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之后,党对各行各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国家从之前的“站起来”“富起来”到目前的“强起来”,十九大报告给出了具体的指导[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立德树人,就是要求高校必须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医学作为重要的科技和文化的组成部分,响应党和国家的要求,也需要做出一系列的调整,适应时代的发展。
1培养有情怀的医务人员
在过去的近三十年之中,医学教育由于负担重、课程多,学生在短短的4年时间内,要学习约25门专业课和20门公共课程,每学期学生的课程进度很快,学生负担很重,很多学生,专业知识都不能完全领悟,更不用提如美术、音乐、哲学、思政等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人格趣味的其他课程了,这就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缺乏工作情怀和对自我工作的正确认知。加上经济社会的各种诱惑,时间久了,很多人只是在“麻木的行医”,按照指南办事,能治的把药物用足了,用好了,不犯错就是胜利;不能治的,直接会告诉患者目前的医疗条件不能医治;这就失去了医生的精神。更有些医生,缺乏持续学习的动力,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难以合格。临床上对患者关怀备至而又医术高超的医生,越来越少。造成如今的结果,不能说和曾经苦闷的医学教育没有关系。大学是学生品格、道德、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主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注入了错误的思想,会造成学生终生在行动上的迷失。医学生进入大学,正是激情飞扬、热血年少之时,心中自有对真善美的渴望,对弱者的同情。这个时候,如果大学做好“悲悯和情怀”教育,重视学生的人文和道德培养,那么学生的思想境界将大为不同。学校在知识上可以放养,在道德和情怀上必须重视。一个有高尚情怀的学生,懂得如何去努力追求实现他们理想和抱负的知识和技能。学校只要提供了技能和知识学习的场所和条件,这些学生自然懂得如何利用资源,如何提升自己。因此,医学院校必须重视医学生悲悯情怀的培养。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医疗体制改革,从过去的五年培养模式改变成目前的“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时间较过去更加充足,那么教学内容就应该做相应的改变。我认为应该加大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深刻领悟医学的本质并了解今后面临的事业是如何艰苦和枯燥。医者仁心仁术,说起来很容易,但今后数十年可能会面对患者的呻吟、抱怨、辱骂和不理解,真的需要一颗博大包容之心。如果一个医生,至亲之人或者本人没有生过病,难以体会患者的切肤之痛,面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则难以包容。即使医生本人或其家属曾经是病人,长年累月面对患者的痛苦和医疗的无效(无能为力)的挫败感,很可能会放弃梦想,放弃步入半程的医学事业。故而培养医学生,一定要培养他们的“济世救人”的博大情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明代大医士裴一中曾在《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2]。
2培养政治合格的医务人员
很多人说医生是技术人员,不需要讲政治,我觉得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任何个人不可能脱离团队和组织而独立生存,更谈不上成就伟大的事业了。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是古今中外唯一幸存了数千年的民族。为什么无数的民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我们能够生存?这是因为我们是一个既讲个人品德、个人情怀、个人成就,又时刻关注民族和家国命运的民族。古有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皆济天下”。中国人有洁身自好的传统,同时又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新时代的中国人、中国医生,要明白如何才能成就个人?只有将自我美好的品行奉献给这个国家,才能够成就个人。
任何行业优秀的人才,都应该明白“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换一件现实的话,医术没有国界,医生有国界。当今世界局势变化莫测,虽然医学生不需要操心国际局势变化,但他们必须明白国家政策、理解国家的困难和我们目前的局部优势在何处。我们教育医学生,培养他们的医疗技术、知识,培养他们的高尚的情怀,但更要教会他们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教会他们如何理解国家制定的各种医疗政策。否则,再技术高超的人才,也只会误国误民。只有他们理解了国家的政策,才能将政策认真执行并耐心的解释给患者,才能安于工作,才能不被误导和利用。目前社会上很多人攻击我国的医疗体制,然而很少有人站出来维护我们目前的医疗制度和医疗体系,这是因为即使医疗体制内很多工作人员,都没有明白,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是如何的强大和高效,缺乏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建国以来,为了老百姓能够看病,党和国家做了巨大的努力。在最艰苦的时代,即使最偏远的山村地区,国家都专门培养了村医,解决老百姓最常见的问题。当然,那个时候我国的医疗处于起步状态,技术力量十分落后,但比起旧中国,已经是及其了不起的成就了。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条件稍微好转,党和国家就开始快速发展医疗事业。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医疗条件和医疗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十九大以来,党明确提出我国目前处于发展的新时代,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院校必须响应号召,做出改变。
3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医学生?
十九大之后,我们国家步入了新的时代,对医学生的教育也应该有新的变化,要让他们有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让他们深切认识到今时今日的医疗体系,虽然面临巨大的问题和挑战,但已经是这个世界上少有的高效率的医疗体系。他们这一代人,站在前辈们几十年努力的基础上,要自信我们的医术、医技和医疗制度,并勇敢的面对目前新出现的医疗难题,如肿瘤、HIV、尿毒症等等。要认识到,新时代的医生要以“解决医学难题”为己任,他们的成绩不仅仅在于抢救患者的生命,还在于不断突破目前医学的极限,不断进取,开创新的技术。新时代的医学生要有契而不舍和迎难而上的精神,利用我们目前大人群样本,构建适合本民族的医疗数据库,制定新的医疗规则和规范,打破西方隐形的“商业医疗”模式,引领世界医学健康发展。此重任,只有富有情怀者方能担当。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人民日报 2017.10。
2. 黄薛冰.医事:毕竟一场悲悯的行程. 随感录.2017.01
论文作者:秦吉松 李杰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8
标签:医疗论文; 新时代论文; 情怀论文; 国家论文; 医学生论文; 医生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6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