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防范地方融资风险_融资风险论文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防范地方融资风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融资论文,经济体制改革论文,风险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组建诸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一类的机构,通过银行贷款和发放“城投债”等方式进行融资,这些都是以财政作为还款保证。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于2010年第二次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通报会议上指出,至2009年末,全国共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3800家左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2010年2月1日《新世纪》周刊报道,目前全国有8000多个融资平台,其中县一级的融资平台4千多个。全国大概有1600多个县,平均下来每个县有3个。一些地方性融资平台的负债率达到94%,有的地方甚至高达400%,而国际上平均为80%-120%。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起源于1998年财政刺激计划,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存在巨大的风险。第一,宏观经济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在第六届中国金融改革高层论坛周末透露,在2010年年初几个月的银行新增贷款中有约40%流向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且这个平台负债规模增长非常快。地方政府投资的领域大多是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这些项目具有回收期长并且低收益率的特点,地方政府之所以对融资平台持乐观态度,是因为预期未来中国经济会保持高速增长,但目前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外贸行业的形势也不容乐观,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地方政府融资的风险,也就是说,未来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资项目的盈利以及通过财政收入偿付债务的能力。第二,银行信贷风险。地方政府对于偿付债务的信心来源于近年来土地财政的巨额收入,这一比例约占整个财政收入的20%以上,这将受制于地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近期中央政府以及各地政府都出台了各类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这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会发挥一定的影响。地方政府以财政作为借贷担保的做法可能会因为土地财政收入的变化而直接导致银行信贷质量的急剧下降。另外,地方政府在融资中也存在着利用同一项目进行多次融资、融资后随意改变资金用途,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信贷风险。

为什么地方政府融资存在如此之大的风险呢?根本的原因来自于经济体制本身。首先,地方政府过度追求GDP,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更高的经济绩效可以帮助官员晋升等等。因此,地方政府有激励去主导地方的投资活动,这和市场经济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违背的。其次,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导致了地方政府获取的财政收入比例下降,而财政支出的比例上升。图1显示,1994年之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与支出比重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为了保证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只有通过成立这种用于融资的公司,发行公司债或向银行贷款。最后,与2009年初为实施“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支持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筹集配套资金有密切关系。

针对目前存在的地方政府融资风险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改革目前的官员考核方式。中国的地方官员往往是短任期,在任职期间加紧投资,通过高增长来获得晋升的机会,但高增长的背后是巨大的融资风险。因此,考核官员不能仅依赖其任职期间的GDP增长率,还要评估投资风险等等方面,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地方官员过度投资的行为。其次,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目前的财政体制特点是:权利上收,而责任下放,出现了责权不对等的情况,但考核方式却没有变化。在这样一个缺乏合理性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只有通过融资平台来获取资金。因此,重新设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分配比例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最后,与其让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来获取资金,还不如允许其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因为公开发行政府债券更有利于监管地方政府的融资活动和风险。但有一个前提,必须要对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和还债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估,从事前来降低融资的风险。

标签:;  ;  ;  ;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防范地方融资风险_融资风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