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影响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要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目标论文,要素论文,课堂论文,中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作为有效教学的基石,成为一线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所关注的问题。笔者在文献学习以及课堂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研究者和实践者普遍较为关注教学目标的确定,即对教学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确定等有着丰富的论述,而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讨论不多。但实际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才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核心要素。本文将结合实践案例探讨影响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的三个要素,为一线教师提供关于教学目标的新的思考视角。 加涅(2004)对教学目标的界定是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能够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情,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从这个概念界定出发,笔者认为学生学业的进步度应该是判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可测性标准,即学生在课后比课前发生了哪些积极变化,学业是否有所增值。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研究发现,在一节课上影响学生学业进步度有如下三个要素:即预设目标的合理性、课堂活动与目标的匹配性,以及学生对目标的认知度。 一、预设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学生学业进步的方向基础 教学目标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灵魂,如果目标本身设计不合理,就会影响整节课学生学习的走向、容量以及效果。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2)以及教学目标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设计在主体上、维度上以及内容把握上都有了积极的进步和变化。在笔者看来,这些都是阶段性进步。由于教学目标与教学语料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学情息息相关,不可能存在一个教学目标模式供所有人套用;同时,即使是同一个版本教材的同一课时,由于学情不同,教师们制定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存在差异。因此,在完成对目标普及性、模式性的理解后,教师们必须进入下一阶段的目标优化,即深刻理解英语学科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特点,将其根据教学语料特点和学情特点细化到每一课时,制定个性化、差异性的教学目标,以保证学生经过课堂学习发生预期变化。 笔者在教学实践研究中发现,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目标的设计缺乏语用目标,语言知识的学习缺乏意义和情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2)提出,英语学科的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也应该以语用为指向。但有些教师,特别是新手教师,容易将语言知识目标作为核心目标处理,结果使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偏离语用情境,孤立地学习和操练语言知识。 如在教学《英语》(新标准)初一上册Module 3 My school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there be”句型的用法,在完成教材上的听力活动后,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对话,描述自己的学校。结果笔者身边坐着的一组学生在做对话时出现这样的情景: 学生A(用中文):咱说什么?说教室吧。 学生B:How many boys are there in our classroom? 学生A(开始数) 学生B:随便说个数字,套用句型就行。 从上述对话可以看出,学生已经熟悉和习惯教师的教学套路以及教师的语言观,即说什么不重要,把句型用上即可。在这样的思路下,学生在展示小组对话时,出现了“Is there a tree in the classroom?”以及“There are some books in the library.”这样语法正确但毫无交际意义的话语。 从语用目标分析来看,根据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让他们描述自己已经熟知的学校由于没有信息差,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话题My school设计包含文化意识目标的综合语用目标,即学生能够运用“there be”句型询问和回答中西方学校环境的差异。这样在听力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两人一组提供两张中国教室图片和美国教室图片,让学生互问互答进行信息差的交流活动。 2.过于重视思维和德育目标,忽视学科核心目标 由于英语课程所倡导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课程性质(教育部,2012),在编写教材时,编写者大多会选择一些内容丰富,特别是对学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的文章作为阅读语料。这一方面丰富了英语学科教育教学价值,但同时也模糊了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界限,教师如果把握不当就会使英语课变成了音乐课、地理课,更常见的是变成了语文课,重视文章的道德立意学习远远多于语言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如下文案例: 《英语》(新标准)初三上册Module 4 Home alone Unit 2 I became so bored with their orders that I wished they would leave me alone一课的教学内容是一个叫郑晨宇的男孩自述父母不在家时他从兴奋到沮丧的经历。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根据文章题目,预测内容,关注题目中引号所表达的意思;同时根据时间线索划分段落,提取表示情感及原因的信息。 ②通过文本阅读和同伴分享,回答较深层次的问题,并谈论作者通过此次经历可能发生的变化。 ③通过分析、总结作者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管理时间的能力,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感悟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意义。 这样的教学目标如果没有上下文说明,很容易会被当做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上文的案例中看不到英语学科应必备的语言知识目标,但在教材文本中有大量非常地道的英语短语,如so bored with,leave me alone,my wish came true,go away on business,now was my chance等,以及本单元的主要语言点but,although,so...that...等连接的从句句式。由于教师没有这样的知识目标定位,整个课堂教学中便并未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短语和句式,而是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背景知识激发、想象、预测、划分段落、填细节表格、情感态度讨论。同时,由于教师非常重视德育目标,在课堂上花了很多时间引导学生讨论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等等。学生在课堂上非常配合老师,对涉及情感态度的问题总会给出老师想要的答案,如当老师问到“Why couldn't Zheng have a really perfect holiday?”时,有学生回答“He didn't have life skills.”以及“He didn't have the ability to manage the time.”