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实体案例,对隧道二衬混凝土裂缝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性制定处理方案,防止了后续二衬施工的裂缝发生,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隧道二衬;开裂分析;处理方案;显著效果
引言:隧道二衬混凝土施工环向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问题。经过对重庆市黄桷堡隧道二衬混凝土裂缝的分析,确定了混凝土理论配比及实际配比、养护、伸缩缝间距不当等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通过针对性的处理措施,使后续二衬混凝土裂缝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背景工程概况:重庆市大渡口区滨江路三期黄桷堡隧道,长度为355m,宽度为10m,为双洞双车道。
1.1隧道地质地貌概况及围岩评价:地勘报告描述地貌纵向总体为一缓斜坡,呈阶梯状,隧道最大埋深为59.9米。隧道整体区域地质稳定,洞壁围岩为Ⅳ、Ⅴ级,适宜隧道通过。
1.2隧道设计概况:隧道上下行两条隧道轴线间距14.25m,为复合式中墙连拱隧道。净空按两车道布置,隧道采用曲墙三心圆断面,隧道建筑限界宽10.25m,限界高5.00m。衬砌内轮廓高8.62m,宽11.0m,内轮廓线净空面积分别为76.25m2(带仰拱)。隧道结构由外至内为:(1)隧道围岩;(2)φ25中空注浆锚杆、长度3m、间距1.0X1.0m;(3)φ8钢筋网片、间距0.2x0.2m;(4)18号工字钢拱架,纵向间距1.0m;(5)喷射0.24m混凝土;(6)BAC高分子复合卷材防水;(7)0.45m、C30、P8抗渗钢筋混凝土二衬。
2.隧道施工情况
2.1黄桷堡隧道施工工艺。工艺流程为:洞口边仰坡施工→中导洞开挖、支护→中隔墙施工→左洞、右洞分别开挖支护→二次衬砌→附属工程。隧道采用先行贯通中导洞之后,再进行正洞开挖、初期支护施工。右洞二衬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左洞二衬施工。施工时严格遵守新奥法施工原理,及时施做初期支护,加强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衬砌施做时间。
2.2拱墙二衬施工情况:拱墙二衬根据量测,在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适度紧跟开挖面施工。拱墙采用12.5m模板台车衬砌,泵送混凝土入模,每环在拱顶预留压浆管兼排气管,保证拱顶混凝土与围岩密贴。混凝土采取附着式振捣器振捣,辅以插入式振捣器辅助振捣。衬砌工序安排采取先浇筑仰拱砼,填充混凝土后,再施工拱墙。
3.二衬裂缝情况:施工过程中,先行施工的右洞二衬混凝土出现了环向贯通裂缝,裂缝发生在每一节模板施工缝处(间距12m),缝宽在1-2mm,采用了在裂缝处贴玻璃片进行观察,经过约2个月的观测,玻璃片没有发生断裂,二衬混凝土裂缝没有发展。
4.裂缝原因分析:经监理组织设计、业主及施工单位技术人员查看了现场裂缝实际情况,查阅了相关混凝土配合比及混凝土强度报告等相关资料,经讨论分析,认为右洞二衬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导致混凝土收缩裂缝的首要原因是混凝土配比不当,其次是养护不当,再者是伸缩缝间距过大。
4.1混凝土配比不当。黄桷堡隧道二衬所用的C30、P8抗渗混凝土配合比由商品混凝土生产商提供,右洞二衬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205kg,粉煤灰用量90kg,膨胀剂25kg,胶凝材料总量320kg,水胶比在正常范围内。配比中,粉煤灰掺量较多,水泥用量较少,胶凝材料总量也相对较少,只刚刚达到规范对抗渗混凝土最小胶凝材料的规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胶凝材料不够,混凝土中的细小孔隙不能充分被胶凝材料填实,致使混凝土的收缩过大,裂缝产生。
4.1.1实验室试件抗渗存在的问题。实验室抗渗试验中,因试件尺寸太小,不能检测到其绝对和相对收缩值。又因实验室试件环境无侧限,收缩及膨胀都处于自由状态,不受限制,不会因收缩导致混凝土试件开裂。而实体混凝土结构长度体量都较大,又受到各种约束,混凝土不能自由收缩膨胀,容易开裂。所以,混凝土试件做出的强度和抗渗性能合格,并不能代表实体结构混凝土不开裂。
4.1.2粉煤灰添加量过多问题。配比中,粉煤灰掺量达到水泥用量的44%,粉煤灰虽然可以减少水泥水化热,但膨胀性较差,后期干缩较大,用1:1替代水泥用量,掺合量过大,容易产生干缩裂缝。
4.1.3商混实际配比问题。商混供应商在实际配比中,因膨胀剂相对于同属胶凝材料的水泥来说价格贵若干倍,从经济利益出发,往往膨胀剂添加量不足。一旦出现开裂问题,因混凝土开裂原因往往涉及诸多因素,要想认定裂缝是商混出了问题是很困难的。
4.2养护不当。因洞内施工,因无天然雨水,人工喷水养护尤为重要。如果养护不到位,混凝土中水泥水化不充分,容易导致混凝土收缩。
4.3伸缩缝间距过大。隧道长355m,原设计仅在围岩等级发生变化处设置伸缩变形缝,由于混凝土结构长度大,绝对收缩值也较大,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5.处理方案。针对裂缝开展情况,监理、设计、业主、施工单位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了裂缝处理专题讨论,经过讨论并经设计确认,二衬混凝土环向贯通裂缝不存在结构安全隐患,但可能沿裂缝产生渗水现象,确定了如下处理方案:
5.1对已经施工完成的右洞二衬混凝土强度进行实体检测,强度应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5.2对后续施工的左洞调整混凝土配比。要求商混公司调整配合比,增加混凝土水泥用量,减少粉煤灰用量。调整配比后,水泥用量为290Kg/m3,粉煤灰用量为50 Kg/m3,膨胀剂量25/m3不变,总胶凝材料365Kg Kg/m3,粉煤灰占水泥用量17.2%。同时,总包单位派驻质量管理人员,到商混生产场地监督配料,监理到场进行抽查监督,杜绝不按配比加料现象发生。
5.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随着二衬混凝土施工的延伸,铺设水管,增加加压设备,使水能够喷水到洞顶,养护时间严格控制,不少于14天。
5.4适当增加伸缩缝数量,减小伸缩缝间距。
5.5对右洞已经开裂的二衬混凝土裂缝的处理。对现有裂缝进行观察,如没有渗水现象,可不对裂缝进行专门特殊处理,在做装饰防火涂层时对裂缝进行覆盖即可。观察期间,如果隧道裂缝出现渗水现象,由施工单位提交修补方案,经审批同意后对渗水部位进行修补,消除渗漏现象。在质保期内,如果出现渗水现象,由施工单位免费进行处理。
6.处理效果。
6.1左洞二衬混凝土按照处理方案实施后,基本上没有出现裂缝,仅在施工缝处混凝土出现了少量非贯通裂缝,缝宽较窄,为局部细小裂缝,裂缝开展得到了有效控制。
6.2经现场实体检测,右洞二衬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裂缝没有继续发展,也无渗水现象,在今后进行防火装饰涂层时封闭即可。
7、结束语:隧道二衬混凝土开裂是隧道施工存在的质量通病,本工程案例通过对裂缝发生及发展原因进行了分析,制定了针对性处理方案,防止了裂缝再发生措施,效果非常显著,达到了预期目的。
论文作者:郑康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隧道论文; 用量论文; 间距论文; 围岩论文; 水泥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