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关键是创新和转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关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经济的话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而且这方面的论著正以惊人的增长速度进入书刊市场,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重视。如何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历史的深层次的思考,这是作者极为关注的,正是如此,作者想就相关的问题,作一些初步的分析。
一 两组曲线之启示:
作者最近随手翻到一本80年代中期出版的小册子《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其中有两组曲线:一组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累加增长曲线,一组是西方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
两组曲线表明:整个中国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水平远远高于西方,其发展过程是缓慢的、连续的,到后期甚至有趋于饱和与停滞的趋势。西方在古希腊罗马时期,科学技术曾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中世纪出现了大跌宕,后世纪科学技术则出现了亘古未有的加速发展,这个科学技术呈指数曲线上升,17世纪后科学技术水平超过中国。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仍然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发展。
图1显示出中国的理论、技术、 实验三条曲线的特点:一是相互分离性,其中技术与理论曲线、实践曲线分离尤为突出,技术曲线远远高于理论和实验曲线,而且这种彼此的分离贯穿始终。同时若作科技成果的总分估算,便可看出:技术成果的累计分高达80%,理论成果积分占13%,而实验成果积分仅占7%,这表明, 中国古代科技水平主要是以技术水平来体现的。
图2显示出西方的曲线及其特点:一是理论、技术、 实验三条曲线相关性大,尤其是16、17世纪后,三条曲线你追我赶,互相交叉紧密融化,呈现中介化的趋势。这个曲线呈指数加速上升。二是三组曲线波幅大,呈波幅变化型曲线。同时西方16、17世纪以后,科学理论、实验和技术三者在总分中所占的比例日益趋于接近。尤其是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三者的比例尤为相当。正是如此,又和中国技术比例高达80%以上而实验占的比例则往往很低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从以上两组曲线的分析,不难发现,东西方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条件下,出现的这三组理论、技术、实验曲线的个别特征,从而得到一个重要启示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即理论、技术、实验是一种互为中介化的加速发展的问题,脱离技术的理论或脱离实验的技术都不可能促进科学技术形成加速发展的机制。正是从这一分析,便可看出,近代科学技术没有诞生于具有古代辉煌文明的中国而诞生在西方。正是如此,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在17世纪中叶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引发了欧洲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200 年之后马克思又提出:“整体就是力量”。前者强调知识的重要功能与作用,后者强调社会整合的功能和作用。其实知识的力量需要融入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整体运行过程,而社会的整体力量需要注入知识的活力,这就是知识、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着互为中介的整体力量。不仅要求现代知识作为经济高速增长源,而且要求知识与经济互为中介的整合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所以讲知识经济,实质上是一个知识与经济互为中介化的问题。“知识就是力量”是从知识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出发,“整体就是力量”是从知识、经济,整合互为中介的整合力量,而且这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古代虽然有其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实验三者互相分离,并且以技术发展为主导,这就不可能形成互为中介的整合,形成“整体就是力量”。而西方恰恰相反。科学、技术、实验三者经过互为中介的整合,体现了“知识就是力量”与“整体就是力量”的深刻一致性,正是如此,从“知识就是力量”到“整体就是力量”,进而迈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经过长达近400年的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历程, 人类终于找到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之路。在迈向新世纪辉煌的时代,人类不仅要高举“知识就是力量”的旗帜,更要高举“整体就是力量”的旗帜,再创新的辉煌。
二 关键在创新
