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娜娜 叶玉兰
阜阳市人民医院 新生儿科 安徽阜阳 236000
【关键词】新生儿;脾破裂;临床
1.病历摘要
患儿,男,59小时,生后因“皮肤黄染伴纳差1天”,有外院转入,系第2胎第2产,胎龄41+5周,顺产娩出,出生体重3600g,无窒息复苏史,生后1天出现皮肤黄染、吃奶差,于外院考虑感染、贫血原因待查,给予抗感染、输血纠正贫血、预防出血等对症处理1天,2小时前出现腹胀明显、进行性皮肤苍白转入我院。外院查血HB83g/l。头颅CT结果无异常,阴囊彩超:双侧睾丸鞘膜积液。腹部平片:腹部肠管少量积气。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反应稍差,前囟平软,颜面部可见散在针尖样出血点,全身皮肤黏膜仓黄,口唇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湿性啰音。HR:15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腹肌紧张,脐周皮肤呈蓝色改变(Cullen征),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硬肿、水肿。阴囊肿大呈蓝色改变,可触及明显波动感,觅食、吸吮反射正常,拥抱、握持反射正常。入院后查血HB39g/l,PLT、WBC、电解质基本正常,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腹部CT提示腹腔大量积液,结合外院HB,考虑患儿为进行性失血,查体腹部膨隆、腹肌紧张,皮肤苍白加重,考虑存在活动性出血,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考虑脏器出血。遂急转省级儿童医院,入院后行腹部探查术,确诊脾破裂。考虑患儿已处失血性休克状态,预后差,存活希望小,家人考虑后要求放弃治疗后死亡。
2.讨论
脾脏破裂分为外伤性破裂及自发性破裂。其发生较罕见。临床所见,任何外力作用于胎儿,均有可能导致脾破裂发生。如产道压力、牵引和手术操作,另外骨盆狭窄、软产道僵直或胎儿体质量过大时,通过耻骨联合部,上腹部受到较大压力增加脾破裂发生率。其次,婴儿本身存在发育不全、血管脆弱、凝血功能障碍或肝脏血管瘤病等,也是导致脾破裂的因素。自发性脾破裂是指无明确外伤史而发生的脾破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病理性脾脏常见,极少发生在正常脾脏。该患儿系顺产娩出,胎儿偏大,结合血检结果,无白血病、血友病等基础疾病,腹部CT提示为发现脾内肿瘤、血管瘤及弥漫性病变等,考虑外伤性脾破裂可能性大[1]。该患儿为出现严重的贫血症状后才被发现的。病程进展快,预后差。通过本病例报道,意在提示临床儿、产科医师,一旦遇到反应差、食乳量减少、腹胀及不明原因的贫血等进行性加重,应警惕内脏脾破裂的可能。在监测血压、血常规的同时,腹部检查尤为重要。在积极纠正休克与贫血等同时,尽快行腹部CT或超声检查明确诊断。贫血进行性加重伴腹胀,血压下降;移动性浊音阳性;血色素迅速降低;腹部CT示腹腔大量积液、脾脏有挫裂征象及腹腔穿刺出血性腹水均有助于临床诊断[2]。在临床工作中,一旦怀疑内脏出血,可腹腔穿刺术,该操作简便易行、实用。结合腹穿抽出不凝血液可确诊为内脏出血。治疗方面,原则上应及时剖腹探查缝合修补止血,方有可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另外亦可评估患儿贫血程度,输血后症状是否改善,血色素程度而决定是否手术[3]。总之,早期明确诊断对临床诊治尤为关键。及时有效的给予纠正贫血、改善循环预防失血性休克、电解质紊乱、脏器功能衰竭等。可提供充分的手术时机,同时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1]Boscak AR,Shanmuqanathan K,Mirysis SE,etal.Optimizing trauma multidetector CT protocol for blunt splenic injury:need arterial and portal venous phase scans[J].Radiology,2013,268(1);79-88.
[2]J Nenontate Surg.2016年5卷3期.Spontaneous Rupture of Spllenic Hemangioma in a Nenontae.
[3]蒋勇,彭星俊,叶黎明等.外伤性脾破裂合并其他严重损伤的综合治疗[J].西部医学,2009,21(8):1308-1310.
作者简介:潘娜娜,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叶玉兰,副主任医师。
论文作者:潘娜娜,叶玉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腹部论文; 腹腔论文; 患儿论文; 脾脏论文; 皮肤论文; 内脏论文; 血色素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1月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