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菊芳
江苏省靖江市第二人民医院B超室 江苏靖江 214500
【摘 要】目的 探讨应用彩超鉴别诊断酒精性肝硬化(AL C)和肝炎肝硬化(LC)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并确诊的100例 肝硬化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成AL C和L C两组,每组各50例.应用的检测仪器设备是彩色多普勒诊断仪(LOGIQ E9),探头为C1-6 MHz,自动存储图像).结果 肝炎肝硬化组的彩超表现结果:肝体积不仅缩小且形态表现异常,肝脏被膜锯齿状;肝脏内不规则回声增高,主要显示为鳞片状,苔藓状或网格状样高回声,其发生率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酒精性肝硬化组彩超表现结果:肝体积增大但形态基本正常,回声弥漫性增强发生率明显高于肝炎肝硬化组且两组差异性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肝硬化。
【关键词】肝硬化;彩超;鉴别诊断;AL C;LC
【中图分类号】R6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184-01
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不同地区的主要病因也不相同,欧美国家以酒精性肝硬化为主,而在我国以肝炎病毒性肝硬化多见,酒精性肝硬化亦呈逐年增加趋势。本文通过对2 01 4 年 6 月 ~2 015年12 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 0 0例肝硬化患者的彩超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研究探讨应用彩超鉴别诊断ALC 与LC的临床价值。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患者,均为2014年6月~201 5年1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门诊住院患者。并把100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LC和LC两组,每组各5 0例。年龄在21~87 岁,平均年龄为55岁。ALC组:女性患者共12 例;男性患者共38 例。LC组:女性患者共19例;男性患者共31例。两组患者诊断标准: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依据国家《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酒精性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如下:肝脏活组织检查出现假小叶形成;肝功能减退且常呈阳性表现;肝脏质地不但坚硬还有结节感,临床症状表现为门静脉高压或肝功能减退;饮酒史长达10年以上。
1.2 方法 检测仪器设备:应用的检测仪器设备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由美国GE公司生产制造 探头为C1-6 MHz。检查方法:患者取常规仰卧位和侧卧位,使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直接探测法,经腹部多切面对肝脏进行全面扫描,并在标准切面重点进行测量及对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标准为P<0.05。
2 结果
肝炎肝硬化组的彩超表现结果:肝脏体积不仅缩小且形态表现异常,肝脏被膜呈锯齿状;肝脏内不规则回声增高,主要显示为鳞片状、苔藓状或网格状样高回声,其发生率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硬化组。酒精性肝硬化组彩超表现结果:肝体积增大但形态基本正常,回声弥漫增强发生率明显高于肝炎肝硬化组,两组差异性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酒精性肝病患者每年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并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变化,各种肝病均有导致肝硬化的可能。酒精性肝病虽然危害巨大,但想从症状上进行早期预防也有一定难度,因为酒精肝早期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只有随着病情的发展,继而出现一些系统和肝病的指征,如未采取有效的措施,病情将继续恶化,逐渐出现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的基本病变:酒精性肝损伤过程不但引起肝实质细胞即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及炎症反应。同时也引起肝非实质细胞的变化,包括肝窦的枯否细胞、窦内皮细胞、肝星状细胞及肝相关淋巴细胞的变化。肝实质与非实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肝内病变的发展以及肝纤维化的形成。酒精肝早期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表现与脂肪肝接近,影像学不易区分,随着病情的进展,超声表现为肝内回声密集增强,比脂肪肝要粗一些,后场衰减不明显,血管纹理清晰甚至增宽。发展到酒精性肝硬化时,肝体积会增大,肝被膜毛糙或不光滑,肝内光点回声密集增强明显,分布较为均匀,血管纹理尚可清晰显示,脾肿大不如其他肝硬化明显。肝炎肝硬化病理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的变性、坏死,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而假小叶形成,从而引起肝脏微循环血流障碍和门脉血流压力升高,产生门脉高压症。肝炎肝硬化声像图特征为:肝脏体积缩小,肝表面不平整呈锯齿状或驼峰状,肝内回声增强、粗大不均,肝静脉显示不清,肝内回声结节感。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腹腔内可出现腹水回声,胆囊壁水肿呈双层征,门脉高压形成时,门静脉扩张,门脉主肝内径>1.4cm,有时门静脉增宽内有血栓回声,门静脉血流量增加。
本研究结果显示,肝体积增大,形态正常是ALC患者超声的影像学表现,其回声弥漫增强的出现率显著高于LC组(P<0.01)。肝体积缩小,形态失常,肝被膜锯齿状是LC的超声表现,其肝内不规则的回声增强,网格状高回声或苔藓状或鳞片状高回声等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LC组(P<0.01)。两组患者的脾肿大、腹水及门脉内径(第一肝门处测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大于0.05)。表明腹部超声对鉴别ALC和LC帮助较大。截止目前对肝硬化的诊断多应用肝活组织检查,然而这种检查方法有一定的创伤性,同时对于部分患者来说有禁忌证,检查后还容易出现并发症,不适宜重复进行。彩超检查可重复检查、简单、经济。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 《超声医学》第六版 肝脏782-783
[2]何珂 酒精性肝硬化合并原发 性肝 结核 1 例[J】 .当代 医 学,201 0,1 8(1):
[3]张淑静,孟宪红,王真,等.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的超声对比.肝脏201 0,1 5(4):31 3
论文作者:姚菊芳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肝硬化论文; 回声论文; 肝炎论文; 肝脏论文; 患者论文; 酒精性论文; 超声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