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理论心理学关于理论与实践的新理解论文

当前理论心理学关于理论与实践的新理解论文

当前理论心理学关于理论与实践的新理解

张 雯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摘 要: 心理学一直以来的分裂状态以及过分依赖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现状使心理学的发展步履维艰。理论心理学的复兴让心理学看到了找寻发展平衡点的希望。理论心理学的发展应坚持双思维模式,即理论思维和实践思维。理论思维的培养在于三点:第一,夯实理论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第二,形成整合性的思维理念;第三,强化理论创新精神。实践思维的培养关键在于两点:第一,要紧密联系生活,贴近人民本真;第二,注重实际操作和变革。

关键词: 理论心理学;理论思维;实践思维

一直以来,心理学总是以分裂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一门源远流长而又年轻的独立学科,心理学遭受着学科内及学科间的讨伐与质疑,而理论心理学总能在这其中找到平衡点,庇护理论心理学,让心理学平衡发展的则是理论与实践这两种思维方式。兼顾理论思维(theoretical thinking)与实践思维(practical thinking)的理论心理学为心理学实现大一统提供了可能,更为在科学主义取向和人文主义取向间摇摆的心理学找到了立足点。

火山,在我的记忆里总是冒着滚滚浓烟,火红的岩浆流淌出来,坐在电视屏幕前我就感觉一股热浪扑面而来。从来都感觉,火山对于生活在济南的我是遥不可及的,没想到去了一趟昌乐,竟然有机会与火山来了一个面对面的交流。

一、“呼之欲出”的理论心理学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现在。”的确,心理学在成为一门科学学科之前,一直忙着与哲学、伦理学、生物学争夺天下,获得话语权。虽然我们能在古希腊、中国先哲的思想中找到心理学的研究痕迹,但心理学的独立地位始终不被认可,其发展深陷困境。1879年,心理学终于登上了独立学科的宝座,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之后,从华生的行为主义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都大放异彩,人本主义思潮更是为心理学的学科建设增添光彩。然而,抛开这些光辉的印迹,心理学一直在饱受争议和质疑的声讨中曲折发展,主要表现在质疑心理学学科的科学性和声讨心理学的分裂现状。

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根据物理学、化学等自然学科的发展特征提出著名的“范式理论”。按照库恩的范式理论,心理学发展至今依旧不是一门拥有范式的科学学科。对于此种说法,笔者并不敢妄加评论。先不说对于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自然学科的发展历程用来评价、衡量心理学的思想是否值得推敲,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到底缺了什么。为解决这些问题,坐实心理学科学学科的崇高地位,促进心理学走向成熟,我们的前辈不遗余力地将科学方法引入心理学,尝试洗涮心理学从母胎带来的各种其他学科色彩。早在之前,潘菽先生曾指出:“以前的心理学可分为两大类,第一是哲学的心理学,第二是半科学的心理学……半科学的心理学所包括的是近三四十年所产生的各派心理学……现在心理学界的情形差不多各自为派,这也是心理学未成熟的一种现象。”[1]在潘菽先生生活的年代,心理学的发展尚不成熟。可惜,在潘菽先生去世多年后的今天,心理学历经多年的洗礼,仍是支离破碎、各家各派各执一词,距离发展成熟的心理学仍是遥不可及。或许,回过头来想想,心理学缺少的正是一种统一的理论思想,而将大一统思想融入心理学,支撑整个心理学的发展需要依靠理论心理学的发展与成熟。前文提到,心理学研究者将各自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引入心理学。显然,他们遵循的是方法论中心,每几种方法或一种方法所代表的每一支学派,各司其职,看似科学的研究手段却让心理学陷入方法论主义。把研究主观能动对象的学科在方法论的十字架上,这并不符合心理学的发展要义。缺乏科学实证方法的心理学必定不是科学的,总会陷入伪科学的境地,可是仅仅依靠实证主义堆积起来的心理学不免又陷入方法论中心的局限。那么,心理学到底缺了什么?由此看来,当前心理学急需理论心理学的复兴。

(1) 通过分析3种类型的助力特性曲线,得出各自的函数表达式.运用Matlab软件对3种特性曲线进行三维图绘制,明确3种曲线的优、缺点,并确定改进对象.

