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让我如此自信——记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让我论文,董事长论文,红蜻蜓论文,自信论文,集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山水文化孕育儒商性格
钱金波出生在永嘉楠溪江畔的一个小山村里。
永嘉山水清奇,尤以楠溪为胜。悠悠三百里楠溪曲折蜿蜒,美如画廊,素以村幽、岩峻、瀑多、水秀而著称,为国家级风景区。
永嘉自古文风鼎盛,簪缨迭出。书圣王羲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等都曾任过永嘉(今温州)太守。南宋时期,永嘉更是学人济济,一度出现“温州多士为东南最”的文坛盛况。
钱金波自小就对故乡山水有一种特殊的情愫。闲来无事,他总爱痴痴地看那青山迤逦、绿水回施,看那阡陌纵横、风烟过往,看那阳光下静美的家园。及至上学,聪敏的他总爱独坐楠溪之侧,高诵唐诗宋词,一任平声仄韵洒落山麓水波。正是在一次暮时课诵之际,他邂逅了那只让他终生心驰神往的红蜻蜓。那梭游于稼穑之间的精灵,梦幻般停栖在他墨香飘溢的书卷上。此时,天地无语,楠溪静默,成熟的稻穗低眉垂首,散发出醉人的清香。钱金波一下子被感动了:他与红蜻蜓如此切近,人与大自然如此和谐!他伸出一指,想与小精灵“握握手”,它却倏然振翅升空,像一则旷世绝美的童话。望着那时远时近,忽高忽低翩然飞舞的红蜻蜓,他不由暗生羡慕:“要是我也能像它那样快乐飞翔,该多好呵!”于是,梦,如种子一样落在天真的心田。
更让钱金波笃情不已的是永嘉源远流长、别树一帜的地域文化。由于山隔水阻的地理环境,永嘉形成了与传统固守精神大相径庭的文化主张。兴盛于南宋时期的永嘉学派,大胆突破“重农抑商”、“重本轻末”的思想苑囿,提出“以利和义”、“重商务实”的全新观点,从而与当时的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分庭抗礼,鼎足而立。永嘉学派的殷殷教义,喂哺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勤劳务实、勇于开拓的永嘉商人。早在南宋时期,永嘉即以“其货纤靡,其人善贾”而名扬四海。钱金波自幼耳濡目染,不仅对永嘉学派经世致用、实业兴国的理论深为服膺,更是对将其付诸实践向而往之。
由此可以说,正是永嘉得天独厚的自然文化土壤,才使钱金波“放飞红蜻蜓”之梦的种子,如此迅速地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年少家贫的钱金波,被迫辍学之后,干过木匠、小商贩、推销员之类的职业。人间角色的轮转,使他的文化商旅之梦不但未淡化,反倒越来越急切和强烈了。
1995年春天,带着对故乡灵山秀山的一片热爱,带着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热切愿望,也带着对儿时关于红蜻蜓的美丽梦想,闯荡商海多年的钱金波回乡创办了永嘉红蜻蜓鞋业有限公司。
历经7年的发展,红蜻蜓现已发展成为“全国无区域性企业集团”、“浙江省重点民营企业”、“浙江省最大经济规模和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红蜻蜓皮鞋也荣膺“国家首批免检产品”、“中国真皮名鞋”、“浙江省著名商标”等称号。红蜻蜓现有5个全资子公司,2500多个销售终端,年销售额达8.3亿元,稳踞同行业第一板块,钱金波本人也四度蝉联温州市厂长经理最高奖———金鹿奖,被评为中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并有“中国鞋文化第一人”、“文化商人”等美誉。
红蜻蜓神话般地崛起,创造了中国轻工业史上的奇迹。正当人们为之百谈不厌、百思不解之时,钱金波将他的秘诀和盘托出:“故乡的山水养育了我,故乡的文化成就了我。”
传统文化托起红色蜻蜓
红蜻蜓创立时的1995年,温州经济氛围浓厚,文化气息淡薄,产品多是借船出海,品牌多是模仿照抄,很难谈得上什么民族特色。
对于温州乃至中国制鞋业出现的“文化沙漠”,钱金波深感遗憾。他说:“今天,当我赞叹德国慕尼黑国际啤酒节的狂欢,惊羡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登峰造极的光环的时候,甚至当我与同处沿海地区的大连服装节、潍坊风筝节相比的时候,我发现偌大的温州,缺乏的就是自己文化的声音。”
