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研究_畜牧业论文

促进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研究_畜牧业论文

促进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畜牧业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和种植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独立产业。自1978年以来,畜牧业连续20年获得稳步发展,平均年递增率超过10%,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稳步上升,1996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1.4%,超过粮食的产值(29%),超过林渔业产值的总和,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和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我国的畜牧业仍是粗放型经营,与发达国家相比投入产出率较低,“八五”期间,畜牧业的增长主要还是靠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饲养量的增加取得的,经济效益提高很有限。因此,无论从国民经济发展对畜牧产品需求的增长看,还是从畜牧业自身的发展看,我国畜牧业能否实现“第二次飞跃”,关键在于实现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分析

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综合要素配置方式转变的过程,各种因素综合发挥作用促进了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转变的核心:提高投入产出比 我国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因主要由我国畜牧业资源(尤由其是饲料资源)消耗约束、不断增长的畜产品需求及畜牧业生产者的利益驱动等三个因素决定。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畜牧业的投入产出比。

(二)转变的关键:科技进步 现代畜牧业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追加要素(资源)特别是现代生产要素投入的同时,依靠现代畜牧业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饲料生产技术和机械技术)进步,优化资源配置而导致的要素生产率提高。影响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诸多因素,科技进步是畜牧业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决定因素,是提高投入产出比的关键。其科技贡献内容包含:(1)通过畜牧业新技术的使用(如新品种、先进饲料配制技术等)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函数,使得原有生产函数曲面提高。即新技术的使用提高了资源的边际产量,降低了产品的边际成本。(2)提高技术效率。技术的普及可使畜牧业生产者更好地掌握已有的技术,从而提高对技术使用的有效性,使得每个生产单位都达到或接近推广技术应该达到的投入产出水平。(3)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率和产品结构效益。新科技的应用,拓宽了资源的配置空间,允许生产者根据资源的不同稀缺程度更有效地配置资源。(4)获得规模效益。规模效益来自规模要素的合理配置、生产技术体系的改进和对外部市场条件的充分利用,具体表现为单位产品成本的降低。

(三)转变的有效途径:产业化 目前,我国畜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养殖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生产的过剩带来的价格降低,收入下降,严重影响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实施畜牧业产业化战略,以市场为向导,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对畜牧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实行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养殖业生产模式。实行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养殖户分享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形成的增值利润,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养殖户直接进入大市场,自觉按照市场需求,科学安排产销计划,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适销畜产品,避免生产销售的大起大落,有利于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由于养殖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强,能有力带动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发展,促进整个农业的产业化。因此,走畜牧业产业化的路子,延长畜牧业的产业链,能提高畜牧业的比较效益、综合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变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的弱质地位,是转变畜牧业经济以至整个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四)转变的可靠保障:资金投入 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对畜牧业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状况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方式,其本质内容是畜牧业生产要素的利用方式。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际上都表现为资金的配置。没有货币资金和资源的流动,交换则无法进行。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不是降低投入,而是要增加有效的投入。首先,畜牧业科技需要增加资金投入,用以改善畜牧业科研和推广。其次,教育需要投入,用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科技应用能力。其三,各种龙头企业,服务中介组织,畜牧业生产等等的投入。如果畜牧业资金投入得不到加强,没有坚强的物质基础作后盾,再好的政策措施,再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难以实施和应用。所以,资金是畜牧业经济发展的粘合剂与助推器,是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可靠保障。

(五)转变的基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最终要靠有文化、有知识的农民把科技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才能变成现实生产力。世界银行研究表明:劳动力教育的时间平均增长1年,GDP就会增加9%。目前我国农民素质从总体上说是比较低的,从事畜牧业的劳动力结构也存在问题,一是年龄偏大,大量青年农民“农转非”,从事二、三产业;二是文化素质不高,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很小。与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对农民素质的要求—劳动力的数量绝对减少,质量不断提高还相去甚远。所以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二、促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措施

(一)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饲料资源,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和效果 饲料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是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的关键,养殖业成本70%以上是饲料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讲,饲料品种与科技含量所构成的成本决定着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因此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降低畜牧业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的关键。

