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如何办好法治类专业报
——以《安徽法制报》为例
张 清
(安徽法制报社,安徽 合肥 230071)
摘 要 :近年来,《安徽法制报》依托自身优秀原创内容,“报、网、端、微”齐头并进,稳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本文以《安徽法制报》为例,论述了传统法治类专业报社在办好纸质报纸的同时,如何顺应新形势,推进媒体融合与传播创新。
关键词 :法治类专业报;专业优势;媒体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而且随着全社会法治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法律需求更加多样化、精细化。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法治类专业报要以创新求效用,主动适应以自媒体、融媒体为代表的新闻宣传新格局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新发展,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从人海战术向科技战术、从传统模式向互联网模式转型。
《安徽法制报》创刊于1983年,现为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重要系列报,也是安徽省唯一的法治类报纸,多次被评为全国法治类样板报纸、华东地区优秀报纸。长期以来,《安徽法制报》一直是全省实力强、发行量大、受众品位高的专业性报纸。《安徽法制报》以“弘扬法治文明,支撑百姓尊严”为宗旨,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紧紧围绕全省政法工作,唱响依法治国和法治安徽建设主旋律,传播政法好声音。
近年来,《安徽法制报》依托自身优秀原创内容,“报、网、端、微”齐头并进,稳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在办好纸质报纸的同时,媒体融合创新工作积极顺应网络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深耕“村里”APP普法项目,另一方面勇敢向微视频领域进军,在推进媒体融合与传播创新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报纸的运营态势良好。
一、讲好政法故事,唱响主旋律
着重讲好政法故事,唱响依法治国和法治安徽建设主旋律。对司法体制改革、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司法文化建设、平安建设,《安徽法制报》及时准确地予以宣传报道。近年来,先后推出《政法一线群英荟》《聚焦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政法综治江淮行》《江淮环保世纪行》等系列新闻报道。
信贷扶贫资金管理方面主要的创新有:第一,借款主体的创新,先后尝试了直接贷款到户、扶持经济实体、支持地方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以及直接贷款到户与委托帮扶贷款相结合等方式;第二,贷款方式创新,1986年以来尝试了政府信用下的经济实体贷款、依托社会信用的小额贷款、抵押和担保为基础的企业或政府贷款等;第三,贴息方式创新,尝试了贴息给承贷银行、贴息给借款人等方式;第四,承贷机构选择,先后尝试了商业银行承贷、政策银行承贷、地方政府选择等方式。
从追求独家到追求权威转移。追求独家新闻一直是媒体孜孜以求的,也是媒体竞争的“杀手锏”。但在新媒体百舸争流的形势下,作为受限较多的纸媒,追求新闻的权威性比追求独家报道更重要,传统纸媒尤其是专业化报纸应该充分发挥读者对报纸长期形成的信赖感,做足权威报道,让更多的人明白从哪里才能获得有公信力的新闻。
在新媒体直播业务上,报社采取报纸、微信提前预热,纸媒记者和新媒体工作人员及技术人员密切协作,共同完成直播任务。直播过程中,新媒体视频记者、主持人及技术人员负责视频的拍摄和直播保障,跑口记者负责图文说明的准确表达,确保每一场直播活动圆满完成。
二、发挥专业优势,让专业报“专”起来
安徽法制报作为专业报纸,在当下融媒体蓬勃发展的形势下,要提升报纸冲击力,关键点在于发挥专业优势:提升内容公信力,关注政法机关最新最重大事件,进行深度报道,增加可读性。适当开展舆论监督,传达正义之声。增加报纸图片新闻分量,通过专业新闻图片展现新闻事件,增强视觉冲击力。适当增加摄影记者,完善摄影器材配备,专注政法一线的新闻事件场景。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安徽法制报的传播重点一直在向以下几个方面转移:
发挥专业优势,实现以上两个转移,让专业报“专”起来,需要报社上下形成共识,并且一以贯之;需要编辑记者提高理论素养和新闻业务水平;需要编辑记者腿勤手勤,吃苦耐劳;需要安徽法制报全体同仁守正创新,奋进新时代,以开创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安徽法制报》作为法治类专业报纸,普法宣传是职责所在,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司法体制改革深度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专业化进一步提升,报社新闻宣传工作围绕这些热点,开展全媒体宣传,取得较好成绩,受到有关部门和读者的好评。
其中法治安徽网是安徽法制报响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结合本报专业特点创建的;“村里”APP是安徽法制报推出的一款普法手机客户端;安徽法制报直播账号在新华社“现场云”直播平台注册;微视频微电影业务主要面向政法领域,服务全省各级政法单位。
从注重时效向注重深度转移。过去,“抢新闻”成为媒体竞争的主要手段,谁先见诸报端,谁就赢得读者,抢得先机。但在当今新媒体新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在报网微端各种传播形态中,报纸时效性已经丧失了竞争力,当第二天读者拿到报纸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新闻都成了旧闻。因此,报纸要从抢新闻的惯性思维中醒过来,深耕新闻背后的新闻,以深度赢得读者,以深度占领市场。
