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兰陵县实验中学 李修鹏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此已作了充分的阐述.现代大纲在教学目标中增设了“情感目标”,意思是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还应让学生的精神愉悦,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他的做法是为后进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扫除听新课的障碍.课堂上,对后进生的一点点正确的优秀的表现,都要给予充分的表扬.但要注意提问的频度不要太高,每节课都提问到即可.另外,为其设置问题的难度也必须充分考虑,不宜太难,也不宜太易.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
中小学中,原本不乏对数学恐惧、畏难、少兴趣的学生,一些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又常受到这样那样的挫伤,真正是雪上加霜,使数学教学的分化越演越烈.这就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数学教学需要鼓励和表扬,数学的学习活动要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教师尤应懂得创造积极的情绪、情感活动的艺术.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方面,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有情感的交流.事实上,学生也渴望平等和被尊重,希望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这势必要求打破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
案例 有人曾在七年级的一个班级中做过这样一个教育实验. 让学生们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整式的运算的习题,每隔两天做10道题,每次用15分钟做完. 目的是通过教师的情感变化即通过老师的激励或批评的教育方式,调查它能分别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把他们分成A、B、C、D四组.
A组是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的基准群.
B组是激励组:在每次练习前,不论上次学习成绩好坏,每个人都统统予以表扬、鼓励,并让学生制定一个适当的期望目标.
C组为批评组:每次听到严厉的批评.
D组为无视组.这四个组的变化结果如何呢? 批评组,即C组,仅是第一次取得一定进步,以后学习成绩就开始持续下降 .
无视组,即D组和基准组(A组)则没有取得任何进步.
只有激励组,即B组,每次的学习成绩都有提高.教师激励的目标明确,学生自身奋斗的目标也明确.这样学生们若能经常得到鼓励,便可使他们产生学习欲望,促使他们对未来的学习满怀信心,而投入到更为努力的学习之中.学习成绩也就会直线上升了.
有鉴于此,他们的做法是,每当学生准备考试时,教师总是鼓励学生去付出辛勤的努力,并分类型分别提出要求和目标.个别学生考试成绩低下时,也一定不失时机地仍予以鼓励,绝不采取熟视无睹,放任自流的态度,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点.
数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所以密切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学习的勇气.有不少数学的学困生常有一种自卑心理.他们往往因数学学习差而羞愧于见数学老师,更不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久而久之,问题愈聚愈多,思想包袱愈来愈重,学习就愈来愈困难.因而,教师在平时要多主动的接近他们,向他们提问、找机会与他们交谈,和他们交朋友,多给他们情感,以博得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消除自卑感和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尤其是差生,他们由于成绩差,长期被自卑所困扰,教师应当更多地注入爱的甘醇,使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他们有困难,我们热忱帮助,他们有进步,我们及时表扬,使他们总是生活在“希望”之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便是情感场,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着学生情感情绪的产生,因此,教师的情绪、情感如何对整个课堂气氛影响很大.
心理学认为,表扬是引导学生行为习惯发展最有效的手段.在课堂中,我们经常恰当地使用“好极了”、“很好”、“你怎么想到的”等赞誉之词,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也常给肯学习但成绩尚不够理想的学生写下这样的评语:“作业比以前有进步”,“只要你保持目前的学习势头,你定会不断获得进步!”,“失去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再进取.”
成功的喜悦往往会带来一种无穷无尽的力量.这种喜悦可以使学生从成功中品味到努力的价值.总之,只有真正地理解数学困难学生,给他们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的不同特征,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由可能转化为现实.
论文作者:李修鹏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7
标签: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教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数学论文; 使他论文; 师生关系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