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八地质矿产勘查院 山东日照 276826
摘要:为了促进我国矿产开采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需要在矿山开采的同时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并且采取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对保护生态环境与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策略进行研究,作出以下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
引言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矿山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矿山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近年来,在矿山企业和地方部门的协同治理下,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已经初见成效,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改良升级生产工艺,有效遏制了矿山地质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而对于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则通过各种恢复治理措施,达到矿山环境保护的要求。
1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人类为了获得矿产资源而在矿区开发矿产过程中发生的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地面裂缝、地面沉陷、滑坡和崩塌。(1)崩塌滑坡;崩塌滑坡是突发的地质灾害,也是矿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崩塌主要分为岩石质崩塌和土质崩塌两大类。采矿工作破坏了原来的山,形成了高度陡峭的斜坡,有些岩石悬浮在空中,有些山的地质裂缝也会出现。在现代矿产资源开发中,使用洞穴开采方法,处理不当的保护措施,暴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山崩现象。(2)泥石流;山体滑坡主要发生在陡峭、地势险峻的地区,例如山区、山谷和深邃的地形,暴雪、暴雨、冰雪融化的水等极端天气或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了山体滑坡,从而出现了土力大、石头多的山体滑坡的特殊土流现象。滑坡通常会急剧发生,流速快,流量多,物质容量大,滑坡破坏力强。形成山体滑坡一般有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陡峭的坡度急剧收集雨水。第二,积累大量固体物质,结构松散;第三,暴雨频繁或易发性供求。矿区立刻符合发生滑坡的三个基本条件,矿物资源开采过程中,山的原始植被和岩石结构被破坏,暴雨倾盆,雨水迅速聚集在一起运输地面,降雨滑坡非常容易发生,降雨滑坡一般包括石头、砾石和黏土。(3)地面沉降和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可分为自然崩塌和人工崩溃两种。自然崩溃是地震和雨水渗透、自重压力、地下基层底切等原因导致地面下沉的现象,人为崩溃是因地下开采、地下取水、水库蓄水等人类建设活动导致的地面崩塌而闻名。
2矿山地质保护的基本原则
(1)规划原则。在矿山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废渣、废水,对土壤和石块的环境影响以及地下水的疏浚工作。如果在施工的早期阶段没有完善的设计和施工,可能会由于上述问题在后期开发中发生次生地质灾害。有必要对矿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合理采取技术措施,使地质灾害源头可以从一开始就为灾后防治提供坚实的基础。(2)安全原则。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制定专项安全生产计划和救助计划。为提高矿井的实用性,要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人员锻炼,从而有效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并严格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3)预防和防治原则。采矿工作应通过提前识别地质灾害的地质因素,从而有效管理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还要进行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从而提高应急准备和初级防御能力的建设。预警系统的工作就是及时发布抗灾防灾减灾信息,防止地质灾害事故危害的扩大。通过上述措施和方法,我们将以有意义和有效的方式开展各项任务,实现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优化措施
3.1灾害监测
矿山地质灾害监测是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基础性工作。矿山地质灾害监测主要是为了了解矿山地质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分析采矿和矿山地质环境变化的关系,为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及改善矿山地质环境提供基础参考资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具体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矿山企业应该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的需求,使用合理有效的监测技术、开发矿山地形监测仪器、引进先进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如现代信息采集技术、Zigbee无线组网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等,有效地监测并防治矿山地质灾害,以此来减少因矿山地质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3.2合理进行矿山开采
矿山地质灾害具有多样化特征,要全面防止灾害发生,需要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矿山开采,最大程度上避免环境产生恶化,将地灾害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为了科学的对矿山进行开采,各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应当积极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矿山开采前期,可带领专业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对边坡参数进行合理化计算,科学规划开采方案。一旦发现岩石变形问题,便能在进行开采工作时采取处理措施。除此之外,能源开采部门需要合理开展矿石的开采工作,比如,严谨的计算边坡参数与弃渣方量,对拦渣与挡墙的准备工作及时完成,防止此类问题出现造成安全威胁。此外,矿区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矿采工作的巡视力度,严格规范施工人工行为,禁止在作业过程中乱丢乱弃。对于曾经发生过灾害的地区进行全方面防护工作,并严格进行坑道的支护工作,防止塌陷情况出现。
4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策略
4.1健全和完善配套法规,推动保护标准化
在矿产资源开采力度逐步增加下,为了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应该对矿山区域的资源开采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充分掌握矿山区域的实际情况,并且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角度进行分析,完善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指导矿山企业保护行为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对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求针对性的措施予以改正,如税费中抽取部分资金用于资源补偿和污染排放处理,或是设置专项基金,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4.2加强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力度
加强对地质环境的监测力度,能够有效预测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而监测地质环境现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有较多因素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进行地质环境监测时,需要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强化现场监测力度。首先,在采样的过程中做全过程监督,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作出调整方案,全面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其次,对现场的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加强管理力度,成立专业的质量监管团队。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工作责任心,用专业的技术能力做好地质监测。再次,对监测现场需要严格管理,及时纠正工作人员的错误之处,并将其修正。通过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工作质量,能够有效发现地质环境中存在的隐患,对矿山地质灾难的发生及时预测。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各矿山的实际情况,开展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将有效推进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提高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针对各种地质灾害采取相应对策,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构成了完整的预防和控制系统,确保将民防措施纳入地质环境工作,将有效防止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最终保证了地质环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延强.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治分析探讨[J].居舍,2018(14):181.
[2]汪慧敏.矿山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保护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0):206+49.
[3]唐自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环境与发展,2018,30(02):226+228.
[4]潘尧云.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01):82-83.
[5]朱明艳.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7,29(08):75+77.
论文作者:魏同政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矿山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地质论文; 环境论文; 工作论文; 滑坡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