这些听上去无比正确的答案。当老师问到“What can you learn from Zheng's experience?”这样的问题时,学生的回答是“We should improve our life skill.”以及“We shouldn't depend on our parents.”这样的答案。但参与回答的总是班上那几个程度较好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并未参与讨论。 但当笔者在课后找了一个学生就文章内容做调研时,出现了下面的有趣对话。 笔者:喜欢这篇文章吗? 生:不喜欢。 笔者:为什么? 生:不真实。 笔者:你的意思是? 生:生活中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笔者:你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生:您是要做题的答案?还是真实的答案? 笔者:怎么讲? 生:做题的答案是学到了要自立,真实答案是家长出差时要让亲戚过来照顾我。 从上述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教材上所预设的道德立意显然是不认同的。这就是学校道德教育有时作用有限的一个原因,即教材上、课堂上的道德规范与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脱节。而且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中写道:“经过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独自在家只有一至两天。独自在家一周以上的很少,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展开想象,设想可能发生的情境。”显然,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是不真实的。面对这样不真实的教材语料,教师将思维和德育目标作为主要目标处理,靠想象构建交流情境,并不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显然学生只是顺着教师的思维进行应付和表演式的参与,并未真正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 因此,尽管外语课堂的目标具有多维化特点,但笔者始终认为,多维目标并不意味着平均分配目标,任何课堂教学都会具有核心目标与辅助性目标。对于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外语课堂的核心目标应该是语言技能与知识目标,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等目标是辅助性目标。学生首先要能够学会围绕单元及本课话题的一些好词好句,才能运用这些词句进行跨文化交际以及思想和情感交流。 综上所述,上文案例中的教学目标可大致调整如下:①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完成体现郑晨宇生活和情感变化的表格,并根据该表格初步运用连词从句简述这些变化;②学生能够利用表格归纳信息;③学生能够通过郑晨宇的生活和情感变化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呵护。 3.教学目标的确定过于依赖教材,忽视具体学情 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来说有两个依据,一是教材,二是学情。教师可在分析教材时先根据单元编排确定本节课教材预设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两者对应调整教学目标,形成最终面向本班学生的教学目标。但在实践中,教师们往往只把教材作为确定教学目标的唯一依据,导致制定的教学目标离学生学习的学习需求。请看下面案例: 在一所普通校,在教学北师大新版七年级下册Unit 6 The animal kingdom中Communication workshop一课时,教师将该课设计为写作课,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By the end of the lesson,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①make the structure of their composition clear; ②edit their composition in time sequence by using the words of sequence; ③polish their com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text.从目标来看,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序数词的使用以及对细节的描写,这些对教材文本结构性的仿写,与教材所预设的目标是很吻合的。 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文章结构、序数词以及细节描述,而是基本的语法错误,以及中国式表达。如这样的句子:“I with my parents went to the zoo.” “I was go to the zoo.” “Are you want to go to the zoo?”因此,从这个班的学情出发,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仅在于作文的结构、序数词以及细节描写这些写作素养问题,更应该是对一般过去时的准确运用。对于初级英语学习者而言,语言的准确问题要比文本结构问题更加重要。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本班真实学情调整教材预设的教学目标,使其更加靠近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需求,从而实现围绕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和活动设计。在上文案例中,基于本班学情,教师可以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引导性修改,准确运用一般过去时完整描述自己的一次动物园参观经历;能够借助同伴修改提高作文质量;能够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了解更多动物。有了这样的目标定位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同时关注语言知识和文本结构,有针对性地增加课堂容量。 二、与教学目标高度匹配的教学活动是保证目标达成的实施路径 合理恰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目标达成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但教学目标能够达成还要靠适宜的教学活动。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有“对标”意识,即对照教学目标设计相匹配的教学活动。陈静波(2013)提出从以下三个方面观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即该活动是否与目标相一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否投入其中;学习活动的结果是否与目标一致。可见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依据。请看下面案例: 在某校高三第一学期教学中,一位教师以“A spring outing”为题对学生进行情境作文的练习和指导。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根据图片提示运用准确和较为丰富的句式写出详略得当的短文”。高考说明中对这类题型的答题要求是“内容完整、语意连贯、交际得体,一般要求字数在60个词以上”(北京教育考试院,2015)。从高考要求来看,重点测试的是学生对核心信息的把握和语言的准确度,文章要做到要点全、逻辑强。因此,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是符合高考命题对学生能力要求的,其中“详略得当”应该是教学目标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教师设计适宜的教学环节和活动予以突破。 但教师采取的教学环节和活动是:①教师首先用西餐引入,将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比作西餐中的starter,main course,dessert,通过这样的比喻引导学生关注三段式的文章结构;②给出学生写的一篇例文,让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问题,教师总结问题,并告知学生要从文章结构、画面描写和细节描述三个方面把握看图写作;③关于“春游”的话题讨论,教师以图片1为例,引导学生利用what,where,when,who,why,how等几个关键词进行提问和回答;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他三幅图片围绕关键词进行提问回答;⑤学生独立对自己已写作文中的其中一段进行修改;⑥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整节课结束后,笔者找两个学生做了简单的课后访谈,在问到本节课的收获时,学生认为在本节课自己的思维很活跃,对作文布局有了很好的认识,自我提问的方式也有助于他们确定作文要点。