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湖北武汉 430030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患者产生焦虑情绪。方法:采用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1月—2014年12月抽取600名IVF—ET患者做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由专人的心理护理者全程进行指导,B组为对照组给与常规的指导,最后就两组的临床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临床妊娠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ET治疗过程中除了临床治疗外,专业的全程的心理疏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焦虑程度,提高妊娠率。
关键词: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技术;心理护理;妊娠结局
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Embryo Transfer,IVF—ET)俗称试管婴儿,是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手段,而IVF-ET技术较高的医疗费用、复杂的受孕过程同时易造成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从而影响IVF﹣ET技术的妊娠成功率。本研究对患者行IVF—ET治疗前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中心2013年1~12月采用IVF—ET技术治疗的600例自愿参与调查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成A(实验组)、B(对照组)两组。A组300例,年龄为(32.28±4.04)岁,不孕年限为(5.30±3.38)年,不孕因素为输卵管因素226例,PCOS42例,EMS 17例,男方因素10例,不明原因53例。B组300例,年龄为(32.63±4.32)岁,不孕年限(5.48±3.50)年,不孕因素为输卵管因素233例,PCOS 40例,EMS 14例,男方因素9例,不明原因4例。临床妊娠采用欧洲人类生殖及胚胎学会(ESHRE)标准,即血HCG升高及B超有妊娠囊、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
1.2 方法
1.2.1 人选条件 ①纳入标准:符合IVF—ET的适应证。②排除标准:有严重视听障碍、可能影响对问卷的正确理解和回答者,经调查者解释后表示拒绝合作者,患有严重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者(包括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均使用长方案治疗,用药过程中卵泡监测方法两组相同,所有患者的临床操作(包括用药量的调整、取卵手术及胚胎移植)均由同1名临床医生完成。所有实验室操作(包括捡卵、受精、拆卵及胚胎包装等)均由同1名实验室人员完成,取卵针、移植管、培养液及各种培养皿两组相同。实验组患者及其丈夫的心理护理由同1名护士(通过培训并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完成,精液处理中卵泡监测方法两组相同,所有患者的临床操作(包括用药量的调整、取卵手术及胚胎移植)均由同1名临床医生完成。所有实验室操作(包括捡卵、受精、拆卵及胚胎包装等)均由同1名实验室人员完成,取卵针、移植管、培养液及各种培养皿两组相同。实验组患者及其丈夫的心理护理由同1名护士(通过培训并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完成,精液处理方法及黄体支持两组相同。
1.2.2 研究方法 600例患者于降调日发放《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调查表600份,收回完整资料600份。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实验组)300例由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护士负责将心理护理贯穿于IVF—ET整个过程中,即结合降调日的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问卷的结果,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通过图表讲解、视频、电话等形式对夫妻双方给予全程心理辅导,尽可能地减轻患者的担忧及焦虑情绪,使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并坦然接受治疗。B组(对照组)300例进行常规的护理。
1.2.3 实验组心理干预措施
1.2.3.1 治疗前期患者对IVF—ET助孕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建立档案时给每个患者《试管婴儿助孕手册》,手册中详细解说每个治疗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每周四下午本中心进行1次试管婴儿讲座,每天在不同时段轮番播放IVF—ET的流程视频和不孕的相关知识。患者在进行IVF—ET治疗前需进行常规检查,应告知其检查的目的、时间及注意事项。每次检查后均安排好下次就诊的时间,让患者明确整个治疗过程只需在门诊接受治疗不需住院。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意识到对患者的理解和关心在整个治疗期间是非常重要的。
1.2.3.2 治疗后期胚胎移植术后对本组患者提供电话指导和随访,移植后A组共有198例患者主动打电话咨询。对感到社会压力重的抑郁患者,要指导家属与患者多交流,深厚的亲情能给患者莫大的安慰,为下一周期治疗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1.2.4 对照组心理干预措施 对于B组患者,在每个阶段给与常规护理指导。
冶疗后两组患者妊娠率
3 讨论
近年来不孕不育发病率在我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约25% ~37%的已婚夫妇会面临该问题。而女性不孕症的发病率在3.15% ~11.13% 之间。1978年世界首例试管婴儿Louis·Brown的诞生标志着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新纪元的到来。30余年来IVF—ET以其广泛的适应征和稳定的临床妊娠率给不孕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在我国,IVF—ET治疗目前并未纳入医保体系,患者治疗所需费用均为自己负担,相对我国当前收入水平,高达数万元的IVF—ET每周期治疗费用仍然比较高昂,因此IVF—ET治疗患者不仅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还要背负经济负担,而且IVF—ET周期治疗所需时间较长,往往患者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及社会适应障碍,表现出焦虑、抑郁等情绪;同时还可能并发一系列躯体症状如失眠、心悸等,也会出现敏感、多疑、偏执等诸多人格特征。严重的还可能伴有社交障碍,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或淡漠,对IVF—ET周期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临床结局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IVF—ET周期治疗患者的临床结局。
参考文献:
[1]郭楚苹.体外授精一胚胎移植(IVF—ET)治疗过程中的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1,15(7):48-50.
[2]顾美皎.临床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22—667.
[3]赵晓明.辅助生殖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8):965—967.
论文作者:尹小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患者论文; 胚胎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理论文; 两组论文; 体外论文; 方法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