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连续梁转体施工工艺关键技术论文_朱金彪

中铁武汉大桥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430050

摘要:某铁路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全长1661m,其主跨采用(40+56+40)m连续梁跨越既有营业线京广铁路,该处地形复杂,跨越京广铁路连续梁两侧主墩均在水中,且都侵占既有京广铁路路基边坡,如果采用正常连续梁施工,对既有京广铁路影响工期较长,对于每天通车约260次的南北主线来说,安全风险较大。通过采用连续梁转体施工,减少对既有营业线的施工干扰,确保主干线的正常通车

关键词:连续梁 京广铁路 转体施工 关键技术

1.前言

连续梁转体施工已经成为桥梁跨越既有铁路线的主流,转体施工具有对既有线影响较小,无需对既有线进行硬质防护的优点,在跨线施工中占据有利的主导地位。其在转体过程中,转体系统作为施工中的核心技术,施工中会存在以下问题:⑴滑道拼装有接缝,预埋高低不平。⑵上下球绞定位不准确,导致轴心发生偏移。⑶销轴与球绞孔位间隙过大,导致梁体整体中心偏位。在某铁路建设施工中,合理有效的运用各种技术进行控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2.转体系统原理、特点

2.1 工作原理

转体梁转体系统分为:下承台、滑道及滑道骨架、下球绞及骨架、上承台、上球绞、牵引钢绞线、牵引力坐、撑脚等八部分组成。下承台固定滑道、下球绞及牵引力坐,上承台固定上球绞、牵引钢绞线、撑脚及上部墩身、梁体。下球绞为凹面,上球绞为凸面,两者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半球体,中间有一根销轴作为中心轴,转体时通过连续张拉上承台牵引钢绞线,转动过程中撑脚作为支撑并把滑道作为运动轨迹,使梁体平稳转动的一个过程。

2.2 工艺特点

转体梁施工工艺替代传统的既有线上空挂篮施工,是跨越既有线施工技术的发展,具有施工效率高,对既有线影响小,降低安全风险的特点。

3.应用实例

3.1工程概况

该桥跨京广铁路特大桥采用(40+56+40)m转体连续梁,转体前与既有京广铁路线路平行施工,连续梁设计采用悬臂现浇法施工,属于临近营业线施工。小里程侧主墩影响京广铁路里程为K1417+594~K1417+648区间,大里程侧主墩影响京广铁路里程为K1417+566~K1417+620区间;影响京广铁路方向总长度约82m。

3.2 理解设计意图

工程初期成立技术攻关小组,针对转体系统进行图纸研究,利用CAD进行三维建模,理解各转体部件之间关系,及转体部件与钢筋之间是否发生冲突,提前解决,减少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麻烦。

⑴作为转体最最重要部件——球绞,根据图纸充分剖析:球铰主要由上球铰、下球铰、钢护筒、下球铰支撑骨架、销轴组成(详见图一)。上球铰上面板为凸面,平面直径为2.7m,通过钢护筒与梁底转盘连接;下面板为凹面,平面直径为1.76m,嵌固于下转盘顶面。上下面板均为40mm厚的钢板压制而成的球面,背部设置纵横肋条,防止在加工、运输过程中变形,并方便球铰的定位、加强以及与周围混凝土的连接。球铰中央设置销轴套筒,内置定位销轴,用于球铰定位及抗剪作用。

图一:球绞组成部分剖析图

⑵滑道部分:在撑脚下方(下转盘顶面)设有0.8m宽的滑道,(详见图二)滑道采用24mm厚度的钢板,中心直径为5.6m,浇筑下转盘混凝土时,应先在滑道预留槽中预埋滑道定位骨架,然后安装 滑道钢板。要求整个滑道面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其相对高差不大于2mm,滑道骨架角钢顶面相对高差小于1mm。

