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与环保产业的生态透视_生态环境论文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保产业的生态透视_生态环境论文

中国经济增长的生态视角与环保产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环保产业论文,中国经济增长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在22年前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曾经披露:“大跃进”直接经济损失1200亿,“文革”10年经济损失5000亿,“三线建设”损失6000亿。但是,如果我们认真算一算生态环境损失账,会使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一个层次。

联合国在1995年提出可持续发展指标,重新定义增长与发展。发展是指一个社会在制度、管理、生活品质、财富分配等“品质”上的进步,一个社会可以有经济增长,却不一定有发展。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高速增长”来源于过时的发展观,表现为对国民生产总值和高速增长的热烈追求。其严重后果是:环境急剧恶化,资源日趋短缺,人民的实际福利水平下降,发展最终难以持续而陷入困境。而最新成果是“生态经济学”提出的绿色GDP概念,将经济增长导致的灾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从GDP中扣除

中国:生态损失超过国内生产总值——惊人的推算

联合国《2002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环境问题使中国损失GDP的3.5-8%。易正先生的《中国人口生存环境》提出了一组具体数字:

第一,森林。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森林面积的4%。森林覆盖率14%,世界平均为30%。森林资源消耗加速。

第二,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占全部国土面积40%。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有100多亿吨沃土付诸东流,相当于流失1000万亩耕地上的30厘米厚耕作层,其流失的氮、磷、钾等养分远大于全国化肥的年产量,而有机质的损失则永难弥补。水土流失的另一大危害是河床抬高,水患频繁。

第三,荒漠化。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7.3%。18个省471个县,近4亿人口处于荒漠化威胁之中。

第四,地质灾害。40年6000次。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质灾害正在由自然动力型向人为动力型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越来越大,足以改变现代地壳运动的自然进程。

第五,耕地流失。20世纪50年代中国耕地16亿亩,人均2.7亩;90年代20亿亩,人均1.6亩。

第六,草地退化。中国可利用草地约33.6亿亩,退化面积达85%,严重退化年均3000万亩。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草原生产力下降30-50%,等于年减产2000亿元。按草原承载算,中国是美国的1/3,浪费草地22.4亿亩,折合1.34万亿元。加上产草量下降0.20万亿,年损失草原资源1.54万亿。

第七,水资源危机。中国的水资源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人均占有量22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5,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

中国90年代受旱面积4亿亩,比50年代增加1.5倍,600多个城市有300个缺水,这些城市工业产值占全国的70%;废水量70年代3000万吨,90年代中期超亿吨,80%以上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泊,90%以上的城市水环境恶化。

第八,江河湖库干涸。水库8.5万座,占世界水库总数的1/2,因淤积减少了1/3。湖泊总面积8万平方公里,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13个,估计近半世纪以来,围垦加淤积,损失湖泊淡水储量50%,1000亿立方米以上。

第九,气候灾变。温室效应逐渐加剧,过去两万年间,地球温度只上升5度,现在的速度增加了100倍。中国北部气温在30年内上升了0.31摄氏度,是目前世界平均速度的两倍;如果20-50年内再上升2摄氏度,又是中国速度的3倍。

第十,水旱灾害频率加快。中国自汉朝以来的2200年间发生1600次大水灾,1300次大旱灾,灾害频率不断加快,1996年西部雪灾,北旱南涝,直接经济损失近3千亿。1997年是1949年以来少有重旱年,受灾人口3亿。1998年西部特大雪灾,北南大旱,然后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超历史纪录特大洪水,3.8亿人受灾,死亡4610人,经济损失3千亿元。灾害频率的加快,显然是由于人为开发强度加快所致。

第十一,污染加剧。中国废污水排放总量占世界10%,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单位产值废污水排放量为世界3倍,增长率7.7%,每10年翻一番。每增加相同的社会产值,中国增加的水污染量是发达国家的4倍。国土污水负荷量为世界的16.5倍。80%以上废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江河湖库普遍污染。

第十二,大气污染。中国是全世界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总悬浮颗粒物,大多数城市年均值300微克/立方米,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90微克。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世界第一。

第十三,垃圾围城。中国400多座城市的2/3已陷入垃圾的重重包围之中。垃圾围城象征着资源挥霍。垃圾的大量产生是由于资源不充分利用,中国长期采用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导致固体废物产生量极大。

第十四,近海污染。中国海域受到严重污染,有些海水变黑发臭,主要污染因子是无机氮、无机磷和石油类,超标严重。每年排放入海的污水总量87亿吨,渤海受纳28亿吨。1996年中国废污水排放总量45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300亿吨,生活污水150亿吨,如果1/2入海就是225亿吨,年入海垃圾总量2500万吨。海洋生物资源大量灭绝。