虽然心理学学科的分裂是常态,各种学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始终没有任何一种学派能长期主导心理学的发展,都是在短暂辉煌后被另一学派或思潮所取代。然而,实证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一直左右着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它的“霸权”地位一直稳固难移,始终遵循着“经验证实”原则和“客观主义”原则的实证主义的确为心理学带来众多光环,最大的功用便是提高了心理学的科学性;但是,长期被实证主义统治的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渐显弊端。有学者认为,现在的心理学已经陷入了内卷化的困境,“现在心理学的仪器设备越来越高端、研究课题越来越精细、综述数据越来越好看,但是在很多时候只是某个层次上的自我重复”[3]。最重要的是,面对心理学长期以来的分裂状态,对实证主义的盲目过分崇拜和对理论心理学的忽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对实证主义方法论指导下的心理学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同时,加速对心理学理论的建构也是现下刻不容缓的。

理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除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之外的心理学三大层次之一。学科发展的规律表明,一个学科理论性的知识框架总是伴随着其学科的发展而发展的,如物理学中的经典理论和生理学中的进化论均在各自的学科领域中,一方面跟随学科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为学科的建构奠定了理论根基。理论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的理论预设或前提假设的哲学反思,二是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论描述、理论解说和理论建构[2]。理论心理学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关于万物本原的讨论。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毕达哥拉斯则首次将人分离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继而哲学先哲柏拉图把人的灵魂分成理性、意气和欲望三个部分。可见,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由来已久。然而,理论心理学真正名正言顺地登上心理学历史舞台却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1958年,库克发表了系统清理和反思心理科学的著作《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一个世界的结论》,随后他主持出版了6卷本的理论心理学巨著《心理学:一门科学的研究》,轰动了学术界,从而为理论心理学正名。

二、奉行双思维模式的理论心理学

理论心理学是从非经验的角度,通过分析、综合、归纳、类比、假设、抽象、演绎或推理等多种理论思维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探索,对心理学学科本身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4]。理论心理学是一种崇尚思维的学科,不同于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验等其他采用以实验、实证为主的方法来研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理论心理学以心理规律和心理原理为研究对象,主张用理论思维的方法来讨论学科中最核心的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由于涉及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都是心理学研究过程中最基础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考量和把握都要采用理论思维。心理学学科内部的散漫和多杂使心理学被迫分割成了块系,无法形成系统和整体框架。理论思维注重对问题整体、宏观地把握,运用归纳、演绎、推理、概括和分析等抽象方法,将成块的组织聚拢到一起,串成一股,形成一整套体系。也就是说,理论思维就是强调系统观、理论观和质性分析的思维。由于心理学学科和理论心理学研究内容具有特殊性,这就需要理论思维来把握。理论思维的培养和运用会将心理学纵向、横向发展的事件联系起来,不再割裂地看待个体,而形成微观世界。缺乏理论思维的学科就如同一盘散沙,搁置再久也只是散沙,建构不出其他物质。就算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自然学科也同样重视对理论思维的培养。一向标榜向自然科学看齐的心理学也应该重视理论思维。正如恩格斯所说:“无论对一切理论思维多么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就会连两件自然的事实也联系不起来,或者连两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无法了解……而轻视理论显然是自然主义地,因而是不正确地思维的最确实的道路。”[5]

首先,夯实理论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关于理论思维,朱熹在《朱子全书·学三》中也有论述:“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致於此。”可见,理论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对理论知识的把握。理论心理学研究内容多而庞杂,需要研究者运用理论思维对理论体系全局把握,庞大理论体系的建构则需要研究者对每一点知识深入了解,从而避免一叶障目。理论大山的堆积缺少不了每一粒理论沙子的堆砌。理论思维是以一种归纳、演绎、推理、概括和分析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积累、思辨形成的。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空有思维恐怕也只是天马行空。融会贯通的程度即是比深刻掌握理论知识更高一层次的境界。融会贯通不仅是熟知理论体系,更是站在较高的水平上对体系进行把握和理解。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需要依赖长时期的学习累计和时间的沉淀。

三、理论思维和实践思维的培养

(一)理论思维的培养

理论心理学的建构需要理论思维,但同样需要实践思维。毋庸置疑,一切科学的建设都需要实践,由实践发现问题,由实践验证问题,最终由实践解决问题。心理学也不例外。就心理学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潘菽先生特意单独花费笔墨阐述:“生活、实践的观点对心理学是首要的观点……人的心理活动和他的生活、实践是本然地密切结合在一起而不可分离的,是他的生活、实践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脱离开人的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活动就难于取得如实的科学理解,就会看不到人的心理活动和客观现实世界本然的密切联系。”[1]心理学与实践关系密切,同样昭示着理论心理学对实践思维的诉求。这里谈论的实践思维,冠之以思维二字,就不会是简单的实践活动,而是与理论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奉行客观、具体、证实的原则,而不仅仅是指采用实证的具体方法。在理论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实践思维是从实践的视角、方式和方法来思考问题,追求实践性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以往采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虽是实践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却着实窄化了实践思维的概念。理论心理学,一门专门研究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学科,何以对实践思维如此迫求?如果说缺乏理论思维的理论心理学是一盘散沙,风一吹就会散,那么缺乏实践思维的理论心理学就是没有托盘托起的沙子,还没有起风就被吹散。理论思维负责的是抽象的概念,而实践思维则是针对问题具体、可行的考量。方法问题是关乎一门学科能否实施和如何实施的关键,而思维问题则是涉及整个学科的格局构建。实践思维为理论心理学的证伪和可行性提供参考。任何理论,无论思考多么成熟,内部逻辑如何缜密,只要是指向未来的,在未得到实践思维考证、行之有效之前都只能是称之为假说,距离可以推广的程度还很远。实践思维的开展可以弥补由理论思维带来的抽象、概念化和理论绝对化,将理论思维内容中不切实际的假想剔除。

