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各国的粮食新政及其与中国的合作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南亚论文,新政论文,中国论文,粮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3/37.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856(2013)01-0042-09
粮食是一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它直接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因此粮食安全自然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来说,人口多、耕地少,解决广大居民的吃饭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政治问题。如果在粮食生产或供应方面出现问题,将直接破坏经济发展,进而造成经济社会的不稳定。
一、国际粮食危机频发直接考验各国农业与粮食政策
近年来,全球粮食产量增长缓慢,需求不断增长,库存持续下降。2007—2008年期间全球性粮价飞涨,粮食存量处于25年来的最低水平,在一些国家引发了暴力示威和社会动荡。这场全球粮食危机始于2007年6月,到2008年3月,国际上的谷物价格上涨近40%,全球食品储备仅够53天应急供应。2008年4月,IMF总裁斯特劳斯·卡恩严厉警告:食品价格急剧上涨将可能引发战争。为了储备粮库,一大批国家也进行了粮食政策调整,如摩洛哥把小麦进口关税由130%降为2.5%。而一直主张保护粮食市场、对农业进行高额补贴的欧盟,也暂停征收大部分谷物进口关税。2008年3月27日,柬埔寨和埃及公布大米出口禁令,全球第二及第三大稻米出口国越南、印度,也纷纷加价及减产。2007年至2008年的粮食危机是30年来的首次,期间大宗农产品成本飙涨至历史最高,从海地到孟加拉国等多个国家发生了骚乱。粮食危机的爆发使全世界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粮食问题上,粮价高企更直接考验着各国的农业与粮食政策。
2008年国际粮食危机令人记忆犹新,2010年全球极端灾害天气频发又使国际粮食市场再遭浩劫。2010年8月5日,遭遇“130年来最严重干旱”的俄罗斯宣布,从8月15日至12月31日禁止出口粮食及粮食产品。消息发布后,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价5日以涨停价报收,创下23个月以来的新高。在欧洲市场,小麦期价也上涨11%,超过每吨230欧元。国际市场对粮食危机的忧虑被点燃。俄罗斯是传统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俄罗斯粮食出口居世界第三位,在国际粮食市场的份额约为13%,俄罗斯的粮食出口2011年7月1日起才恢复。此外,受严重高温干旱天气影响,2010年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小麦产出大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农作物大幅减产。8月17日,全球第六大小麦出口国乌克兰决定粮食出口减半,期限为9月1日到12月31日,成为继俄罗斯后第二个限制谷物出口的国家。
2011年国际粮食价格不断攀升。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消息,2011年世界主要粮食价格指数的平均值为228,创下1990年以来的新高。在整个2011年,食品价格的飞速上涨一直威胁着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
2012年年初以来,全球极端天气频现,特别是几大粮食生产国同时出现严重旱情,使得粮食安全问题再度成为关注焦点。世界银行日前警告说,美国、俄罗斯、印度等主要粮食生产国的旱情已在推动国际粮价上涨,将威胁到世界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2012年7月,美国遭受1956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天气。美国是玉米、大豆和小麦的最大出口国,其中玉米出口占全球出口量的将近一半,其大旱的影响已波及全球粮食市场。进入2012年7月以来,全球玉米和大豆价格创纪录,超过2007-2008年在30多个国家引发食品暴乱时的水平。小麦价格虽然尚未达到创纪录的水平,但2012年6月到7月小麦价格上涨25%。