第十五,物种灭绝。中国拥有鸟类1180多种、兽类500多种、爬行类320多种、鱼类2000多种,占世界野生动物种类的10%。目前濒临生存危机的脊椎动物已有398种,高等植物1069种。

第十六,矿物资源枯竭。45种主要矿产的人均产量,中国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贫矿多,富矿少,开采难度较大。盲目开采和破坏浪费,有色金属资源迅速减少,钨、锑、锡等重要矿产资源将耗尽。

中国矿产资源利用率低。国有煤矿的资源利用率50%,县级煤矿20-30%,县以下小煤矿低于20%,大量可用资源永远弃于地下,资源平均回收率仅30%。中国资源消耗量极高,1949年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0多倍,而矿产资源消耗增长40多倍。

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一般在70%,1998年第一季度下降为65.9%。中国90年代初期与发达国家80年代初期的相比,每百美元产值产生的固体废物高出10倍甚至几十倍。

第十七,能源危机迫在眉睫。中国能源人均可采储量极小,地理分布不均匀,需求量长期大于生产量,单位产值能耗极高。油气资源极为贫乏,人均占有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世界1/2,前苏联1/7,美国1/10。5年以后,中国石油将有50%依赖进口。

中国资源环境破坏总量评估

地球生态系统每年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折算为货币33万亿美元。海洋生态系统包括公海、海湾、海岸、海草海藻、珊瑚礁、大陆架;陆地生态系统包括热带森林、温带森林、草原牧场、近岸红树林、沼泽湿地、洪泛平原、湖泊江河等。两大系统所提供的生态价值,海洋七成陆地三成。

以生态价值总量排名为,公海、草原牧场、温带森林、大陆架、热带森林、湿地、海草海藻、湖泊河流、海湾、洪泛平原、红树林、珊瑚礁。以每公顷面积提供的价值排名,海湾第一(22832美元/每年),然后依次为洪泛平原(19580)、海草海藻(19002)、红树林(9990)、湖泊河流(8498)、珊瑚礁(6075)、热带森林(2007)、大陆架(1610)、温带森林(302)、公海(252)、草原牧场(232)。

如果地球生态价值已经充分利用,应全部计入成本;而成本等于产值,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就是一个没有盈利的经济活动。但目前地球承载力尚未达到极限,未充分利用的生态价值不计入成本,所以世界经济体系产出高于成本。

但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3倍;人均资源是1/2;单位产值资源能源消耗量为3倍;单位产值废物排放量为数倍,污染总量增长率为总产值增长率之数倍,每年利用资源环境价值应在国民生产总值数倍以上。

1.森林损失。以福建为例,福建省森林之生态效益(涵养水源、防止泥沙及养份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削减洪峰、防止水库淤积、减免旱灾、提高作物产量、释放氧气)为100亿元,经济效益(林业、采集狩猎、茶桑水果、花卉、造纸及纸浆、森工)为30.3亿元,社会效益(增加就业、保健休憩)为19亿元。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之比为1:4;而林业(8.29亿元)与社会、生态效益(119.384亿元)之比为1:14。就是说,伐木所得1元国内生产总值,造成14元的生态损失。全国木材年赤字2.3亿立方米,年砍伐量3.4亿立方米,每立方米1000元,就是0.34万亿。福建的森林覆盖率为23%,高出生态失衡点23个百分点,中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低于生态平衡点10个百分点,因此,在中国全部砍树的价值,都会造成14倍的生态损失,而不限于木材的赤字部分。按照14倍损失乘以0.34亿元,中国森林综合效益年损失4.76万亿元人民币。这就是中国和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甚至美国基本的区别:它们砍一棵树可以纯创造100元GDP,中国却要做“复式记账”:100元的正数(砍树生产),1400元的负数(生态损失),如果是在西北砍胡杨,那么这个负值至少要扩大100倍。

2.水资源损失。半个世纪以来,围垦加淤积,每年损失淡水储量800亿立方米;水库库容减少损失淡水容量2000亿立方米,每立方米5元;直接经济损失1.4万亿,灌溉方式落后浪费1万亿,减产损失7500亿,超采地下水损失6650亿,年水资源经济与生态价值损失3.81万亿元。

3.耕地损失。城镇扩张侵占4500万亩,乡镇企业占用1000万亩,非农建设占用800万亩,水土流失损失600万亩,农民建房占用500万亩,各类开发区占用300万亩,沙化200万亩,共7900万亩。以每亩6.3万元计,各类建设用地5600万亩,总价值3.5万亿,工业因素累计废弃的土地2亿多亩和因工农业污染累计破坏的土地3亿亩,年耕地损失人民币3.73万亿。