荸荠:购置于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湖大道菜市场。挑选大小均匀、无明显机械伤、无病虫害、成熟度一致的荸荠作为试验材料。
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媒体融合渐入佳境
2017年以来,安徽法制报媒体融合创新工作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把握和顺应网络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发展趋势,扎实推进媒体融合创新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目前已创建法治安徽网、安徽法制报微信公众号、江淮法眼直播、政法微视频微电影制作、“村里”普法APP等新媒体传播平台。
此外,土地贡献率相对处于低水平且趋势缓和,也反映了单纯地依靠增加土地面积的农业生产不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应该在现有的耕地上精耕细作以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劳动力的贡献率在多数年份为负值,反映出这种劳动要素投入型的农业生产也不利于农业技术进步的提高。
2015年8月,安徽法制报结合安徽省“七五”普法规划和报社自身专业优势,以“互联网+”思维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开发了“村里”普法APP。据了解,这种利用移动客户端进行普法宣传的方式在全省属首创,在国内也居领先地位。
创办系列专刊专版、专栏,是报社近年来办报的亮点、重点。如:推出系列访谈《政法综治江淮行》,记者深入淮北、蚌埠、滁州、合肥、宣城等地,采访党政领导,宣传介绍当地综治工作亮点;与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开设了富有特色的专版“法律进校园”,走进中小学及大学校园,进行校园安全普法宣传,促进综治平安建设;与省委政法委反邪办联办“反邪教”专栏,宣传法律法规,提倡科学生活;与省法学会联办“法学专家面对面”,于高端前沿进行法律探讨,提倡法治思维,释疑解惑,传达理性的法治理念;创办“安全周刊”,集中宣传与安全生产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创办“消费周刊”,集中宣传消法,维护消费者权益,每周一期,连续多年,现已成为宣传消费维权的主阵地。
医疗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对于护理管理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可是,现实情况就是,我国临床护理中有着许多的不足之处,管理局面混乱,导致了管理效果不佳。根据实践研究显示,实际护理工作缺乏针对性管理方案,对护士能力没有严格划分,导致了能力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人力资源利用不合理。
核苷酸二钠(I+G)是新一代的核苷酸类食品增鲜剂,可直接加入到食品中,起增鲜作用,具有吸附病原、抗肿瘤、减轻辐射、抗病毒及免疫功能。
“村里”普法APP依托安徽法制报强大的法治宣传资源,每日为农民朋友推送丰富多彩的普法内容和资讯,通过新媒体新技术,用动漫、图说、视频、音频、微电影、大数据等全新表达方式,把枯燥的普法内容和法律条文变得通俗易懂。“村里”APP在为普法效果量化分析提供大数据支撑的同时,还设置了便民服务、邻里互动、亲情热线等版块,农民朋友也可以通过客户端,提出申请法律援助、请求人民调解、销售农副产品等需求,使“村里”在实现普法功能的同时,构建起方便快捷的新农村生活平台。
目前,“村里”普法APP已在全省400个行政村推广,总下载量达180000户、客户端活跃用户数达50000户。在2017年9月全国记协举办的中国传媒“移动优先”峰会上,“村里”普法APP荣获媒体融合创新项目二等奖。
此外,安徽法制报现场新闻直播活动已举办5场,特别是全省法院系统的2019年“江淮风暴”执行工作,出现多家法院同时邀请报社新媒体给予直播支持的情况。
在微视频微电影制作上取得优异成绩。凭借在政法机关的资源优势,分别为全省法、检、公、司等政法机关制作近20部微视频微电影作品。其中,反映禁毒工作的微电影《三十六封家书》斩获安徽省禁毒微视频比赛一等奖。
四、结语
安徽法制报作为法治类专业报纸,在当下融媒体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为避免新媒体与纸媒等传统媒体“两张皮”现象,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继续积极探索媒体融合的有效方式,开创法治新闻宣传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
[1]肖国莲.办好法制报理论版浅议[J].新闻前哨,1999(12):44.
[2]徐勇.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法治类栏目[J].青年记者,2009(14):60.
[3]曾庆余.怎样办好法制报副刊[J].新闻界,1998(6):49-50.
[4]周昆仑.如何办好新闻类法制专业栏目[J].电视研究,2015(s1): 109-110.
[5]杜晓云.宗旨是报纸的灵魂——办好法制类报纸之我见[J].新闻采编,2000(3):32.
[6]罗瑞垚.专业法治报道的新闻框架建构——以《新京报》 《南方周末》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20):71.
[7]栾月敏.界定范围 提升品位——谈如何办好法制新闻专版[J].记者摇篮,2002(5):45.
中图分类号 :G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23-0003-02
作者简介 :张清,男,汉族,安徽合肥人。研究方向:法治类新闻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