美国持续干旱天气所导致的粮食减产,把大宗农产品价格推至创纪录的新高点,而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主要粮食生产国,因气候原因所导致的减产,使全球的粮食安全形势雪上加霜,粮食危机正步步紧逼。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全球正再次面临一场粮食危机。①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出警告,当前全球玉米、小麦和黄豆等粮食作物价格飞速上涨,有可能重蹈2007-2008年的粮食危机,各国领导人需采取有效措施,不仅完善现有的粮食安全机制,防止粮食价格进一步上涨,还要解决粮食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际粮食安全问题日显突出,国内外政界、学术界对世界粮食问题十分关注。自2008年6月全球领导人聚会罗马,商讨减轻世界粮食危机的途径以后,联合国粮食安全高级别会议、八国峰会、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世界粮农组织大会特别会议、APEC峰会以及G20首脑会议等重要国际和地区会议都将粮食安全作为重要议题,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讨论的重点议题之一。
二、东南亚各国的粮食新政
2008年以来,粮食危机席卷全球,如何保证粮食供应安全已成为东南亚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此,东南亚各国将粮食安全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纷纷实施粮食新政,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供给与粮食安全。
(一)把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置于经济发展的最优先地位
为加强印尼国家粮食供应,稳定国内市场大米价格,苏西洛总统2011年下令落实9项措施,包括政府直接干预市场,控制大米和食油等的价格;通过调控进口或出口税,把粮食价格调整到适当的位置;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充足,保持足够的储备量;保证政府,包括国家后勤事务局拥有充沛的粮食储备量,避免投机行为;提高国内粮食产量和质量;促进家庭和地区粮食生产;依据法律制度防止非法进口和囤积粮食;研究制订保护耕地的措施,避免其转化为非农业生产用地。在经历了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期间国际市场购米困难后,菲律宾决心实施“大米自给计划”。菲政府宣布了一个振兴本国农业的计划,从化肥供应、灌溉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教育、农业贷款保险、农机设备和种子供应等方面着手帮助农民,以提高本国的农产品自给率。越南也没有放松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重视,为了加强粮食安全工作和加强政府各部门在粮食问题上的协调与配合,越政府1998年初就成立了国家粮食安全委员会,越南还在盛产稻米的九龙江平原建立了面积达100万公顷的稻米生产出口基地。越政府制定了到2020年乃至2030年的国家粮食安全计划,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首先是保障人民的粮食需求,以及国家的粮食储备和出口。马来西亚农业部将与各州密切合作,适时公布各州农耕面积,并考虑交由政府关联公司及私人领域合作开发总面积达1.5万公顷的废置稻田,拨出50亿马币予以翻新,有效扩大耕种面积。马来西亚农业及农基工业部长表示,政府将开展种稻改革计划,实行国内的稻米种植业园丘化管理。政府实行国内的稻田种植业园丘化管理后,能集中管理所有稻田,包括提供稻田区灌溉系统等,增加粮食供给,减少依赖进口,同时将有助于提高稻农的收入,使稻农的月收入从1400林吉特增至2800林吉特。泰国正在保持并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并在研究如何使泰国香米从现在的一年一造增加到一年两造。柬埔寨政府充分认识到大米出口对于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减少贫困的重要性,已把大米列为农业发展的龙头产业,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予以扶植。2010年8月,柬政府颁布《促进稻谷生产和大米出口政策》,旨在将柬打造成国际市场上主要的大米出口国,力争到2015年在保证国内消费的基础上有400万吨以上的剩余稻谷,并有至少100万吨大米可供出口。
