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锤击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1)打桩前质量管理。1)施工图会审。检查桩位布置图、基础平面图和柱平面布置图之间的轴线、位置、尺寸是否一致,检查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轴线、位置、尺寸是否相符,检查结构与建筑的轴线、位置和尺寸是否相符,检查锤击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要求及说明是否清楚和完整等,若存在差错和矛盾在图纸会审时提交设计人员解决,对终止打桩的标准应子以明确。2)审查施工方案。在审查锤击普桩施工方案时,应重点审查打桩施工顺序,一般按以下原则进行:对群桩承台应考虑压桩时的挤土效应,不同深度的桩基应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同一单体建筑,一般要求先施打场地中央的桩,后施打周边桩,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或地下管线时,桩机行走路线应朝远离原有建筑物,地下管网线方向进行施打,避免因地下土体挤压对原有建筑物、地下管线造成破坏同时还要审查施工单位选锤是否合理,做到重锤低击,尽量减少锤击应力。3)机械和管桩进场验收。在桩机和管桩进场叫,应检查打桩机的型号规格是否与施工方案相符,施工人员是否具备上岗资格证书,检查管桩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并对桩身的外观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管桩堆放不得超过4层,应堆放在坚实、平整的场地上,并采取可靠的防滚、防滑措施。4)现场条件检查。锤击管桩施工,桩机重量较轻,桩机的功率较小,对施工场地要求不高,但是要求场地平整、排水通畅。对于基础埋深较深的工程,为了减少送桩深度,建议施工单位先开挖一定深度的土方并平整后再打桩,同时应在基坑四周开挖排水沟和集水坑。5)测量复核轴线及桩位。在施工前,应根据建筑平面图,复核轴线位置是否正确,然后复核桩基桩位兄否符合没计要求,桩位误差是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否则应要求施工单位重新测放。在管桩施打过程中、由于挤土效应,可能会使还未施打的桩位产生水平位移,特别是在松散软上场地或桩位较密的情况。要求施工单位对其它未打桩位进行复核,若位移超过允许偏差范围,则应重新测放桩位。
(2)打桩工程中质量管理。1)对桩身垂直度的管理。打桩应重锤低击,开始打桩时首先应用短落距轻打数锤,观察桩身与桩架、桩锤等是否在同一垂直线上,第一节桩起吊就位插入地面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打桩过程中,当桩身倾斜超过0.8%,应设法纠正,严禁采用走桩架纠正垂直度的做法,如出现偏差或裂缝,应立即停止施打,报告参建各方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查,找出原因,研究整改意见。2)对接桩的管理。预应力管桩宜采用“电焊接桩法”,电焊接桩法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当桩需要接桩时,已入土桩段的桩头宜高出地面(平台)0.5~1.0m;当桩顶与承台高度≤1米,应由设计单位出处理设计变更进行处理,这点大家比较容易忽视;②接桩时上下节桩应保持顺直,错位偏差不宜大于2mm;③对接前,施焊面须用铁刷子清涮干净,坡口处应刷至露出金属光泽;④施焊至少分两层对称进行,施焊第一层宜适当加大电流,加强溶深。遇到地下水含有腐蚀性的,焊缝须进行防腐蚀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⑤焊缝须连续饱满,焊接宽度和堆高须满足规范要求;⑥接桩焊接完成后,必须经监理或建设方等有关人员检查合格,自然冷却10分钟以上才能继续施工,有的操作工人焊接后马上进行施工,会影响桩的质量;⑦任一单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4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终止打桩的质量管理。对于摩擦桩,终止值由设计确定,桩尖位于一般土层时,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可作参考;对于端承桩,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可作参考;当贯入度已达到而桩端标高未达到时,应继续锤击3阵,按每阵10an的锤击数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以确认是否停止锤击。结合地质资料,若发现这只是穿越较厚好土层且这3阵中锤击数有减小,则继续施打;若在浅层出现打不下,且这3阵的锤击数变大,则可能碰到障碍物,可停止锤击,进入事故处理程序。打桩过程中应详细记录每米的锤击数、桩的偏斜、最后3阵10an的锤击数;桩位要随打随记录,预防错打、漏打。
三、锤击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施工监理要点探讨
(1)加强对施工记录的审核。监督部门应该对日常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的记录以及相应的报告进行一定的审查,以便于了解记录档案的真实性。同时在审查时要注意入土的桩子深度与策划案中入土的桩子深度具备一定的差异性,在实际的审核过程中要对此进行一定的考虑,因为往往这类差异性体现在档案报告上就会被反应成一定的误差,因此在面对这类误差时要细心。与此同时,在审查过程中,要注意对断桩是否得到及时的修补的情况加以审查。因为在这一层面容易出现虚假修补的实际情况,因此对于这一类修补要结合桩子周围的实地环境进行彻底的排查。
(2)加强旁站监理建设。根据施工内容和工程复杂程度等情况编制旁站方案。在桩施工中,由于施工情况的不可预见性较大,为保证工程质量便于应急情况处理,监理旁站人员应随时坚守工作岗位上,只要有施工,监理人员应对桩施工过程进行全程旁站。桩施工前应注意周边建筑物离施工现场距离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如果在规定范围内,应在施工场地周边设置减震沟,避免桩施工过程中导致周边建筑物受到影响出现质量事故。
(3)加强对断桩问题的处理。预应力管桩在施工中有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断桩现象,特别是在软硬土层或孤石土层中断桩率更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部分与地质情况有关,少数与桩身强度低或偏心施工所致。故研究地质勘察报告资料十分重要。施工单位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预防和预控措施可行可靠。如确认已断桩,施工单位必须及时书面报告监理,由监理会同设计、业主工程师、施工单位协商处理意见,由设计单位作出设计变更,然后施工单位再进行施工。
(4)加强对浮桩问题的处理。锤击桩施工容易出现“浮桩”现象,特别是在粘土或砂性土中“浮桩现象”较严重,对成桩质量构成较大的影响。必须引起施工和监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故施工单位必须建立起边施工边监测,监理定期抽查、抽测的手段来控制“浮桩现象”,施工单位应设专人负责测量工作,对施工完毕的桩,立即进行桩顶标高的测量,并作好记录;周围10~20m桩施工完成后,又进行一次测量,依次类推,多次测量,及时分析测量数据,判断有无“浮桩现象”。若出现“浮桩现象”,应对浮桩进行复打。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管桩的施工隐蔽性高、发现质量问题难、事故处理难,但其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监理,我们有责任加深对现行规范、规程的理解和准确的执行。相信建设、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各方在履行好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后,桩基的质量和安全是有保证的。
参考文献:
[1]黄金涛.浅析锤击式PHC管桩施工质量管理[J].江西建材,2016(14):283-283.
[2]李轼,张杰.浅谈锤击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控制[J].福建质量管理,2017(22).
[3]李荣.浅谈锤击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J].建筑知识,2016(7).
论文作者:贺卫华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预应力论文; 管桩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混凝土论文; 轴线论文; 标高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卷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