4.自然灾害。人为因素而引发的生态恶化,使自然灾害急剧上升。直接经济损失为2240亿、间接经济损失为20160亿,两者相加,因生态劣化而造成的以水为主的自然灾害,经济损失2.24万亿。

5.环境污染。世界银行估计,空气和水污染使中国损失大约8%的GNP,54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000亿元。水污染,全国河流湖泊水面为2600万公顷,每年每公顷提供生态价值8498美元,共1860亿美元,折人民币1.5万亿。河流湖泊承受的污染已经超过自净能力。2/3河段已属于3、4、5类水质,无法饮用。无论以水体生态赤字计算,还是以清污资金投入计算,总数都超过2.3万亿。空气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与农药污染的损失1.72万亿和1.44万亿,共计5.46万亿。

总计,1997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7.48万亿元,而未计入成本的对资源与环境的浪费破坏为:森林资源:4.76万亿;淡水资源:3.81万亿;土地资源:3.73万亿;草原资源:1.54万亿;自然灾害:2.24万亿;环境污染:5.46万亿,合计21.54万亿。生态成本超过GDP两倍多。即使我们扣掉许多项目,说生态损失相当于GDP,应当不算夸张。这个基本判断带给我们什么结论呢?

第一,被统计指标掩盖的生态损失必须从GDF中减去,或者另行公布。这不仅符合国际最先进的思想和标准,更符合中国国情: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国土超载);人均自然资源大体是世界平均值的1/2(自然资源极度贫乏);单位产值之矿产资源与能源消耗量约为世界平均3倍(矿产资源超高投入);资源投入在经济增长所占比例高居世界前列(资源浪费型经济);单位产值废物排放量约为世界平均值的数倍;单位产值所产生的固体废物比发达国家平均高出10倍甚至几十倍,单位面积国土污水负荷量约为世界平均数16.5倍(环境容量资源浪费性经济);污染总量增长率为总产值增长率之数倍(污染超速增长);工人劳动效率是英国工人的1/30,美国的1/36,日本的1/40,德国的1/45(经济效益低);经济波动系数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经济稳定性差)。如果世界经济体系基本上还是一个尚有盈余的正常的经济活动,中国经济则是一个资源、环境成本超过产值的严重亏损的经济活动,生态负荷力已达到临界状态。

第二,生态环境的变化是渐进的,但是有一个开始加速的临界点。历史上汉朝、唐朝、明朝、清朝都是在经济繁荣过程中破坏了环境,造成亡国的基础。近代中国环境的灾难,除去人口膨胀以外,还有别于西方的因素。无论什么体制,都想加速发展经济,以西方的标准与之一争高下。大跃进的砍树,计划经济的强行开荒和廉价开采资源,市场经济下发生全民性掠夺资源破坏环境,无不加剧生态灾难,打破了民族生存与环境限制之间极为脆弱的平衡。所谓“国家”包括土地、人民和政府3个要素,如果土地没有了,就什么也谈不上。中国半个世纪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由于资源环境的限制,已经到了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战略的时候了,欲挽救中国生态,必须进行全面总体调整,包括价值观念、发展战略、利益格局。

第三,环保产业应该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现行所有措施都只能缓解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的总体恶化。1981年到1998年我国环境治污方面的投资3600亿,没有达到GDP的1%,最低要达到2%情况才能好转。在普遍投资不振的情况下,投资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如使用清洁煤改善锅炉,汽车发动机,效益最高,每花1元钱可以获得效益200元。投资于治理汽车尾气和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治理,也有经济效益。垃圾焚烧发电,烟气脱硫有较大风险,中国大陆环保产业增长15%,2005年可达20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十五”期间计划投资7000亿。环境保护技术及其产品的范围包括:大气和水体污染的防治设备,固体废置物处理设备,高效噪声震动控制设备,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防护设备,环保监测分析仪器,新材料及药剂产品,生态保护及恢复工程,新型高效清洁能源应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等。环保产业的认定标准是:每年用于环保研究开发的投入占企业年收入3%以上;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和技术性收入占当年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0%,从事环保产品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对外资的优惠政策是:减免所得税,加速折旧,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总金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可扩大到35%。

环保产业总体上讲是不赚钱的,在中国也不能等到能赚钱那一天再去治理,那时恐怕严重到无法治理了。环境保护是公共事业,不能单纯依靠利润原则和市场机制,国家必须有明确的投资鼓励政策和禁止污染的法律,以全民和国家意志长期贯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够使中国的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治理。

标签:;  ;  ;  ;  ;  ;  ;  ;  ;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保产业的生态透视_生态环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