(二)推出应急性措施,以解决粮食供应不足和价格偏高问题
印尼是东南亚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之一,近几年全球粮价上涨直接引起其国内物价上升。印尼2010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6.96%,远远超越政府所设定的4%至6%目标。为改善国内粮食供应,遏制不断上涨的粮价和维持足够的粮食储备,作为应急性的措施,政府决定从2011年1月起取消大米、面粉、玉米和饲料进口税;在国内市场粮价大幅上涨时将更多的库存大米投放到市场,以促使粮食价格下跌。如印尼2010年全国每月大米消费达300万吨,为保障市场供应,2010年年初以来从越南和泰国进口123万吨大米,向市场投放的储备粮有效地抑制了米价过快上涨。政府还采取一些特别措施解决贫困地区的粮食紧缺问题,将大米直接送到那些最困难人的手中,以防止社会发生动荡。菲律宾是全球最大的大米进口国,2009年7月,政府调查人员突袭各地粮食仓库,打击囤积大米的行为。菲律宾政府一方面积极扩大进口以确保国内大米的供应,另一方面采取价格补贴政策,为国内民众提供廉价大米。菲律宾政府也采取一些特别措施解决贫困人口的粮食紧缺问题,仅2008年1-6月政府就耗资86亿比索(约合2亿美元)用于大米补贴,以每公斤18.25比索的优惠价向50多万贫困家庭销售1480万袋大米。此外,开源节流,提高粮食利用效率、节约粮食,也是菲律宾确保国内粮食安全不可忽视的一面。该国的主要快餐店从2009年4月起将米饭份量减半,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大部分消费者实际上吃不完一份饭,剩下的就只能倒掉。菲律宾农业部的一项调查显示,菲律宾每人每天平均浪费大米14克,全国每天浪费的大米多达2.5万袋,价值52.8万美元。如果节省这些粮食,该国每年的大米进口量可以减少37%。②泰国政府在支持出口大米的同时,也努力抑制国内米价上涨。泰国政府2008年4月动用210万吨国有储备粮向民众出售,价格比普通市场便宜15%至20%,以稳定国内米价。③
(三)实施“绿色工程”计划,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确保粮食稳产高产
马来西亚注重从国外引进高产品种,并在稻米品种的引进改良上取得初步成效。马来西亚目前稻谷平均产量为每公顷4.7吨,与预期每公顷10吨的目标相差甚远。为解决稻米自给不足的难题,马来西亚期望采用中国成功的杂交水稻技术,将现有水稻单产提高15-20%。马计划加大引进力度,将引进的品种由单一的稻米扩大到其他粮食作物。马农业部2010年拨款10亿林吉特,以采取措施提升马来西亚粮食产量,其中包括利用科技、良好设施及新品种以保障国家米粮生产。印尼注重利用科技培养水稻新品种,农业部所属研究与发展局已开发出一批稻谷高产新品种,农业部还计划推广杂交水稻,它将使每公顷增产1-2吨。缅甸强调加强与日本、以色列、印度、泰国等国的农业合作,在国内实施高产优质种子库工程计划。2006年以来,越南农业科研机构已开发出10多个水稻新品种,并广泛投入使用,目前新稻种的播种面积约75万至80万公顷,产量比普通稻种高10-15%。在菲律宾杂交稻比优良常规稻增产15%,只有大力发展杂交稻种植,才能完成实现粮食自给的目标。2010年旱季菲律宾杂交稻种植面积为126645公顷。菲律宾农业部2011年计划扩种64170公顷杂交稻。菲律宾农业部与私营部门合作,计划在未来5年内杂交稻种植面积扩大至60万-80万公顷。
(四)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使农业和粮食生产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加大农业投入、提高粮食产量,以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需求,这是东南亚各国长期的任务。东南亚一些主要粮食生产国提高产量仍有很大潜力,如有“粮仓”之称的泰国,目前的粮食单产还不到美国的一半,拥有大量耕地的印尼、菲律宾粮食单产甚至更低,而缅甸还有大量可耕地尚未开发。只要加大农业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抗灾能力,粮食产量完全可以在中长期内满足国内的需求。
