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实践活动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论文_郝彩云

浅谈社会实践活动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论文_郝彩云

甘肃省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郝彩云

现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也逐渐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但它毕竟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远远满足不了青少年对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恰恰给他们提供了需求。

一、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

人的认识活动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认识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它是一个整体结构,核心是思维能力。社会实践对思维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实践活动是思维发展的源动力

实践活动一方面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自主交往活动,主要获得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即个体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而目的、计划的确立离不开思维。在活动过程中还会不断地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境、碰到各种困难,迫使人们不断的去思维,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判断、推理作出决策,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另一方面,社会实践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学生具有更大的独立性而少了依赖性,学习活动的空间更大,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能力的发展。

2、社会实践活动中语言的发展为思维活动提供丰富的内涵

在实践活动中人与人发生密切关系,人们要交流思想感情,就要说话。有了语言,思维的结果才能表达出来,将个人的智慧融于集体智慧之中;有了语言,个人就能将人类的智慧内化为个人的智慧,思维能力大大增强,人变得更加聪明。思维又促进语言的发展。先是活动推动语言的发展,然后是活动和语言一起推动思维的发展,最后是活动、语言、思维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机制。

3、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脑功能的全面开发

实践对大脑的结构和机能产生很大影响。人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是在活动中表现的,并且随着活动形态(游戏、学习、劳动)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学科课程主要是促进左脑的发展,而实践课主要是促进右脑的发展。左右脑协同活动,相互促进、合作互补,使人脑的结构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思维能力不断增强,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学科教学。

1、社会实践活动促进自学能力的发展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自学能力是一种基本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没有自学能力,人就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立足、生存,更无从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社会实践中人们是带着要解决某一感兴趣的问题的目的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考察事物,收集信息,查阅书刊,向有经验的人请教。这种自学的过程动机性更强、兴趣更浓,效果往往也更好,在这一过程中自学能力自然也得到了发展。边实践,边学习,边思考,这就是许多有识之士走过的自学成才之路。培养自学能力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

2、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独生子女比例逐年增大,他们一般较少有与人特别是社会人交往的经历,个人的自我表现意识、优越感较强,由于他们“单独”生活的习惯,社会对他们来说很陌生,对接触外界难免存在着胆怯心理。然而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人是社会的人,早晚要回归社会,人的心理是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发生发展的。科学发展的一体化、经济的全球化,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每个人不但是家庭的一员,集体的一员,民族、国家的一员,而且是国际社会的一员。每个人的命运与全人类的命运联为一体。现代人,不会交往,不会合作,就不能适应社会,难以生存和发展。培养“国际的人”是教育的任务。把学生圈定在一个封闭的课堂里是难以培养成“国际的人”的。社会实践的开放性、社会性、自主性和多样性的特性,为培养人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实践证明,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都能取得巨大收获,逐渐克服了胆怯、紧张心理,变得越发开朗,自信,成熟起来。可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3、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组织管理能力

管理落后是制约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管理改革是改革的核心。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是开放的重要内容。我们的教育忽视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一大失误。社会实践活动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是培养组织管理能力的主渠道。在各种活动中,学生自定目标、计划;自选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自己组织、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活动过程;自我总结反思。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既明确分工,又精诚合作。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

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耐挫折教育

许多研究表明,早年的挫折经验对成年后的影响甚大。一个从小经过逆境磨炼的人,成年后就更能有效地适应环境。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等,都说的这个意思。正因为如此,许多有远见的教育家,都非常强调从小让孩子经受艰苦磨炼,使其懂得生活中还有逆境、坎坷、困难等字眼。这样,他们长大后就会大大缩短社会适应期,提高挫折耐力。为此,教师可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来为学生创设受挫情境。这类活动形式颇多,如远足、野营、登山、支农、学工、军训等,从室内到室外,从单纯追求安全保险到趋于敢于承担风险,从“坐而论道”到“起而行之”,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当然,教师也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以团队组织为依托,开展“今天我当家”、“怎样解决生活难题”等实践操作活动,以提高其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

由此可见,作为课外活动的一个良性载体—社会实践活动以其丰富多采、生动活泼、健康有益的形式对培养青少年智力,锻炼创造力,提高耐挫折能力,调节青少年学生的精神、增进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增进创造力。

论文作者:郝彩云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9

标签:;  ;  ;  ;  ;  ;  ;  ;  

浅谈社会实践活动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论文_郝彩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