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中医医院 云南红河 652400
摘要:目的:探讨 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中选取了58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确定是无积水肾结石,给予患者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治疗,记录患者治疗情况,分析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中54例一次碎石成功,清除成功率是93.10%;58例患者中3例,实施了二期碎石。有2例患者存在结石残留,残留大于0.56cm,实施再次碎石全部成功;全部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全部患者进行了随访,均没有出现继发性的感染与出血问题。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治疗无积水肾结石,治疗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B超引导;皮肾镜;无积水肾结石;治疗效果
针对无积水的肾结石治疗工作,其中较为困难的一点是,当结石超出2cm的时候,则不是非常适合应用经皮下肾镜碎石进行治疗,而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研究出借助B超技术的皮下肾镜碎石方法,针对这类肾结石有着良好效果[1]。本文就该种方式治疗效果的研究,做简要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中选取了58例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3例,女性患者有25例,年龄区间在29-77岁,平均年龄是(36.35±5.74)岁。鹿角形的完全性结石患者有22例,鹿角形的不完全性结石患者有26例,结石横径范围在1.00cm-2.80cm。结石长径范围在2.00cm-5.20cm。进入研究的患者均已经通过静脉肾盂造影、B超、CT检查,确定患者不存在肾盏和肾盂积水的问题。患者基本资料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因为其研究数据可进行比较。全部患者在研究之前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此次研究中患者均使用了全身麻醉,然后协助患者保持膀胱截石位,在患者的患侧插入进输尿管导管F6,辅助设备是膀胱镜,而后用到生理盐水持续的灌注和加压,构成了人工式肾积水模式。这一操作完成后,辅助患者保持俯卧位,用到B超实施定位,医生于患者的患侧11肋或12肋的下部,于肩甲下角线,还有腋后线之间,实施目标肾盏的穿刺,工具时肾穿刺针18G,6-12cm的深度,平均要保持7cm左右深度。尽量把穿刺位置确定在肾中的后组肾盏。应用超声弹道碎石系统进行碎石和清石,这一过程中,一定要将结石碎成小块,然后使将碎石用钳子取出,细沙似碎石用冲洗和吸出的方式取出。手术完成后,应该给予患者14FD肾造瘘管还有双J管,等到5天或者7天之后,复查患者肾与膀胱的上部,并在手术的30天后,将双J管拔除掉[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此次研究中,全部患者中的55例患者一期建立经皮肾的通道,这些患者中2例,经皮质肾通道构建2个,另外有1例穿刺困难,没有成功,替换X线进行穿刺,才得以成功。58例患者中3例手术中出血较多,实施了二期碎石,最终都成功完成。这些患者的手术时间范围在30-120min,平均手术时间是(55.08±13.14)min。
这些患者在手术后的一周实施了复查,主要检查项目是KUB,查看患者结石残留以及清除的情况。全部患者中54例患者通过检查,发现其一次碎石成功,清除成功率是93.10%;还有2例患者存在结石残留,残留大于0.56cm,经原通道实施二期的皮肾镜碎石术有1例,实施体外冲击波碎石术1例;在手术时和手术后需要输血400-1200ml的患者有2例,2例中出现了持续性出血的患者有1例,对该患者应用数字式减影血管造影,观察到患者窜白动静脉瘘,采取了介入栓塞手术的治疗措施。
这些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胸膜损伤、腹腔脏器损伤、肾盂撕裂、肾脏贯通伤、腹膜后血肿。手术完成后的2周到3周的时间,可以将患者的双J管移除。对全部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是手术6个月到3年的时间,全部患者均没有出现继发性的感染与出血问题。另外,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结石复发问题,但是应用体外冲击坡的碎石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
3、讨论
临床无积水肾结石治疗中,借助B超技术引导的经皮肾镜治疗方式显著优势体现在:能够非常准确地讲大于6cm的结石目标确定出口来,进而可做有效穿刺,操作可靠性非常高。医生在熟悉B超影响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把握肾盏方向、角度、深度,正确把握穿刺和B超之间关系,借助穿刺架的优势,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穿刺成功率,假设有着较为丰富的肾镜碎石经验,也可以不适用穿刺架;应用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着目标肾盏选择合理性,但是还应该在手术开始之前,针对X线和CT等影像学资料做详细了解并掌握,如果结石形为鹿角形,可以自作三维重建,选取出中后组肾盏,这样更有利于碎石,还需要缩小肾镜拍动幅度,这样有利于给予患者双J管[3]。此碎石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人工肾积水的形成,主要作用效果为,以液体方式将肾盏结石和黏膜间的间隙进扩张。整个碎石过程中,扩张与穿刺问题容易形成出血,导致手术的失败,所以必须严格把握穿刺深度,通过B超监测,有助于更好把握扩张的深度和角度,掌握扩张需要;碎石取出时,因为肾盏空间不是很大、肾实质较为厚、血供比较丰富,所以出现损伤出血和实质撕裂的可能性大,加之手术的视野不是很清晰,容易造成手术终止,因此,碎石环节必须小心谨慎,轻柔操作,摆动幅度小[4]。
此次研究中全部患者中54例一次碎石成功的清除成功率是93.10%;58例患者中3例,实施了二期碎石。有2例患者存在结石残留,残留大于0.56cm,实施再次碎石全部成功;全部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全部患者进行了随访,均没有出现继发性的感染与出血问题。综上所述,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治疗无积水肾结石,治疗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明,热吾力,伊力夏提,等.X线辅助B超引导经皮肾镜治疗无积水肾结石[J].广东医学,2015,36(15):2393-2394.
[2]徐飞,路志民,郭明涛,等.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出血因素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9):131-133.
[3]孙忠杰,伯晓宁,刘政江,等.B超引导下超细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疗效观察[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8(2).
[4]陈柏君.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后结石残留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5):869-871.
论文作者:周双才,昝云东,方海丽,杨永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5
标签:患者论文; 碎石论文; 肾结石论文; 结石论文; 积水论文; 手术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