菲律宾近年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特别是在灌溉方面和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上。为支持国家粮食自给,2012年菲律宾政府的农业预算将从2011年的120亿比索增加到250亿比索。增加的预算将用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和强台风。政府近期计划大幅增加2013年农业预算,将2013年农业预算提高至730亿比索,主要用于发展灌溉和农村信贷,期望大力扩大水稻、玉米、椰子和渔业的生产与自给水平。菲律宾还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村发展计划”,此项目预算为6.27亿美元,其中拟向世行贷款5亿美元。项目旨在提升农业和渔业生产力,通过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农户收入。除上述支持措施外,菲农业部今后每年至少将把2%的预算用于实施政府的国家有机农业项目。政府还加大了农业技术培训力度,仅2009年就培训4320名农业技术员,并通过他们培训50万农民。缅甸也做了很大努力,缅甸农业发展银行对2012年的夏稻种植,将增加1000亿缅元(约1.14亿美元)的农业贷款。2011至2012财年同期发放的贷款为3121.1亿缅元,贷款发放的标准为稻谷种植每英亩4万缅元,其它作物1万缅元。2012年夏稻种植贷款提高到每英亩5万缅元(约合57美元),总计将发放4364.8亿缅元。至2012年7月21日,已发放贷款1500亿缅元。④除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外,缅甸还积极引进外资促进农业进步。大米被誉为柬埔寨的“白金”,为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提高大米加工能力,柬政府对农业生产、加工和贸易的各个环节,均欢迎外来投资。为吸引更多外资发展本国农业,柬《投资法》中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开发项目,如种植1000公顷以上的稻谷、500公顷以上的经济作物、50公顷以上的蔬菜等均给予支持和优惠待遇。文莱2009年特别拨出3000万文元用于执行国家粮食发展战略,提高粮食自给率,主要包括引进高产水稻品种,采用最新水稻种植技术,以及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等。
(五)增加投资进行水利综合治理
2011年7-9月泰国洪灾严重,大量农田、公路和桥梁被毁,受灾人口多达700万,突出暴露了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综合管理能力缺乏,受灾省份各自为政等问题。英拉总理批准总金额3500亿铢的治水计划,投入实施全国大型水利整治及管理工程,覆盖国内14个大流域的治水计划,其中8个项目是用于湄南河流域系统的水利整治工程,另外6个项目是对于国内其他大型流域的整治工程。⑤菲律宾政府着手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增加灌溉面积和排涝面积,充分利用全国的可灌溉地资源,为扩大种植面积打基础。菲律宾政府2008年实施农业重点项目国家20亿比索灌溉项目,新修灌溉渠道覆盖农田3.3万公顷,修缮灌溉渠道覆盖农田2万公顷,为实现稻米自给提供支持。为了确保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菲律宾国家经济发展署2012年3月批准投资近200亿比索的3个灌溉项目。预计3个项目结束后,可新增灌溉稻田10.3万公顷,受益农户7.29万户,水稻单产由3.6吨提高至5吨。⑥柬埔寨由于水利灌溉系统匮乏,旱季稻谷种植面积仅相当于雨季的六分之一,绝大部分土地只能种植一季稻,土地利用率很低,单产仅为2.9吨/公顷,远低于邻国的越南和泰国。为此,政府已开始增加投入,逐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农村公路、农村电网等。老挝政府制定了农林水利发展计划,决定在全国大兴水利建设事业,计划到2015年实现全国耕地灌溉面积30万公顷,其中旱季水利灌溉面积增加8万公顷。
(六)保证耕地面积,提高种粮效益
近年来,菲律宾大量耕地流失,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大幅缩减,加剧了粮食供应不足的局面。为此,菲律宾政府计划将水稻种植面积增加110万公顷,着力提高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调动农民积极性,真正保障粮食安全。据缅甸农业灌溉部发布的数据,缅甸共有农用闲置土地1400万英亩,目前已经批准缅甸6387位私营业主经营近400万英亩的闲置农用地,尚余闲置地1000万英亩。其中,缅甸私人获批的400万英亩土地使用率只有25%。近期,印度和越南等国对在缅甸开展农业投资感兴趣,印度准备向缅贷款2亿美元用于农业灌溉;越南有意向缅租用5000英亩土地种植稻米及其他长年作物。