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英 袁松柏 郑继万 明黎 王刚*(通讯作者)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 678400
摘要:目的 探析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与PRI指数变化。方法 抽选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收并予以治疗的79人,其中男70人,女9人,单左35踝,单右36踝,8人为双侧踝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关节软骨损伤按Outerbridge软骨损伤分级标准评定的I级及II级患者,共计87踝,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基于常规保守治疗同时与入院当日即出院当日再予以玻璃酸钠2.0ml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PRI指数(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RI指数下降较多,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疼痛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玻璃酸钠;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PRI指数
创伤性关节炎是由创伤引发的局部关节病变,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机体软骨增生、骨化以及退化等,临床常伴随关节活动障碍及关节疼痛等[1]。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是发病率较高的关节类病变,相关研究表明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效果理想,本研究主要进一步探究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其治疗效果,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收并予以治疗的79人,其中男70人,女9人,单左35踝,单右36踝,8人为双侧踝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关节软骨损伤按Outerbridge软骨损伤分级标准评定的I级及II级患者,共计87踝,(骨关节软骨损伤程度由2名影像科医师在根据MRI图像进行评估,按Outerbridge软骨损伤分级标准评定的I级及II级病人,暂不需手术治疗,可采取制动,康复理疗,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保守治疗及可继续临床观察者入组),
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5踝,对照组42踝。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基于常规保守治疗同时与入院第3日或第4日再予以玻璃酸钠1.0ml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治疗组45踝,男36人,女4人,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9.3±22.8)岁;对照组42踝,男34人,女5人,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0.1±23.1)岁;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方式,患者入院常规接受非甾体类抗炎药(塞来昔布)常规剂量0.2g,2次/日治疗6天;并配合使用直流电疗与电频脉冲电疗7-15天,治疗时间1次/d;治疗后如患者身体显著好转,则可开始康复训练。治疗组基于对照组于入院第3日或第4日予以玻璃酸钠2.0ml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常规治疗方式同对照组。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主要方式如下:使患者行仰卧位,并对患者踝关节行局部麻醉,经胫腓关节三角区进针,并通过皮下组织将针穿刺入患者关节腔内,待回抽时若无回血现象,再注射2ml玻璃酸钠置患者患侧关节腔内,待注射成功后,帮助患者关节被动活动,使得注射液在其关节腔内均匀分布。注射时间约1次/周,出院患者出院后于骨科门诊继续行踝关节腔玻璃酸钠药物注射,维持至治疗第4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组患者均于治疗结束8周后电话随访,对比观察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以及PRI指数变化,治疗效果分为显效、好转、无效三项指标。患者结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正常为显效;治疗后关节疼痛感及临床症状有改善为好转;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PRI指数主要比较指标有疼痛、肿胀、活动度。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的治疗效果情况
治疗组45踝,对照组42踝,治疗组显效23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有效人数43例,占比95.55%;对照组显效18例、好转14例、无效10例,有效人数32例,占比76.9%;(x2=5.108,P=0.024),两组经过对比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的PRI指数变化情况
治疗组45踝,对照组42踝,治疗组疼痛(0.84±0.18)、肿胀(0.84±0.12)、活动度(2.39±0.87)。对照组疼痛(1.59±0.47)、肿胀(1.51±0.48)、活动度(1.59±0.66)。疼痛(t=9.772,P=0.000)、肿胀(t=8.880,P=0.000)、活动度(t=4.804,P=0.000),两组经过比较治疗组疼痛指数与肿胀指数下降较多,且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人体踝关节具有承载人体体重以及活动调节作用,若发生创伤未得到及时治疗引发关节炎的几率较大,且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具有反复性,并可因关节软骨持续性破坏最终导致踝关节愈合畸形,不能达到优质的治疗效果。现阶段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主要治疗方式以休息制动、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治疗为主,再加以电疗辅助治疗,主要作用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2]。但此种治疗方式效果不佳,易引发并发症。玻璃酸钠是软骨基质组成部分之一,属于高分子多糖生物材料。其注射如关节腔内后能够充分覆盖关节软骨,具有润滑作用,能够显著改善关节痉挛等不良症状,有效遏制软骨变性变化,是滴滑功能得到增强,强化对关节软骨的保护作用,增强关节活动能力[3]。透明质酸通过滑膜B细胞的刺激作用快速分泌以帮助缓解踝关节关节炎临床症状,能够进一步加强其屏障功能,缓解患者疼痛感。在本研究中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液相较于常规以休息制动、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效果更加显著,治疗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接受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液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PRI指数,提升关节活动度,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倪山.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作用及PRI的指数变化[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7):9421-9421.
[2]蔺永强.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作用及PRI的指数变化[J]. 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5):46-47.
[3]刘攀,卢冰,王跃. 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疗效评价[J]. 中国药业,2016,25(8):33-35.
通讯作者:王刚、1983年2月1日、男、汉族、云南寻甸、主治医师、硕士、骨科方面脊柱、关节、创伤、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论文作者:陈一英,袁松柏,郑继万,明黎,王刚*(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关节论文; 关节炎论文; 对照组论文; 软骨论文; 踝关节论文; 酸钠论文; 患者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