开发饲料资源与治理污染相结合。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重视数量的开发,又要重视质量的开发。(1)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把“粮经”二元结构转变为“粮经饲”三元结构,在增加玉米、大麦等饲料生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青饲料面积,合理布局饲料品种的种植结构。(2)扩大氨化秸秆的应用范围。一方面提高牛羊的消化率,另一方面牛羊的过腹还田,增加有机肥,既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又减少化肥污染,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是允分利用我国饲料资源,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有力措施。(3)加强混合饲料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混合饲料配制合理,营养平衡。能明显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单位畜产品的的饲料消耗量,从而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开发科技含量高的饲料新品种,形成根据不同畜禽品种、生理状态、日粮类型、环境条件、区域特征等生产各具特色的复合饲料体系。最终实现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单位畜产品的消耗量的目标。

(二)推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畜牧业生产力 通过逐步实现畜禽良种化、配合饲料普及化、饲养管理科学化,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力。(1)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功能、多成分的科技服务体系。针对畜牧业生产的特点,逐步形成科研、推广、服务多层次;国营、集体、个体多成分;生产指导、防病治病、检疫检验多功能相结合的科技服务体系。(2)加快畜牧业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选育改良和引进优良品种,提高良种畜禽所占的比重。(3) 加速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畜牧业产业结构优化,在最少饲草、饲料资源消耗的基础上,达到与社会市场消费需求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的适应与平衡。(4)完善科技推广体系,提高科学技术成果在实践中的转化率。

(三)加快畜牧业产业化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畜牧业市场化程度。(1)加强政府在畜牧业产业化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制定有关商业法规,保证市场机制的运作,共同抵御市场风险;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及时收集、整理、发布各种畜牧业的市场信息。(2)完善技贸工畜一体化利益的经营机制。通过签订合约,建立一定的组织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风险保障制度来规范利益分割机制。形成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3)培育各种中介组织,加强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农民组织水平。(4)在培育主导产业和扶持龙头企业过程中,不断开发名牌产品。根据地区特色,培育主导产业,加快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设,为畜牧业产业化提供基础条件;选好龙头企业,并从多方面进行扶持,使龙头企业具有大规模、高水平、外向型、强带动等优势。注重开发名牌产品,以此获得高附加值和高效益。

(四)多渠道的增加畜牧业的资金投入 从目前状况看来,靠国家大量投入资金,显然是不现实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筹和贷款为主。而自筹资金仅靠从事畜牧业的农户和相关组织,也不能满足其巨额资金需求。因此必须构建畜牧业发展的多元投资主体,在全社会范围内多渠道、多形式吸引资金投入畜牧业。(1)引导大型工商企业进入畜牧业领域。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型工商企业投资,支持畜牧业发展。(2)引导社会闲散资金转向畜牧业投资。通过引导、宣传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采取债券、股票、集资入股分红等形式吸引资金,形成社会资金优势与畜牧业资源优势互补。(3)扩展贷款渠道。

(五)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具体措施包括转变观念、强化认识,抓住农村基础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以改革农业职业教育为突破口,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1) 建立健全畜牧业科技培训体系。按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选择当地急需的适用技术,在县、乡、村三级短期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培训,逐步把农村青年培养成为各类各级专门人才。(2)强化畜牧业职业技术教育。畜牧业职业技术教育重在提高劳动力从事畜牧业的科技素质的技能。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成人教育和农村职业中学教育,培养合格的畜牧业技术人才;在农村普通中学增设农业科技课程,改变农村学生对畜牧业科技一窍不通状况;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绿色证书)制度的试点工作,力争用10年或更长时间,在大多数畜牧业工作岗位上建立“绿色证书”制度。

(六)制定有关监控措施,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一方面,面对畜牧业集约化经营带来的废物污染问题,应建立健全有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措施,有专门的机构从法律上和技术上予以监控。使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兼顾。另一方面,我国在畜产品出口方面因品质问题受到的限制。我国畜产品品质与国际标准还有一定距离,当务之急是制定相应措施,从涉及畜产品的各个行业各个环节着手,即从饲料原材料—饲料加工—养殖的全程控制—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等方面,层层控制,高标准严要求。保证畜产品数量的增长与品质的提高兼顾。

标签:;  ;  ;  ;  ;  

促进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研究_畜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