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深入了解学生写作时“怕什么”。我们通过平时的细心观察,和学生深入的交流,又进行问卷调查,我发现小学生产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主要就是“没得内容可写,无从下手”。体现在以下几点。
1.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生活经验也较少;2.他们生活的天地较小,在家里家外,课上课下,父母很少有机会带孩子外出游玩;3.休息天,节假日,身为独子的他基本不会去学做家务,和同伴游戏的机会也不多;4.很多父母不善于和子女交流和教育,不利于学生语言和思想的培养。5.有些上作文课的老师教学方法不当,用成人的眼光看小学生的作文,没有正确评价学生的作文,导致学生厌倦作文学科。
二、要引导学生走出心灵的“荒漠”。学生无内容可写,主要是积累的太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学生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不强,导致了积累上的匮乏,认识上的肤浅,情感的淡漠,语言表达的苍白,信息输出的贫弱。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视听阅读,开始可布置一些收看新闻、少儿节目的任务,看后组织交流,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视听阅读习惯。我们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从平凡的小事中挖掘浓厚的意蕴,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认识生活。“情动”才能“辞发”,没有情感为依托,语言文字只是一堆抽象的符号。孩子们的情感最为丰富,喜、怒、哀、乐在孩子脸上表现得最为丰富,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他们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鼓励他们用充满诗意的眼光去捕捉和鉴赏生活,让孩子们知道:生活是多么美好。
三、要缩短学生与作文的心理“距离”。要解决学生怕写作文,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帮助学生攻克这道心理障碍,增强学生作文的自信心。实践证明:只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实施优化的教学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调节学生的畏难心理,学生的作文素质就会稳步提高,作文教学就一定会有起色。改变过去“要我写”为“我要写”,打破框框,除去心理压力,让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爱好,从最熟悉的生活中撷取自己喜爱的题材。让学生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拘形式,不限内容,学生动笔行文就不再是沉重的负担和苦恼,而是一种快乐和放松。
四、要让每个孩子体验到成功“喜悦”。每位孩子都梦想着成功,都期待着鼓励和赞美,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教师不应吝啬表扬、赏识,应当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教学中,实行个性化的评价,让孩子体验成功的感觉。
论文作者:毛 会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6月总第17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1
标签:学生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孩子论文; 情感论文; 写作文论文; 习作论文; 孩子们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6月总第17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