其次,形成整合性的思维理念。理论心理学较之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有与众不同之处,这也就意味着在研究它时,秉承的原则也要因之而异。葛鲁嘉在谈到理论心理学的理论功能时,认为理论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理论基础,需要强化心理学的基础研究。理论心理学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承担心理学整个学科的基础建设,担负起心理学基础建构的重任。如今的心理学发展呈现断层、块系发展,缺少整合性的思维倾向。整合性思维就是不能用割裂、片面的眼光研究理论心理学,不能单从中国、西方国家、苏俄国家的视角研究,而将他们国家间内部联系抛之脑后。心理学分裂至今正是缺少这样一种带有整合性的理论思维,历史教训告诫我们,缺乏整合性的学科是难以行至万里的。

3)非正规语境测试情况分析。从监考教师反馈的幼儿考试情况得知,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班的幼儿进行非正规语境方面的访谈,问及“是否喜欢幼儿园”“是否喜欢本班的老师”等问题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表示喜欢,说明幼儿情感上愿意到幼儿园。但是实验组幼儿更大胆地回答问题,发音更加清晰,更流利地背诵儿歌,比对照组的幼儿更愿意主动用学过的词汇跟教师沟通;而对照组的幼儿则

最后,强化理论创新精神。说到底,理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科基础的学科。有人认为理论心理学研究的不过是现有的理论是否需要创新,以及“创新有时候是一句口号,是否真的要奉行”这样的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将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理论混淆了。心理学理论和理论心理学都是以研究理论为主,但是心理学史是立足过去和现在,理论心理学是立足过去、现在和未来。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趋势的定位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

(二)实践思维的培养

一方面要紧密联系生活,贴近人民本真。如果说理论思维是将日常问题和生活拔高至理论的思维方式,那么实践思维则是将理论还原、落实于生活。人民大众的生活实践是理论心理学研究问题的主要来源。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学科,而心理学研究的最终归宿也是服务于人民,脱离宗旨谈其他毫无意义。理论心理学较之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虽谈论的是偏理论的内容,但是其来源仍是人民的实际生活,关注的是人们的学习心理、身心发展、个别差异等,这在理论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中都有体现。理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越贴近人民生活,就越会受到人民的推崇,而研究的意义也就越大。但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仪器越来越精密,理论心理学乃至整个心理学学科都陷入了实验室化,而研究的内容也越来越脱离人民生活。“心理学关注的话题与国计民生颇有些距离,与其他学科领域也没有多少交集,其状态也许可用‘自娱自乐’来形容。”[3]

另一方面注重实际操作和变革。在生理学上,手的运用和精细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脑的发育结构,而大脑发育程度的集中表现是思维。如果说理论思维更多是从对书本内容反思、概括活动中获得,那么实践思维则通常是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可以这样说,实践思维的开发有赖于实践操作能力。做学问者最忌讳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每一位学习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出身的学者,在他们的学习生涯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实验室度过的,依靠实际操作去验证、体味书本上的公式和实验结论。研究心理学也需要这样的操作和训练,这种操作和训练不仅是对书本上知识的探索和求证,更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和培养实践思维。往往不同实践者操作能力的高低反映出一个人在实践思维上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对问题的思考程度不断提高也是在实际操作中实现的。演练、操作和实践往往会打破常规、寻求突变,跳出原来受限的条框,拓宽视野。

四、结语

心理学质的飞跃需要理论心理学的发展,理论心理学的建构离不开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的并行。值得欣慰的是,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融入研究理论心理学的人潮中,来品赏理论心理学这场饕餮盛宴。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双井里人,是诗、词、文的全才作家,被誉为“宋兴以来,一人而已。”长于美丽茶乡分宁的黄庭坚,从小耳濡目染乡亲们种茶、采茶、制茶、卖茶的生活,与双井茶结下不解之缘。他是宋代最有影响的“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首,宋代饮茶之风盛行,他与茶自然是在文学领域有着更密切的联系,山谷一生创作的关于茶的诗词有120多首,在《山谷琴趣外篇》中,以茶为题或内容的就有30多首。

参考文献

[1] 潘菽.潘菽心理学文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77.

[2] 葛鲁嘉.理论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性课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49-156.

[3] 钟年.心理学的想象力与行动力[J].心理学探新,2014(1):19-22.

[4] 叶浩生.论理论心理学的概念、性质与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3):58-70.

[5]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中图分类号: B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640(2019)02-0024-03

doi: 10.3969/j.issn.1008-9640.2019.02.010

收稿日期: 2019-02-06

作者简介: 张雯(1991—),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基础心理学。

(责任编辑:张红雨)

标签:;  ;  ;  ;  

当前理论心理学关于理论与实践的新理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