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理想状态是通过有效交通管理手段使得交通方式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但是,混合交通是中国城市交通典型特征,随着交通结构迅速向个体机动化转移,城市道路交通量骤增,机非冲突、人车冲突等问题长期存在;同时,交通事故时空分布更加集聚,电动自行车、货车安全隐患突出,步行交通安全发展滞后,老年群体交通安全风险快速上升等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新特点也更加突出。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特点
1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特点
1.1事故发生集中时间趋近于交通高峰时段。
从2007—2016年城市道路交通事故24h分布来看,城市道路早晚各有一次交通事故多发时段。早间交通事故多发在7:00—8:00,5:00起交通事故量开始快速上升,7:00—8:00达到交通事故量高峰;晚间交通事故多发在18:00—19:00,傍晚17:00起交通事故量逐渐上升,18:00—19:00达到交通事故量高峰。从变化趋势看,早间交通事故在时间分布上呈现更加集聚的趋势,7:00—8:00的交通事故量比例逐年攀升,由2007年4.7%上升至2016年5.9%;晚间交通事故在时间分布上呈现高峰前移的趋势,由2007年20:00—21:00前移至2016年18:00—19:00。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多发时间越来越接近道路交通量高峰时段,更增加了早晚高峰时段城市路网运行的不确定性,在承受常态性交通超负荷运行压力的同时,还需面临由交通事故造成的交通瓶颈甚至交通拥堵加剧,使城市路网变得更加脆弱。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公路,城市道路上交通简易事故更不容忽视。2016年,中国道路交通简易事故为834万起,占道路交通事故总量的97.5%,其中63%的简易事故发生在城市道路。特别是高峰时段,车辆追尾、侧向碰撞等简易事故频发,虽不涉及人员伤害,但占用大量道路资源,极易形成交通堵点乱点,造成城市交通整体运行效率下降。
1.2交叉口和非机动车道交通事故反弹趋势明显。
从道路组成来看,交叉口交通事故比例小但反弹明显。城市道路70%的交通事故发生在路段,其余发生在交叉口。2007—2016年,在路段交通事故逐年下降的同时,交叉口交通事故出现明显反弹。2007—2010年,交叉口交通事故呈快速下降趋势,年均降幅为12.5%;而2011—2016年,交叉口交通事故呈反弹增长趋势,年均增幅为6%,且在城市交通事故总量中的比例不断攀升,由2007年23.6%上升至2016年30.6%。从道路断面分布看,非机动车道交通事故反弹趋势凸显。特别是2012—2016年,非机动车道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数波动上升,年均增长率达3.3%,相比2007—2011年,近5年非机动车道上发生的交通事故数整体增长3%。而同时,机动车道、机非混行道、人行横道、人行道上的交通事故数除在2014年和2016年出现反弹,其余时间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相比2007—2011年,近5年机动车道、机非混行道、人行横道、人行道发生的交通事故数分别下降13%,25.9%,16.9%和25%。
2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2.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2.1.1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
由于不同驾驶员的具体情况存在差异,所以城市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应该进行科学的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根据年龄、身心状况等将驾驶员划分为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的安全教育,对症下药。另外,要采用灵活机动的安全教育形式,目前各部门大都将驾驶员集中起来学习交通法律法规,这种以会议为形式的安全教育枯燥乏味,驾驶员学习效率低、效果较差,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将交通安全教育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调动驾驶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采用学校式和社会式的安全教育
对于学校教育,根据小学、中学、大学安全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国家有关部门应出版不同层次的教材,制订不同的教学大纲,安排一定的课时由专职教师或邀请交通警察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在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建立儿童交通公园,使得交通安全教育更加直观形象。对于社会教育,应充分发挥媒体等部门的主观能动性,使交通安全教育深入千万家庭。例如,在各行业普及交通安全教育,各机关及单位等把交通安全教育作为一项日常工作,认真对待,交管部门进行监督并根据其表现情况进行评比。
2.2加强车辆安全的管理
作为车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安全管理是提高保障能力的重要环节。交通事故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的侵害是十分严重的,应将车辆安全管理规定落到实处,严格执行行车制度,认真做好日常的安全教育及其他各类车辆的安全管理工作,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行车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不受损害。
鉴于此,首先应定期检测行驶车辆的技术性能,对有问题的地方要进行及时的维护修理,尤其要检测车辆的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等零件,保证车辆一直保持优良的技术性能,禁止技术性能差的车辆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打击非法改装车辆等行为;其次应完善和规范车辆核载标定和改装规则标准等工作,管理应有切实的法律依据。
2.3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维护
交通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的路基路面、交通附属设施、轨道交通设施、公交设施、监控与通信设施以及环保设施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交通安全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畅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日常基础设施维护中,要注意调查研究,积累资料,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障城市交通安全正常运营。从基础设施检测和维修管理方面来讲,设施如有损坏要及时修理或更换,设施不全或者没有设置的,要根据道路和轨道性质技术等级和使用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增设。例如,对于路面,要进行初期保养、日常保养、预防性季节保养修理等;对于护栏、中央分隔带、照明设备等交通附属设施,要做好日常检查和季节性检查,及时维护修理等。
2.4强化重点车辆管理,打造良好出行环境
推进电动自行车源头治理、路面治理相统一,引导电动自行车规范使用、安全骑行。充分把握《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修订实施契机,督促生产销售企业落实交通安全管理责任,明确电动自行车非机动车属性的基本定位,从源头杜绝超标电动自行车涌向道路。同时,强化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责任追究,特别是生产销售企业应承担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2018年1月,浙江、江苏等地方法院判处超标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生产企业承担赔偿责任,通过法治手段推动源头治理。此外,协调规划、市政等部门推进电动自行车通行路权保障,中小城市在路网条件允许下可提供电动自行车独立通行空间和专用信号相位,集中组织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专项治理,加强路面执法,有力管控电动自行车通行秩序。
强化夜间货车通行管理,严管货车违法行为。创新夜间交警勤务模式,保障夜间路面巡逻管控力量,推进电子警察与路面执勤检查有机结合,重点加强对货车的查控,有力提升夜间交警接处警的效率、交通违法查处的力度。
结束语
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面临的难题。我国的交通安全形势与其它国家相比更为严重,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汽车走进千家万户,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每次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诸多诱因,在较长时间内一个地区发生的交通事故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找出影响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因素是解决交通安全问题的关键途径。
参考文献:
[1]刘仰.路内停车条件下非机动车运行安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2]罗强,胡三根,龚华炜,臧晓冬.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与模型构建[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2(02):587-592.
[3]张劭楠,钱晓东.基于集对分析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性评价[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38(02):30-35.
[4]佘冬翠.城市快速路交通安全设施系统评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7.
论文作者:张同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交通事故论文; 交通论文; 安全教育论文; 交通安全论文; 电动自行车论文; 城市道路论文; 机动车道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