文莱为确保国内市场大米供应,除计划扩大粮食储备、建立食品囤积制度外,政府将逐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计划至2015年,全国稻米种植面积从目前的800公顷扩大到5380公顷,大米自给率达到60%,并加强水稻种植国际合作。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发生后,马来西亚政府就已推行“粮食安全”政策,鼓励大规模国内粮食生产,综合发展粮食作物,保障粮食供应。为扩大粮食生产用地,政府计划在全国13个州每州至少设立一个粮食生产园区,由专门机构管理,马来西亚已有8个这样的园区。全国各州已划定20万公顷的土地专门用于粮食生产。不久前,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又向外界宣布,马政府计划与多个国家进行策略性合作,以便将相关国家的某个地区作为马的粮食生产基地,这样既能增加马粮食产量及供应,也能节省成本。马来西亚已与印度尼西亚等国合作建立了部分海外粮食基地。泰国为刺激稻农种粮积极性实施“大米新政”,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以提高稻米种植户收入。自英拉当选泰国总理以来,新政府就着手制定大米收购保护价政策。英拉曾在其施政报告中表示,新政府将尽快实施“农户收入保障工程”,普通白米稻谷最低保护价是每吨1.5万泰铢,优质的茉莉香米为每吨2万泰铢,这一价格比目前的市场价高出40%左右。保护价政策计划已于2011年10月7日启动实施。
(七)加强粮食储备管理
粮食储备对粮食安全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为了保证粮食安全,一国的储备规模应不小于当年消费量的17%至18%,其中12%为周转储备,5%至6%为后备储备或称缓冲储备。菲律宾的粮食流通体制为国家粮食机构主导型,国家粮食总署负责全国的粮食工作。国家粮食总署的主要职能是:执行中央政府的粮食政策和承担国家的收购任务;以支持价格收购农民粮食,收购量约占农民生产量的10%;管理国家粮食储备,每年的7月1日粮食储备量至少达到相当于全国30天的粮食消费量。菲政府建立国家粮食储备的指标是:全国最低安全储备相当于全国15天的消费量,即33万吨;全国每年7月1日要达到国家最高粮食储备量,即相当于全国30天的粮食消费量。菲农业数据局报告称,截至2012年8月1日,菲大米储备为162万吨,同比下降40.6%,环比下降15.6%,但仍够维持全国48天的消费。菲全国37%的粮食储备(约60万吨)分散在各个家庭中,32.9%(约53万吨)储藏在国家粮食署的仓库中,其余的49万吨为商业仓储机构所有。⑦为保证国内市场供应的充足,保持足够的大米储备,印尼农业部制定了今后5年至10年内大米储有量最少保持在1000万吨的指标,而目前储有量只有约400万至500万吨。印尼希望利用充足的国家粮食储备,避免出现投机现象,同时有了充足的国家粮食储备,政府可直接干预市场,控制大米和食用油等主要食品的价格。政府还计划通过进出口税率调整,把粮食价格稳定在正常水平。越粮食协会(VFA)统计,截至2012年4月15日,根据政府总理的决定以0%贷款优惠利率受委托实施暂购储100万吨大米任务的89家企业在1个月(3月15日起)后已购储大米108.18万吨,超额完成政府提出的计划指标。
建立地区粮食战略安全合作机制。2012年2月20日,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负责人在缅甸与缅行业协会探讨成立类似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大米输出国组织”(OREC)。东南亚地区大米出口国主要有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和老挝等。如果成立OREC,将有利于调控粮食价格、市场和保护粮农的利益。东盟已经建立了粮食紧急库存机制,并存有8万多吨大米,以因应紧急事件。
2011年10月,东盟与中日韩正式签署了“10+3”大米紧急储备协定,在东盟10+3大米紧急储备协议(APTERR)框架下,13个成员国将共筹集78.7万吨大米储备,这将帮助东盟及中日韩提高大米市场应对自然灾害及减产的能力,稳定大米价格。按照协议,各国为储备库提供的大米数量分别为,日本25万吨、中国30万吨、韩国15万吨、东盟8.7万吨。⑧在东盟国家中,泰国提供1.5万吨大米储备,越南和缅甸各1.4万吨,印尼和菲律宾各1.2万吨,马来西亚6000吨,新加坡5000吨,文莱、老挝和柬埔寨各3000吨。
三、世界粮食危机促进中国和东盟强化粮食合作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粮食生产成本上升、粮食需求持续增加、全球极端气候增多和耕地面积减少等大背景下,国际粮价已经进入上升通道且仍有上涨空间,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促进中国与东盟强化在粮食领域的合作。
