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效果观察论文_蓝相平

(湖南省财贸医院老年病科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探索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19日至2017年2月19日期间我院初诊2型糖尿病100例患者,抽签化分组,即50例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诺和锐30胰岛素治疗和动态血糖监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PG(6.81±0.13)mmol/L、2hPG(7.13±1.42)mmol/L、UAE(9.85±1.02)ug/ml、CRP(0.16±0.18)mg/L、低血糖发生率(2.00%)、血糖达标时间(6.18±1.33)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用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初诊;2型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ynamic glucose monitoring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Methods:Selected from February 19,2016 to February 19,2017,our hospital was diagnosed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100 patients,50 cases of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Novo Rui 30 insulin treatment and dynamic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Results:The levels of FPG(6.81 ± 0.13)mmol / L,2hPG(7.13 ± 1.42)mmol / L,UAE(9.85 ± 1.02)ug / ml,CRP(0.16 ± 0.18)mg / L,hypoglycemia(2.00 %)And blood glucose(6.18 ± 1.33)d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0.05).Conclusion:Dynamic blood glucose monitoring was effective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key words]:Newly diagnosed;Type 2 diabetes;glucose monitoring;Effect

糖尿病具有病程长、合并症多、发生率高等特点,在早期发病时,可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虽然属于可逆性,但仍可导致机体受到一定损伤 [1]。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可因尿微量白蛋白增高、慢性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增高,导致大血管病变的发生,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面对2型糖尿病患者时,需加强临床诊治工作,从而保护β细胞功能,改善机体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和炎症反应,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2]。而本文旨在探索不同治疗方式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具体可见下文描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共有100例,抽签化分组,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均在2016年2月19日至2017年2月19日期间收治。入选标准:(1)患者糖化血红蛋白>7.5%;空腹血糖在8~13mmol/L;(2)患者经糖耐量试验,确诊为2型糖尿病。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肾功能损害患者;(2)排除肝功能严重受损患者;(3)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病变患者。

观察组患者中36例为男性,14例为女性,平均年龄(67.41±3.81)岁,随机血糖值(12.48±2.97)mmol/L。

对照组患者中35例为男性,15例为女性,平均年龄(67.53±3.92)岁,随机血糖值(12.75±2.16)mmol/L。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对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每日饭前30分钟皮下注射诺和锐30胰岛素,早晚各一次,为了保证给药准确性,需根据患者血糖值(使用血糖仪检测末梢血),一旦发现低血糖迹象,需立即调整用量。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实施动态血糖监测,本次使用的动态血糖检测仪由美国美敦力公司提供,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具有记录仪、线缆、葡萄糖感应探头、分析软件、信号提取器,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条件下,需置入探头,测量患者每日体内葡萄糖浓度,并储存、记录每日血糖值,且绘制血糖波动曲线,从而确保治疗方案的可靠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FPG、2hPG、UAE、CRP、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

低血糖标准:随机血糖≤3.9mmol/L。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统计学SPSS17.0软件处理,当对比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实施动态血糖监测后,能够明显改善FPG、2hPG、UAE、CRP水平,两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分泌异常问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以保护胰岛β细胞、控制血糖水平值为主,加强临床胰岛素的实施,恢复机体正常分泌和代谢功能,控制病情进展,延缓β细胞衰竭 [3]。

早期临床常实施诺和锐30胰岛素治疗,其虽能够改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内源性胰岛素分泌,降低高血糖对β细胞毒性作用,纠正机体胰岛素相对不足,但治疗过程中,由于无法时刻了解机体血糖值,确保剂量的准确性,从而可影响整体恢复效果 [4]。因此我院在此基础上,实施了动态血糖监测,其能够保护残存的胰岛β细胞,改善糖代谢紊乱现象,延缓糖尿病进展,且能够通过检测模式,了解体内代谢情况,逆转高血糖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作用,恢复血糖正常值。除此之外,通过动态血糖监测还能够及时发现隐匿性的危险低血糖,将良好的血糖监测系统和血糖控制手段相结合,利于治疗方案的拟定,体现了治疗与监测的完美结合,加快病情恢复速度 [5]。

总而言之,动态血糖监测具有利用价值高、操作简单、作用性强等特点,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能够加快血糖水平值的恢复。

参考文献

[1]马婧,谭翠霞,钟莉等.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评估血糖控制良好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7,9(7):428-434.

[2]杨琳,方玲,高瑞华等.动态血糖监测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11):986-989.

[3]韩云,孙志琴,李小娜等.自我血糖监测手套在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3):329-331.

[4]陆军.动态血糖监测对糖尿病患者综合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9):53-55.

[5]楼娟亚,陆珣靓,张哲等.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低血糖及危险因素评估[J].护理与康复,2014,13(10):933-936.

论文作者:蓝相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6

标签:;  ;  ;  ;  ;  ;  ;  ;  

初诊2型糖尿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的效果观察论文_蓝相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