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对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分别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对产妇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行剖宫产术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实验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及术后切口疼痛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麻醉优良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的优良率(P<0.05);产后6h、12h、24h及48h,实验组产妇在切口VAS评分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且术后镇痛效果理想。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剖宫产;麻醉效果;术后镇痛
近年来,剖宫产这一分娩技术被广泛用于妇产科中,该分娩方式具有分娩快、疼痛小等优势,这给难产、疼痛耐受差的产妇分娩提供有利帮助[1]。然而,行剖宫产术的过程,合理的麻醉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时麻醉也对术后镇痛有重要意义,所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非常重要[2]。腰硬联合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是临床中常用于辅助剖宫产术的麻醉方式,但关于麻醉方式的效果却存在争议,基于此本研究中就比较了两种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妊娠[3]。(2)产妇均具备剖宫产术指征。(3)产妇本人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的产妇。(2)合并心肝肾等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3)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及不同意参与研究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组如下:实验组50例,年龄21~36岁,平均(28.5±1.5)岁;孕周37~41周,平均(38.9±1.2)周;初产妇31例,经产妇19例。对照组50例,年龄22~37岁,平均(28.9±1.6)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1.3)周;初产妇30例,经产妇20例。一般资料上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产妇麻醉前均输注500ml林格氏注射液。
对照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主要在L2-3椎间隙穿刺,至头端放进3~4cm的硬膜外导管,自硬膜外腔注入5ml 2%的利多卡因为试验剂量,输注后观察5min若无局麻药中毒反应,可继续注入5~10ml 2%利多卡因,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物辅助剖宫产分娩。
实验组则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在L2-3椎间隙穿刺,自硬膜外腔后应用25G腰穿针,自硬膜外穿刺针针孔,进到蛛网膜下腔部位,确定有脑脊液流出可自影脊膜朝蛛网膜下腔缓慢的注入1.3~1.4ml 0.75%的布比卡因,在腰麻后,迅速的将腰穿针拔出,自头端置管3~4cm,操作方法同以上相同。
在剖宫产的过程,两组结合监测及辅助性治疗,结合实际情况追加麻醉药物,保证剖宫产术的顺利进行。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若产妇在麻醉期间无任何的不适,肌肉松弛,无内脏牵拉反应且剖宫产术可顺利完成为优;出现轻微不适,肌肉松弛出现轻度内脏牵拉反应,剖宫产术过程需辅助用药方可顺利完成为良;出现明显疼痛,肌肉紧张且内脏出现严重的牵拉反应,需转为全麻为差。(2)剖宫产术后6h、12h、24h、48h对两组切口疼痛评分进行评价,疼痛评分主要采取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进行评价,分值为0~10分,得分越高表明产妇疼痛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在产妇的麻醉效果上,实验组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产后镇痛效果
查明后不同时间的切口VAS评分上,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的发展及完善,剖宫产手术指征也不断放宽,这使得剖宫产在产科中的应用频率不断提高[4]。数据表明,自2004年开始我国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产妇比例达到50%左右,而这种比例之后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剖宫产也成为我国女性重要辅助分娩方式。
在剖宫产分娩的过程,采取合理的麻醉方式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时麻醉方式的选择也对术后镇痛有很大帮助[5]。针对临床中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临床中常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持续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其中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常自椎管旁开始,经蛛网膜绒毛阻滞脊神经根,这样使得盆腔神经丛无法完全阻滞,使得麻醉效果不佳;而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则可以确保骶神经得到完善的阻滞,完全阻滞T6以下全部脊神经,且局麻药物可进到蛛网膜下腔部位,这可不同程度的阻滞脊神经根、脊根神经节、脊髓表面部分,这使得该麻醉方式具有更快的阻滞速度及更完善的阻滞程度,这为剖宫产分娩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帮助,此外腰硬联合麻醉还对术后镇痛有重要帮助[6]。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产妇麻醉效果上,实验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此外在术后不同时间的切口VAS评分上,实验组也明显低于对照,这提示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对剖宫产分娩的顺利进行及术后镇痛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采取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在分娩过程采取腰硬联合的麻醉方式可取得较持续硬膜外麻醉更好的麻醉效果,同时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还可更有效辅助产妇术后疼痛,促进产妇产后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唐慧, 何虹. 腰硬联合麻醉与连续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结局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21):63-66+70.
[2]陈涛.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J]. 中国妇幼保健, 2018,33(05):1167-1170.
[3]王乐.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凝血功能的影响[J]. 包头医学, 2017,36(4):78-80.
[4]李建宾, 惠建伟, 何婉雯, 等. 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凝血功能、RAAS活性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35(7):45-47.
[5]周会丽.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学, 2017,36(09):66-68.
[6]罗建刚, 艾红云. 硬膜外麻醉与腰麻—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对比[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89(5):65-66.
论文作者:王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产妇论文; 术后论文; 实验组论文; 方式论文; 效果论文; 硬膜外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