在问到本节课的困惑时,学生说对于看图写作他个人还是不知道哪些应该详写,哪些应该略写。而且在课堂教学学生独立修改环节,笔者注意到学生对单张图片的描写普遍非常详细,如笔者身边的学生对第三幅图片的描写就达到了50个词。 显然,这节课并没成达成教师所预设的目标,学习活动的结果并未实现教师希望学生达到能够根据图片进行详略得当的写作技能。其中原因不在于目标设计不合理,而是课堂环节和活动的设计偏离了预设目标。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和授课教师一起梳理了本节课在目标指引下的教学环节和活动: 环节一:话题引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最近的一次春游经历,注意运用一般过去时。 环节二:图片主干信息确定。教师引导学生就每幅图上的要点给出一个重点短语,如have a discussion,climb the mountain,collect the rubbish,throw the rubbish。 环节三:细节补充。教师引导学生以第一幅图片要点为例,用两句话补充细节描述。然后,学生独立围绕每个要点写两句话,形成一篇短文。 环节四: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要点和语言两个角度互批作文,并进行修改。 环节五:教师总结。 第二次授课效果显示,这样的教学环节和活动与教学目标的匹配性较高,有助于目标的达成。 因此,教师们在设计教学环节和活动时,一定要有“对标”意识,即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适宜的教学环节和活动。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业表现来调整教学活动。 三、学生对教学目标的高认知度是促成教学目标达成的协同要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如果教师能够在上课伊始引导学生了解熟悉本课教学目标,并在课堂教学结束前引导学生回顾目标,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就能提高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知度,真正发挥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导学作用。 1.呈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以恰当的方式向学生呈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教师期望学生能够发展的能力(克里克山克等,2007)。在呈现教学目标时,教师们可能有以下问题: 首先,什么时候呈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既然是教与学的方向,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初就向学生明示教学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第一个环节就是明示教学目标,英语课堂教学有其结构化的逻辑体系,笔者建议在导入话题环节后呈现教学目标。同时,笔者建议教师不要向学生呈现所有的教学目标,而是要精选其中的核心目标,即知识技能目标向学生呈现,让学生知道今天最终要做到的事情,其他维度的目标教师有意识渗透即可。目标太多容易模糊学生的学习焦点,并引起学生对目标的心理抗拒。在下文案例中,教师就采取了很好的目标呈现方法: 在教学《英语》(新标准)初二上册Module 2 Unit 2 Cambridge is a beautiful city in the east of England一课时,教师在教案中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学生能够获取关于Cambridge,London,England有关地理位置、人口、名胜等信息,并能够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复述;学生能够感知英国城市的风土人情及中英思维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一段视频引出和导入今天的话题England,然后利用PPT呈现本节课教学目标:Today we're going to read about Britain.By the end of the lesson,you will be able to introduce England to your partner by using the following sentences.Let's work together. 从上文案例可以看出,在向学生呈现教学目标时,教师规避了“教学目标”这一教学术语,而是以“You will be able to...”这种能力型目标表述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要做到的事情。 其次,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教学目标。在学校听课过程中,笔者经常看到教师会把本节课所有教学目标都列在PPT上,然后让学生集体朗读。这种方式有待商榷。一来如前面所说,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列出本节课所有的教学目标,二来让学生集体朗读的方式会使学生更加关注语音语调,而忽视这些话语的意义,从而起不到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将核心目标以板书或PPT的方式呈现后,或者由教师顺着话题导入自然引出(如上文案例),或者教师请一个学生以对话的方式明示教学目标。如还是上文这个案例,关于目标呈现可以有这样的对话方式: T:Yes,today we're gonna read about England.Let's see what you'll be able to do by the end of lesson.教师同时通过板书或PPT呈现出目标。 T:S1,could you tell us what you'll be able to do by the end of the lesson? S1:OK,by the end of the lesson,we'll be able to introduce England to our partners by using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Good.I'm sure you'll do a great job. 可以看出,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如果能将“you”转换为“we”,以及将“your”转化为“our”,就说明他/她不是机械诵读,而是对目标进行了意义性的思考和内化。也有教师将目标写在学案上,为后面复习提供素材。 2.利用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导教、导学和导评价的作用,应该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但笔者在课堂观察中看到,教学目标除了在上课伊始出现外,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似乎再不见其踪影。利用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并不是指常规的试卷检测,而是指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教学目标,让学生自我检测是否达成了目标。笔者利用上文案例做一个教学片段说明: 在教学《英语》(新标准)初二上册Module 2 Unit 2 Cambridge is a beautiful city in the east of England一课时,当学生完成最后的小组介绍并展示后,教师可以呈现写有教学目标的那页PPT,引导学生回顾目标、检测学习成效。 T:Good.Now look at the screen.Do you still remember what you're supposed to do in this lesson? Ss:Introduce England to our friends by using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Good.How many of you have done this in this lesson? Please raise your hands. Ss:... T:Great.You all have done a great job.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对标”意识,对照教学目标规划学习过程,对照教学目标检测学习效果。影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因素分析_课堂教学论文
影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因素分析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