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研究论文_赵静

东北大学(沈阳)科技园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海绵城市理念的兴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们应该不断加强海绵城市的建设力度,并认真了解海绵城市的相关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然后提升海绵城市建设的工作质量。城市规划工作较为复杂繁琐,我们应该尽量减少环境的破坏力度,在确保原有环境不受损的情况下创建生态城市,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城市规划工作的落实过程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挥海绵城市的自身价值,提升城市雨水的处理水平,认真落实好城市建设、排水工作,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建设;策略

引言

加强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分析,有利于为城市规划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并保持海绵城市良好的建设状况,完善城市规划在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服务功能。因此,需要重视海绵城市理论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城市规划过程中,使最终得到的规划方案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不断丰富城市规划工作内容。

1海绵城市的概述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今,我国颁布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技术指南,并且在指南中对城市建设中如何使用“渗水砖”以及植草沟开展施工作业,以此来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组织优化,实现减缓压力、缓解排水以及对水源进行分散控制的目的,如此一来,也能够有效防止洪涝问题的产生,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收集雨水。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时,主要包含池塘以及江河湖等水系统,与此同时,还包含花园绿地,以此来实现对城市配套设施的渗透。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以及不同的城市之中,城市自身的优势以及优点都各不相同,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还应该注意不能够将其他城市的建设方案套用在其中,而是应该根据自身城市发展的实际特点,制定出满足城市发展的方案,以此来确保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如图1为传统城市规划的雨洪管理图,图2则为海绵城市规划的雨洪管理图。

2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原则

2.1以实际为切入点

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必须以实际为出发点,各项建设任务需要站在城市所处的区域环境基础上。故此,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应加强对城市经济状况、水环境、雨水资源等的研究,并将这些内容作为规划建设的基础。从而保障海绵城市的合理建设,并提升城市服务能力。

2.2以生态为优先,安全为重心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必须保障生态的整体稳定性,注意规划建设中对环境的保护,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安全应囊括水环境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建筑安全等,避免规划建设不合理所致的城市规划建设问题。此外,在具体的规划建设中,应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强化城市基础设施的保护,进而保障海绵城市的顺利建设。

3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策略

3.1合理改造生态海绵体

在城市规划实际开展的时候,应该有效强化生态海绵体的功能,例如天然的湖泊、草原等,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且能很好地实现污水的净化,能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鉴于此,应该切实防止生态海绵体被破坏。此外,假如生态海绵体不能很好地为城市化建设而服务,就应该进行人工生态海绵体的建设,进而使自然环境得到很好的修复和保护,只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得到保障之后,城市规划的顺畅性才能得到保障。例如:进行人工园林的修建,同时优化传统绿地的生态功能。

3.2城市水系统的构建

(1)通过对海绵城市理论考虑,并结合河流、湖泊、溪水等城市自然水系组成部分的功能特性,在专业理论知识、创新理念等要素的配合作用下,构建出科学的城市水系统,使得城市规划工作内容更加丰富,保持该系统支持下城市水系良好的自净化能力,逐渐提升城市规划工作水平;(2)当海绵城市理论作用下城市水系统构建好后,也需要在水污染治理、监督等部门配合作用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水系统造成的影响,满足城市科学规划要求,提高城市发展中内部水循环效率。

3.3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

道路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核心,道路规划建设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能力与居民的出行便利程度。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规划建设中,道路应选择可渗透路面,避免道路表面积水。再配置过滤装置,实现对透水的过滤,便于路面透水的净化和利用。在道路两侧构建绿化带,承担雨水的收集任务,体现海绵城市的基本特性,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道路两侧绿化带设置中,通过建设地下存储空间的方式,实现雨水的采集。这种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全面改善路面排水,还有助于雨水资源的利用。此外,还应对人行道进行相关优化,实现对雨水径流的消化。

3.4城市道路的科学规划

(1)城市大部分道路绿化带的平式改为下凹式,以此减少城市道路上路面雨水径流量面积,减慢雨水径流量速度,改善城市雨水径流量的质量,促使城市规划中外来水资源质量得以提高;(2)在海绵城市理论的支持下,城市规划初期可通过对透水路面、街道树池等要素的考虑,实现对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在优化城市道路安全性能的同时保持外来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良好的利用状况;(3)注重城市道路规划中绿化形式的不断优化,并在绿化带底部设置好水流暗道,促使城市水系统运行中能够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水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同时,在城市道路规划中运用海绵城市理论时,需要规划人员能够加深对该理论内容的理解,针对性地开展城市道路规划工作,强化道路规划中雨水资源科学利用及管理方面的意识,并对其规划过程进行科学控制,从而增强海绵城市理论作用下的城市道路规划效果。

3.5城市园林规划

(1)海绵城市理论支持下的城市园林规划,可结合园林规划区域的具体情况,将源头分散模式引入到城市园林规划过程中,使得这种新型雨水管理模式作用下的城市地理的水文特征不会受降水期改变方面的影响,满足城市园林规划过程中土地资源科学利用要求;(2)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园林规划,也需要加强绿色屋顶植物设计,打造出实践效果良好的雨水花园,实现对城市空间资源的整合利用,并实现对光污染、噪音污染等污染问题的科学应对。在此期间,落实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园林规划中的绿色屋顶设计工作时,需要考虑实践中所选用植物的生长特性,并用垂直绿化的方式进行合理搭配,使得城市园林规划中绿色屋顶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为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提供支持;(3)在开展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城市园林规划中的雨水花园建设工作时,需要对砾石底层、砂底层、种植夹层、覆盖表层和蓄水表层等雨水花园采集部分进行合理设置,运用穿管技术来优化雨水花园的采集结构,使雨水花园中的植物能够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避免发生城市园林规划中的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如今,在海绵城市的建设方面,我国仍然没有实际的案例作为建设理论依据,并且对于城市水资源的保护以及管理方式方法都比较落后,在开展城市的规划工作时也缺乏长远的目光,这就使得海绵城市的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对城市的规划人才进行优化配置,并且对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自然因素加以调研,通过借助自然优势来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鲍威,刘翀.探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5):164.

[2]杜萧翔.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18-19.

[3]王江.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体会[J].建材与装饰,2017(17):92-93.

论文作者:赵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研究论文_赵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