种子贸易:东盟国家的水稻育种技术与我国相比仍有不小差距,由于杂交水稻新品种数量不多,大多数地区的农民一般种植常规稻,尽管常规稻品质相对较好,但产量较低,每亩产量约700斤左右,这与杂交水稻产量有较大差距。2010年我国杂交水稻在全世界的推广面积达5000多万亩,2011年为6000多万亩,其中东南亚是主要推广地区之一。除了袁隆平超级稻、湖北红莲型杂交水稻、福建的“宜优673”等之外,云南近年培育了以“云光”系列为代表的一批优质、高产、抗病强滇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其中“云光14号”、“云光16号”、“云光17号”种子在越南、缅甸和老挝等国得到广泛推广种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东南亚国家引进的先进稻种数量不下几十种,其中90%都来自中国。其中,四川种业企业培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在越南连续几季创造了杂交水稻的高产纪录,其中一次最高产量达到13.6吨/公顷,目前种植面积已覆盖越南的40个省,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湖北种子集团公司每年出口东南亚杂交水稻种子5000吨以上,种子出口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中国的超级稻品种普遍具有抗高温、抗病虫、抗倒伏、需肥量少、产量高的特点。越南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大米出口国,2003年越农业和农村发展部提出,到2010年把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提高到100万公顷,其中国内生产的种子要达到70%。但到2012年,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仅为70万公顷,国产种子几十年来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仍有70%的种子要依赖国外生产,主要来自中国。近年来仅从广西口岸每年出口越南的杂交水稻种子就达2000吨左右,帮助越南提高水稻单产6%以上。菲律宾正处于大力发展杂交水稻阶段,其自身种子生产难以满足水稻发展需要,虽然也有自己的杂交水稻品种,但由于种子生产产量低,种子价格高,影响到杂交水稻发展的速度,而且同中国比竞争力差,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菲律宾有比较优势。2009年中国对越南稻谷种子出口1841.1万美元,对印尼1057万美元,对菲律宾418.7万美元。⑨东南亚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的杂交水稻种子,当地杂交水稻的迅猛发展有力地缓解了本国粮食安全问题,预计今后30年,东南亚国家对水稻的需求将增长70%以上。当地土地、劳动力、水资源匮乏带来的粮食生产压力,将使中国与这些国家在杂交水稻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
粮食贸易:中国是世界粮食生产与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粮食贸易与进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能够基本实现自给,但在品种上需要进行调剂。泰国香米和越南、缅甸白米是中国客户熟悉的品种。近年来,中国进口大米数量稳步提升,基本上维持在10%左右的增幅。2012年中国将进口800万吨大米,成为世界第三大大米进口国。近10年中国从泰国的大米进口额2001-2005年分别为0.82亿美元、1.04亿美元、0.89亿美元、2.25亿美元和1.93亿美元;2006-2010年分别为2.75亿美元、2.16亿美元、1.60亿美元、2.11亿美元和2.23亿美元。中国近年进口泰国大米仅占泰国总出口量的2-3%,全年总的进口量占泰国国内产量的比重更是微乎其微。泰国正瞄准中国市场,2007年以前,每年出口到中国的大米为60-70万吨左右,其中一半是茉莉香米。2010年中国进口约30万吨泰国大米,其中近一半为茉莉香米。⑩随着国际大米市场形势的变化,中国在进口国家的选择上也有所转变。过去中国主要进口泰国优质大米,近年来开始进口质量略低的越南大米。2011年越南对华出口农产品49亿美元,占越农产品出口额的五分之一。2012年以来,越南对华出口大米迅速增长,2012年前7个月,越出口大米473万吨,约21亿美元,其中,出口中国市场134万吨,约5.7亿美元,占越出口总量的28.3%,同比分别增长5.2倍和4.4倍,中国已超过菲律宾、印尼和马来西亚成为越大米出口第一大市场。