下滑道应利用劲性骨架定位螺栓作精确调平,要求每3m弧长范围滑道顶面高差不大于1mm。

图二:滑道剖析图

⑶撑脚:作为转体梁的支撑,上转盘共设有6组撑脚(详见图三),每组撑脚由2个φ500 × 24mm的钢管混凝土组成,下设30mm厚钢板,钢管内灌注C50微膨胀混凝土。撑脚中心线的直径为5.6m。撑脚在工厂整体制造后运送工地,在下转盘混凝土灌注完成,上球铰安装就位时即安装撑脚,撑脚下采用石英砂固定位置。转体前宜用砂箱作为临时支撑,施工单位应自行另外考虑支架沉降等因素,确保撤去砂箱后撑脚与下滑道的间隙为20mm。转体前在滑道面内铺装3mm厚不锈钢板及10mm厚的四氟乙烯板。

图三:撑脚图

3.3.施工作业

3.3.1 作业准备

在球绞安装时必须要求厂家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人员准备:配备技术员1人,安全员1人,测量:2人,辅助工人8人。

材料准备:图纸设计要求的一套球绞设备、沙箱、黄油、等。

机械准备:30T吊车一台。

防护准备:工作人员必须佩带防护用品(安全带、胶皮手套、劳保雨鞋等)。

3.3.2 安装准备

(1)首先需要平整硬化10m×10m混凝土地面,用来预拼装滑道。

(2)下承台需要进行浇筑,并预留滑道投影范围内的支撑钢筋。

(3)确保在承台周围设置能够进行校正的测量点位。

3.3.3 滑道拼装

⑴在硬化过的混凝土地面定出中心点,并作出标记,然后利用中心点为半径,画出滑道支腿的轨迹,再找出滑道的顺序编号,顺时针进行排位。

⑵拼装好滑道后先进行预调整水平,如果混凝土地面比较平整,会给后期调整带来方便。待大致调整过后,使滑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然后再调整滑道上钢板,利用水准仪进行连续复测,直到平整为止。

⑶在承台预留支撑处统一测量出标高进行标记,利用吊车对滑道进行整体吊装。

⑷吊车对滑道整体吊装并固定后,通过测量,确定上钢板面整体标高小于等于5mm后,调整上钢板下方的精调螺丝,利用水平仪反复测量,直至平整。然后进行整体框架的加固,在加固同时也要反复进行测量,防止焊接过程中支腿过热,导致整体框架变形。

3.3.4 球绞安装

⑴在硬化过的混凝土地面先对球绞框架进行调整,加固。

⑵然后在吊装球绞进行预拼,调整后使用吊车整体吊装入位。

⑶通过预埋在下承台的支撑钢筋对球绞骨架进行固定,期间反复测量球绞边缘水平高度。

⑷最后对球绞骨架进行加固。

3.3.5 上球绞安装

⑴下球绞安装完成后,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进行保护,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球绞上涂抹黄油。

⑵对上球绞底部进行检查,球面是否光滑,无毛刺。利用吊车吊装入位。

⑶放置销轴,并进行试转。

3.3.6 撑脚安装

撑脚做为整个转体梁的支撑点,定位一定要准确,配合沙箱使用,确保撑脚的中心点以承台中心点做旋转运动时,撑脚下钢板一直保持在滑道上钢板上。

3.3.7 转体

待连续梁最后一阶段完成后,先搭设两台连续张拉千斤顶的施工平台,然后拆除上下承台的临时固结,进行钢绞线穿束,拆除沙箱,对梁体进行称重,最后进行转体,两侧需要同时进行。在块转体到位时,对千斤顶进行减速操作,防止转过。

3.4.施工控制要点

⑴球绞部位主要是平整度和高程,一定要符合设计要求。

⑵轴心不能偏位,利用全站仪进行换手复测。

⑶预埋支撑钢筋需要定位准确。

⑷浇筑混凝土前需对球绞标高再次确认。

4 结论

利用CAD三维视图以及各种技术方法,提前避免钢筋与转体部件发生冲突,球铰定位的精准度和滑道拼装的准确性控制是转体施工工艺的关键所在,该桥转体系统施工技术及成功实施为今后类似的连续梁转体施工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2] 强新伟 桥梁转体施工

[3] 王金涛、陈俊华 桥梁转体施工方法及发展应用

[4] 于书广、刘声强 浅谈桥梁工程转体施工技术

论文作者:朱金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3

标签:;  ;  ;  ;  ;  ;  ;  ;  

论连续梁转体施工工艺关键技术论文_朱金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