钱金波认为,技术可以复制,文化不能抄袭。世界级的名牌,不仅具有丰富的技术含量,它更追求浓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始终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与动力。
于是,钱金波自觉担当起了为中国鞋都、为中国制鞋行业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的重任。
钱金波把1995年红蜻蜓的诞生称为
“逆风起飞”。他说,当时一无厂房,二无品牌,三无稳定的市场。但在七年时间里,红蜻蜓脱颖而出,实现了“不但要红一点,更要红一片”的誓言。
钱金波说,是文化之力托起了红蜻蜓。
他说,“红蜻蜓”品牌本身就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红色,东方民族的传统色彩,它代表喜庆、吉祥、热烈之意;蜻蜓,是儿时的伙伴,大自然的精灵,人类共同的朋友。因此,红蜻蜓是天地之精华、文化之造物,它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1995年至今,红蜻蜓的所有活动,都是以文化来运作的,而且钱金波每次都参与策划。
1995年8月,钱金波投资20万元,与温州电视台合办《红蜻蜓之旅》栏目,从而在温州首创企业与媒体联办文化栏目之先河。
随后,“红蜻蜓奖学金”、“红蜻蜓美食文化”、“红蜻蜓文化家园”、“红蜻蜓少儿节目”、“红蜻蜓杯明星足球赛”、“红蜻蜓杯山水画比赛”等等栏目源源不断。一年一度的“红蜻蜓·红五月”大型文化系列活动,更成为红蜻蜓企业文化的一大看点。
1999年10月,红蜻蜓鞋文化研究中心宣告成立,钱金波任中心主任,并聘请民俗学家、中国民俗学会顾问叶大兵任常务副主任。从此,钱金波利用对鞋文化的研究成果,先后在杭州、上海、成都、温州和香港等地举行了6次红蜻蜓中华鞋文化展览,使观众领略到商品与文化相互交融的无限魅力。
2001年5月,红蜻蜓集团投巨资建成了中国第一家中华鞋文化展馆。展馆展出了先秦至今不同民族的代表性鞋履,从而成为中国鞋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更好地传播鞋文化,钱金波还和叶大兵一起编撰成一部《中国鞋履文化辞典》。全书共收词目5000多条,82万余字,资料翔实,图文并茂,装帧精美,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鞋文化辞典。专家认为,它不仅填补了民俗文化专项辞书的空白,同时显示出了红蜻蜓集团对先进文化的追求。
据不完全统计,7年来,钱金波直接用于文化事业的投资已超过1500万元。当有人问及这样投资是否值得时,钱金波说:“投资文化这一高尚事业,本身就不存在值不值得的问题。事实上,文化给我们的回报是巨大的。对于我们红蜻蜓来讲,文化力催生了品牌亲和力,文化力孕育了企业凝聚力,文化力提升了企业形象力,文化力增强了产品设计力,文化力打造了核心竞争力。可以说,红蜻蜓载着文化飞翔的那一瞬,也正是文化托着红蜻蜓升腾的那一刻。”
文化精义决胜现代商战
钱金波善于从传统文化理论中撷取精华,加以创新变通后,融入现代经营管理之中,从而成为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秘笈。
红蜻蜓有名的十六字经营方针———“平常心态、了解自我、创造亲和、自然发展”,即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而治”、“顺承自然”等演绎而来的。钱金波诗意盎然而又意味深长地写道:“我们要像拉家常一样地以平常心态,去谈市场无情的竞争;我们要像每天洗脸照镜子一样地了解自我;我们要像荷花上的蜻蜓一样创造亲和;我们要像雨中打伞一样去寻求自然发展。”寥寥几句,勾画出一个文化商人笑看惊天商潮的非凡境界。
对内,红蜻蜓培养“文化、自然、亲
和”的良好风习,使员工精神面貌始终朝气蓬勃,乐于工作,融洽和睦,亲如一家;对外,则树立“红蜻蜓”与“绿草地”融洽共生的形象,追求时尚皮鞋与蓝天、白云互为映衬的圆融之美。
钱金波把自己的营销网络取名为“绿草计划”,意思就是红蜻蜓专卖店如同一片片绿草地,无需太多地呵护,只要有阳光雨露,就能自然生长,“遍染”大江南北。
结果正如钱金波的设想,在短短的七年中,红蜻蜓在全国构筑起了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岛,东起上海,西抵新疆的庞大的综合型、立体化营销网络,在全国设有43个配货中心,2500多个销售终端,从则成为全国最大的连锁专卖机构之一。目前,“绿草地”网络和“红蜻蜓”品牌已成为集团的两大核心驱动力。而于今年拉开序幕的“阳光工程”,将拿出
1200万元的利润对营销网络进行精心维护,以切实提升“绿草计划”。