(11)越南粮食协会预测,2012年中国将从越进口200万吨大米。(12)作为粮食出口大国的越南正在积极致力于开发中国的粮食市场,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已与越南签订进口约100万吨大米的合同。为积极推动对中国大米的出口,越南粮食协会(VFA)在胡志明市成立了优质大米出口促进中心,今后将在中国有关省市设立分支机构,争取2012年年内在广州设立正式的分支机构,旨在以正规贸易方式直接对华出口大米。(13)我国还从缅甸进口少量大米,2011—2012财年(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缅甸经边贸共出口大米11.78万吨,主要是经木姐、清水河和甘拜地口岸出口中国。(14)由于中国市场潜力大,印尼2012年销往中国的饮食品预计将达到3亿美元,增幅超过60%,并在2014年可能突破5亿美元。印尼销往中国的主要饮食品包括咖啡、可可和餐后小食品等,2011年对华出口1.8亿美元,进口5.81亿美元。(15)另外,中粮集团已与柬埔寨签署进口1000吨大米的贸易合同,这是中国首次从柬埔寨进口大米。
租赁耕地、种植粮食:为补充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满足国内粮食日益增长的需求,吉林省2007年正式启动了与菲律宾的玉米合作项目,同菲律宾政府签订了153万公顷宜农土地开发协议。由吉林富华公司通过租赁菲方耕地,在菲律宾6个省建设吉林玉米生产基地。中菲玉米合作项目签订的土地使用期限为25年,租期满后,在双方互利的前提下,可再续租25年。目前吉林省已经做好了进驻菲律宾开发建设粮食生产基地的必要准备,菲律宾政府相关部门已提供了拟开发区域的气象、水文地质资料;富华公司完成了农场办公及生活区、仓储库等房屋建筑设计,根据生产需要与农机经销商签订了农机具购置协议,并与有关种子企业、肥料企业达成了购买协议。(16)1999年11月,经中马两国政府批准,邢执中的执中农业海外农业开发公司与马来西亚世宁控股有限公司合资在马来西亚组建神山农业开发公司,开发土地4000公顷,生产粮食、蔬菜、食用菌及其种子,合资期限99年,邢执中是我国第一位到马来西亚投资开发农业的种粮大户。2012年7月,老挝政府特别邀请来自中国广西的“种粮状元”梁天银到老挝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并无偿划拨50公顷耕地。目前老挝水稻平均亩产约200公斤,梁天银表示基地未来亩产量有望达到现在的4倍。
中国杂交水稻为东南亚国家的粮食自给带来新希望:近10年来中国已组织和投入资金数亿元,与东南亚各国合作建设农业示范基地,并且大量培训水稻育种、种植技术人才,为东南亚粮食自给带来新希望。经过在菲律宾的成功种植试验,中国的优质高产水稻和玉米已经开始在菲律宾扩大种植面积,其中,高产水稻已开始在菲律宾进行商业化推广。2006年湖北武汉红莲型杂交水稻“珞优八号”在越南宁平县的实验产量达到了8.4吨/公顷,比当地最高产量7.5吨/公顷高出近1吨。2009年,“珞优八号”在单个品种种子销售量、种植范围、品种综合质量3项评比中荣获第一,被越南农业部授予粮食安全金奖。“珞优八号”还在印尼、马来西亚、老挝、缅甸等多个东盟国家试种成功。自2010年起,隆平高科项目专家组正式进驻印尼,经过一年的实施,杂交水稻技术在印尼10多个省试验成功。2012年7月,为期6个月的中国文莱水稻研发合作项目结束,3公顷的荒地试种了10个品种,平均每公顷干谷产量为6.86吨,比文莱的最高纪录高出2.41吨。在中国超级稻试验成功的基础上,文莱政府提出到2015年将国内稻米自给率提高60%的目标;经过4年的试验,中国杂交水稻在东帝汶的种植面积已逾800公顷,每公顷产量均在7吨以上,接受种植技术培训的农民达到1200人次。东帝汶政府对依靠中国超级稻彻底解决粮食问题抱有信心;印尼是传统水稻栽培大国,年水稻生产面积1300万公顷(约两亿亩),但至今平均单产仍徘徊在每亩350公斤至400公斤的水平上,远低于中国平均600至700公斤的水平。印尼希望通过与中国、越南等国开展杂交水稻的研发,使印尼水稻产量增至9-10吨/公顷,在2015实现粮食自给。(17)马来西亚目前稻谷平均产量为每公顷4.7吨,粮食不能满足国内需求,每年有30%的稻米需要通过进口来解决。为解决稻米自给不足的难题,马来西亚期望采用中国成功的杂交水稻技术,将现有水稻单产提高15-20%。
