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企业在进行用电信息采集的过程中,通过运用现代化的信息采集系统,能够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提高工作的效率,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文章针对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阐述了用电信息采集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应用;重要性
1 用电信息采集建设的重要意义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用电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相应的电量控制、错峰控制、在线监测等多种使用目的。而用电信息采集一体化建设,则是建立在通用集成平台、数据采集平台、通信平台等多种平台相结合的基础之上,使用相应的现代数字通信技术、测量技术、用电监测和监测等多种手段从而形成的信息集成平台。用电信息采集一体化建设是具有建设性的伟大举措,不仅仅提高了供应电力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水平,更是推动我国的用电服务走向现代化、信息化、规范化的道路。
从2012年年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率的65%到2014年年底近乎于百分之一百的覆盖率,足以证明国家电网要推进智能型电网的决心。不仅仅如此,国家在不同阶段都进行了相应的投资,行业投资也在增加,据统计,行业投资已达500亿元。在2012年,“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也被写进了《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的“智能配用电技术”篇章之中。由此可见用电信息采集一体化建设是国家电网转型智能型电网的重要改革部分,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从功能上来看,用电信息采集一体化建设可以为供电企业降低相应的经营成本,从而提高相应的供电能力的供电服务质量,满足了用电需求增加相应的社会经济效益。
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
2.1集中抄表与数据分析
系统自动采集系统内电力用户电能表的数据,获得电费结算所需的用电计量数据和其他信息,通过与营销SG186系统的接口实现用户电能表示度的远采集抄。
2.2异常用电信息智能判断
系统通过对电能表及终端运行工况的检测,可以智能判断计量异常情况的发生,如高压供电高压侧计量用户的高压熔丝熔断引起的电压断相、计量TA(电流互感器)故障引起的电流缺相等异常信息,系统会记录其发生的时间,可作为计量损失纠正的依据。
对因人为原因引起的异常信息,系统根据各相电压、电流的监测记录,能反应疑似窃电用户的用电特征,并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号以供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现场检查的参考依据,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电量的损失。
2.3基于采集系统的预付费
电费的预付费方式为电力用户提供了一种“自助式”用电的新模式,能够极大地避免电力企业电费回收风险,基于采集系统的预付费可通过主站、终端、电能表多个环节实现。
主站预付费是目前实施起来比较简单易行的方式,适用范围广,但数据量大。终端预付费需要将用户开关信号接入负荷控制型终端,且其计算能力较差,仅适用于各类专变用户,不适合大面积推广。电表预付费现场配置简单,只需安装预付费电能表,适用于居民用户,所涉用户数量庞大,大规模推广后能减轻主站压力。
2.4线损实时计算和“四分”管理
采集系统利用实时采集的电能量数据,根据分析对象在系统中的拓扑关系自动计算线损,实现分区、分压、分线和分台区线损(简称“四分”)的自动计算、统计和评价。通过对计算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生成线损合格率情况报表及明细清单,亦可通过周期储存线损计算结果,提供线损对象在月度、季度、年度的同比、环比等对比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实现线损“四分”法管理的关键是用户档案资料与实际的一致性,系统通过共享营销系统中的用户资料所记录的拓扑关系创建线损模型,并且可以通过监控资料的变更来自动更新线损模型,实现线损“四分”法管理的要求。采集系统已实现了与营销业务系统的互通,公变计量点台区的线损“四分”法计算,计算周期与采集数据冻结周期一致。要实现全电网线损的“四分”法计算,需在主站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从变电站、输电、配电、变压器到用户准确、实时地计量电量数据共享平台,才能形成全电网线损实时计算与“四分”管理。
2.5有序用电管理
用户负荷控制开关信号接入终端后,系统可以下发拉闸或合闸信号到终端控制用户负荷的通断,从而实现用户负荷的远程控制。系统既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负荷进行有序控制,也可对需要不间断供电的重要负荷等采取保电措施。
2.6电能质量监测与分析
基于采集系统的电能质量监测是利用系统实时采集功能得到电能质量监测常用指标,并加以分析和评价,较之传统的电能质量监测方法具有高效的实时性、信息化、精细化等特征。采集系统可对电能质量给予以下指标的评价:
(1)电压质量:采集系统可实时采集各计量点电压数据,通过查询分析24h电压曲线,并根据电压的上下限值统计分析客户电压合格率情况。
(2)功率因数:采集系统可实时采集各计量点功率因数,可以记录功率因数最大值、最小值及发生时间,功率因数异常次数及时间统计等。
(3)三相平衡:采集系统可采集各计量点24h三相电流数据,通过分析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或者台区下所属用户按相线电量,确定三相平衡度。
(4)频率质量:目前无法直接采集频率数据,但可装设硬件电路测量频率,完成频率监测。
3实施用电信息采集的效益分析
3.1 实现安全可靠供电,保障社会稳定
通过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一是可实现对主网、配网的全网实时监控,提高电网安全运行能力,提高供电质量,真正做到“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要求;二是系统能实现对用户供电设备的实时监测,及时处理供电设备的事故隐患,对于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在履行对客户告知义务外,还可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汇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三是系统能加强对重要部门、单位的用电情况监测,为确保如党政军、医院、学校、金融机构等重点单位,煤矿、化工等高危企业的用电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技术支持。
3.2 实行阶梯电价,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通过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将会改变原有的抄表模式,可以实现远程抄表及结算电费的全封闭管理,提高电网营销科技水平,促进电网的技术升级,为适应全面实行居民阶梯电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社会节能减排。用户自动采集系统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准确记载用户某一时点的电量,可以灵活调整用户计价方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按月份梯次结算电费,提高工作效率,防范各类风险,为居民阶梯电价的全面实行提供技术支持,系统将来还可适应多种利于节能减排的电价结算方式;另一方面,还可通过系统或电表的电量显示,让居民能明明白白消费,采取各种节电行为。通过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对变压器三相负荷的平衡分析,进而指导业扩报装合理分布用户负荷,提高负荷分配的合理性,避免因单相负荷过重而使线损增加;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实现分区域、分电压等级、分线路、变台的线损分析与管理,可以按月、周、日、时进行及时同步的线损统计和分析,线损异常时通过负荷分析及时诊断和排除异常,为持续降损提供准确的依据。
4结束语
我国电力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整体水平的提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应用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娴.浅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2018,(4):52.
[2]萧名谦.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具体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8,(2):120.
论文作者:吕相沅1, 师郸雅2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采集系统论文; 用户论文; 线损论文; 信息论文; 系统论文; 负荷论文; 信息采集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