桡骨骨折远期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757-758.
论文作者:马万堂,任永龙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杂志》2016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
标签:桡骨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并发症论文; 前臂论文; 疗效论文; 小儿论文; 《中医杂志》2016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