在粮油食品加工、农产品精深加工、饲料加工业方面:中国在农产品加工技术、加工设备等方面有许多项目已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并且适合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水平,将是双方互通贸易、投资办厂、工程承包的一个重要方面。柬埔寨的大米加工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柬埔寨的大米出口,如果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正处于起步阶段的柬埔寨大米加工业将能得到更快发展,并有把握实现2015年出口大米100万吨的目标。柬埔寨正迫切希望外国投资商前来柬埔寨投资大米加工,从2011年开始,已有许多中国投资商纷纷到柬埔寨考察,而大部分投资商有意投向柬埔寨大米加工业。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云南海投)与柬埔寨索玛(SOMA)集团于2011年6月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由双方组建年加工20万吨大米的合资公司,在柬埔寨加工大米后销往中国等国际市场。
中国与东南亚在农业和粮食领域的合作存在巨大潜力,在许多方面有待深入,如东盟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国内生产的农用机械无法满足需要,我国生产的手扶拖拉机、柴油机、水泵、播种机、碾米机、脱粒机、烘干机、农用运输车等机械在价格和实用性方面很受东南亚市场青睐,可以借此打入东南亚市场,这一方面能够为东南亚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加快其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农业机械生产的发展。我国农用机械厂商可到东南亚相关国家投资设厂,利用东南亚当地资源实现出口。东南亚国家的农业基础设施普遍滞后,制约了这些国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国农业基础设施相对水平较高,资金也比较充裕,可以根据东南亚国家农村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东南亚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共同开发东南亚的农业资源,特别是粮食生产。此外,东南亚国家普遍对中国的化肥、农药、种子等的消费需求旺盛,市场需求量大,而我国对该类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而且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可以通过技术援助,逐步培养东南亚国家对这些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习惯,为长远的产品出口奠定基础。
注释:
①徐超:《全球再次面临一场粮食危机》,《人民日报》2012年7月21日。
②《新华国际时评:粮食安全问题须警钟长鸣》,新华网,2009年4月17日。
③《东南亚国家积极应对粮食危机》,《星暹日报》(泰国)2008年5月6日。
④《缅甸增加对农业贷款的发放》,中国商务网,2012年9月13日。
⑤《泰国英拉总理批准3500亿铢综合治水方案》,《世界日报》(泰国)2012年7月4日。
⑥《菲律宾政府新批准3个灌溉项目投资200亿比索》,《世界日报》(菲律宾)2012年3月9日。
⑦《菲律宾大米储备下降40.6%》,《世界日报》(菲律宾)2012年9月14日。
⑧《综述:东盟10+3峰会关注“血库”和“粮库”建设》,新华网,2011年11月18日。
⑨杨东群:《中国与亚洲国家粮食安全合作研究》,《世界农业》2011年第8期,第2页。
⑩《泰国大米典押政策对中国市场影响》,中华粮网,http://www.cngrain.com/Publish/Vision/201109/503138.shtml,2011年9月23日。
(11)《越提醒大米出口企业小心中国市场》,中国商务网,2012年9月7日。
(12)《2012年越南预计将出口625万吨大米》,中国商务网,2012年6月5日。
(13)《越南瞄准中国大米市场》,《越南经济时报》2012年4月24日。
(14)《2011-2012财年缅甸边贸出口大米超11万吨》,中国商务网,2012年4月11日。
(15)《印尼今年饮食品对华出口预计大幅增长》,《印尼商报》2012年4月10日。
(16)《菲律宾将进一步加强与吉林的农业合作》,《联合早报》2011年9月26日。
(17)“Govt must encourage local farmers:Experts”,The Jakarta Post,March 2,2012.
标签:杂交水稻论文; 粮食安全论文; 大米论文; 农业灌溉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水稻品种论文; 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 泰国历史论文; 种植业论文; 水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