钱金波还从“距离产生美”的美学理论中,提炼出“从距离中寻求接近”的企业理念。他说,距离之美永恒,世界因为有距离才更丰富,人类因为有距离才更多彩。
“远距离管钱,近距离管人”,是钱金波将“距离论”付诸管理实践的一个范例。他说,老总应该离钱远一点,否则只会将钱看得越来越大,而将知识看得越来越小。他果敢地放下“财务一支笔”,聘请了一位既非股东又非亲戚的副总专管财务,而自己则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学习。他主张人是应该近距离管的,而且要尽力管好。钱金波在员工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员工盖房子他援助资金,员工家庭问题他出面解决。钱金波常说,如果品牌是价值,那么员工就是财富,要始终把员工的利益记在心上。
延展“距离论”,钱金波于2001年底卸下总裁一职。他说:“企业发展了,我本人与规范化、高水平的经营管理的距离也拉大了。钱金波会老,而红蜻蜓要常青。因此,一定要保证最优秀的人才坐在总裁的位子上。”等以后有了合适人选,他还会将董事长的职位让出来。他认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持续、快速地发展。
依据“距离论”,钱金波还致力于拉近品牌与文化、品牌与社会、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红蜻蜓积极将传统美学融入时尚设计之中,并在卖场中导入浓郁的文化、美学、艺术、民俗等特色,推行文化营销、服务营销,提倡诚信经营,向顾客提供物价相符的精美产品和物超所值的优良服务。红蜻蜓还积极参与向贫困人群捐钱捐物等社会公益事业,以求达到与社会的默契。
为了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钱金波又提出了“拉近品牌与国际的距离”,从而又将“距离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早在中国入世前的1999年,红蜻蜓集团就在上海浦东征地183亩,以此作为接轨国际的桥头堡。钱金波说,红蜻蜓将以上海为依托,争取与进来的“狼”们交朋友,只有这样,红蜻蜓才会更快、更顺利地楔入国际竞争。今年启动的外销计划,将使红蜻蜓逐步达到“以内带外,以内养外,内外双赢”的战略目标。
文化团队实现金色梦想
目前,红蜻蜓已经提出了“打造中国最好的制鞋企业”的近期目标,“争创国际驰名品牌”的中期目标,以及“升起百年不落的太阳”的远期目标。
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红蜻蜓推出了“红蜻蜓型”发展战略,即以转变思想观念和经济增长方式为大脑中枢,以开发和销售为双眼,以名牌工程、规模工程、人才工程、创新工程为四翼,以核心带动、协作生产为身躯,把自然界红蜻蜓的优势与特点延伸到企业经营上来。钱金波要用他全新的“红蜻蜓模式”引导企业的第二次腾飞。
钱金波已经敏锐地意识到,经过七年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的红蜻蜓,现在最需要的是管理创新和团队建设。于是他不失时机地提出“打造文化团队”的口号。他说,既然我们要“升起百年不落的太阳”,就必须要有一大群红蜻蜓人组成强有力的团队来为之不懈努力。而百年之中,有什么比文化更能一脉相承地激励一个团队去积淀丰厚的品牌内涵呢?
在“打造文化团队”的号召下,红蜻蜓集团近期连出文化牌:去年组建的企业管理部耗时数月,对企业进行摸底盘查,全面修订和完善原有流程,尝试以制度文化打造文化团队。近期,一批工作未满一年的“文化型”员工被委以重任,或在行政上一试身手,或在销售中崭露头角,或在物流里小试牛刀。集团勉励他们发挥文化的感化带动作用,团结周围的人共同打造文化团队。今年3月成立的企业文化中心采取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文化的灌输与培育,以实现文化的植根与深入。
除此之外,钱金波还强调要继续加强营销队伍的建设,培育一支精干、高效的营销团体,并提出红蜻蜓将在营销人员当中培养出100位主任级经理、50位中级股东、30位职业经理人。
这里,还是以钱金波惯有的诗性语言作为本文的结尾吧:“前面的路还很漫长,但展望红蜻蜓的明天,我们的道路洒满了金色的阳光,弥漫着玫瑰般的芬芳。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营造一座田园风光式的劳动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