现在流行的知识经济的概念,严格说知识是一个静态的、理念性的东西,知识只有融入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领域整合为“整体就是力量”,这才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所以现在的问题:一是要深刻理解“知识就是力量”的内涵,二是知识的力量要与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力量加以有效的整合,才能成为促进经济的快速、高效的增长并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问题是知识的真正活力在于创新,诸如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实验创新,重要的是理论、技术、实验互为中介的整体优势,并依靠这种优势融入政治、经济、社会,经过互为中介的整合,形成“整体就是力量”,而这里强调的“整体就是力量”,不仅体现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创新,而且有知识创新,经济创新,社会制度创新经过互为中介的整体就是力量的创新,进而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关键是体现在产品中的经济与文化整合优势的创新,只有产品的创新才是市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所谓市场创新,一是国际市场,二是国内市场的创新,三是无论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的创新都具层次性,无论高层次,还是中低层次,消费需求都有一个创新市场竞争的问题。
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实验创新,关键是人的创新活力的增强。知识创新是指为了企业的成功,民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创造、演化、分配和应用新的思想,使其转变为市场化的商品和服务层面(《面向知识的创新战略》)。
现在遇到的极为普遍的问题是创新与模拟的关系。实际上模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方法论问题。诸如分数积分中的直线与曲线的关系,人们为了探索曲线运动的轨迹及其规律,往往把曲线假定为
。即以曲线无穷小的直线确定的方程,进而模拟曲线运动的求解方程,这就是以直代曲的模拟方法。而运用这种方法,解决理论、技术、实验的创新一般说来是有其积极的方法论意义的,但无论是理论、技术、实验、产品、市场的创新又是和已有的理论、技术、实验、产品、市场有相似的一面,更有创新的突破,这又是和模拟之间的质的差异。
现在的问题是实际存在着的模拟市场竞争和创新市场竞争的问题,而且现在更多的是模拟市场,诸如成都市场,一阵子是OK厅、夜总会盛行,一阵子又是海鲜一条街,这种不断追求高档消费的现实,实在令人费解。为什么曾经流传过的市场竞争原则:“人无我有”的创新市场竞争被模拟市场竞争取代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尤其是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挑战,应该要有创新意识、观念、思路,要有创新市场的竞争意识。西方人的消费观念是消费明天的钱,企业家、商家考虑的是今天的消费热点转化的趋势及其如何被新的消费热点取代,这就是如何开拓潜在的市场,如何迎接新的消费热点的挑战;而我们呢,消费者考虑更多的是消费昨天的钱,企业家、商家考虑的是如何模拟已兴起的消费热点,千方百计把消费者库存的财富转移到自己手中。如现在成都的大众娱乐麻将市场,成了大街小巷的消费热,商家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在形式上增设麻将市场的规模,诸如西沿线一带的农家乐、乡老坎之类的食、乐热。但却很少有人考虑下一轮的消费热点,也就是说很少考虑潜在消费市场的开发……如此等说明,面对创新知识经济的挑战,如果我们的企业家、商家仍然停留在模拟市场竞争的路上,必然其路越走越窄,最终走入死胡同,其后果必然是企业破产、商家倒闭。所以最重要的是开拓创新市场、潜在市场,只有不断创新,不断开拓,不断发展,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广。
三 重要的在转化
一是知识产品走向市场的转化;二是知识产品与物质产品互为中介的转化,进而形成知识型产品进入市场。
前者即知识产品,诸如科研成果、专著、论文,技术品,情报信息产品,文艺产品(电影、电视、戏剧等)。所以知识产品进入市场的竞争力,是由知识产品的学术价值、社会导向价值和经济价值决定的。考查市场竞争力,自然要从知识产品的多种价值实现程度出发,诸如一本学术专著进入市场,更多的是要从同行学术界的认定程度而定,而不可能也不应该从与此无关的市场认定而衡量。又如一个好的电视剧或其它文艺作品进入市场,更多的是考虑其社会导向价值的实现程度而加以认定。一些有害的文艺作品,虽然也有消费市场,但它对社会导向价值起的是副效应,这类产品我们是不允许进入市场的。
第二种类型的转化,重要的是知识产品向已进入市场的物质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知识型产品。这类产品的特征是:1.知识型产品的智能化程度提高,以保证其产品与用户交叉并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诸如发达国家正在筹建的智能商店和智能服务系统,正是为满足消费者的动态变化的消费需求。2.知识型产品使用价值的多价性,诸如现在流行的快译通等,不仅是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整合,而且表现在使用价值的多价性与功能的综合性。又如有些知识型产品,不仅本身使用灵巧,而且还具有指导用户的教育功能。诸如通用电子计算机辅助保养系统,该系统可以帮助新驾驶员进行机械诊断和汽车修理。3.知识型产品使用价值的动态适应性,诸如正在兴起的相变材料,做成的服装具有感知功能,消费者使用时可以自动调节其冷暖的变化,以达到适应消费者的动态需要。又如美国一家公司开发出的一种“灵巧胎”中装有微芯片,汽车运行中能自动搜集和分析气压数据,并适时在仪表中闪烁这样的提示:气压不足——即刻加气。指示的前面是信息,后面是知识,告诉你做什么,怎样做。总之,知识型产品的智能化趋势,确实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人们正在研制知识型产品具有更广泛的动态适应性,诸如适应用户的不断变化的使用方式、风格和特定的需要等。例如,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商制造的汽车上给驾驶员提供的有关公路、旅馆和其它热点信息的信息系统。不仅为驾驶员提供日常服务,而且在驾驶室的显示板上随时显示最新的交通信息,这能帮助驾驶员灵活地接受迂回建议,避免塞车或者在最佳地点泊停就餐等。正是如上所述的重要特点,因此可以预见,知识型产品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而且有着极高的附加值。所以由知识产品向知识型产品的转化,并进入市场竞争领域,已经显示了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而且随着创新知识产品向创新知识型产品转化程度的提高,必将逐步取代物质型产品,进入知识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