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模式分析_农业论文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模式分析_农业论文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模式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科技成果论文,模式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农业生产力以及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极不平衡,且受过去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影响,决定了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必然是一个多层次系统。就某一地区而言,由于农业生产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生产季节性,农业内部各行业也千差万别,因而存在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并存。技术结构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运行模式必须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有利于实现农业科研生产良性循环的模式[1~5]。根据近年来的一些实践,依照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方式不同归纳为以下几种基本模式。

一、以大型企业为依托,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科技转化模式

这种模式最大特点是以大型企业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一方,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农业科技成果进入大型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客观上决定了此种模式的不同表现形式。依照产权方式归属的不同,大致分为:

(一)农业科技成果产权独占型

农业科技成果转让模式买卖双方纯粹是市场关系,作为买方的大型企业(公司)想买什么、买多少、何时买、何地买以及用什么价格买进都受到市场的强烈影响和约束,而科技成果的供方,各科研院所想出卖自己的成果也面临市场选择。这种转化模式虽然在产权上清晰、管理方便,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利益返还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容易造成供需双方市场行为的脱节,或市场交易虽已完成,但进入生产阶段出现问题时却没有有效的技术支持与保障,而供方也无法在成果转让时完全评估该项成果的市场潜力和预期利润,故此种模式不可避免地使供方在利益上受到损害,自然对农业科技成果长期转化缺少后劲和动力。

这种模式在目前市场上大量存在,但由于其固有的不稳定性和缺乏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所以我们认为只是一种补充模式。例如:临句县果品公司,应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生物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优质脱毒果林苗木,形成了年产400万株的生产能力,并投资200多万美元,建立了中国北方果品实验应用站,进行果品保鲜、冷藏、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开发。通过技术扩散,建立起优质果品生产基地4 万多亩,发展大型果品精深加工企业1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科技为先导的贸工农一体化生产格局。

(二)农业科技成果产权共占型

此模式最大特点是农业科技成果的供需双方都以一定形式参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依据企业成立方式的差异又可粗略分为:(1 )合作生产模式。大型企业作为需方极需农业科技成果,通过谈判方式,签订协议,规范双方责权利,供方以农业科技成果作价折算股份投入受方进行生产,并按合同规定的分红比例从成果转化中受益。(2 )联合兴办有限责任公司模式。鉴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巨大风险性和需要大量资金,单个实体无力或不愿独自进行,因此农业科技成果的供需双方通过协议明确供方提供技术成果、人力资本、技术支持、一定份额的资金等,需方则提供主要资金、管理、场地、设备等。由供需双方共同筹划建立这种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利益所得依据合同确定,双方都有经营管理权、重大决策权和人事变更权,协商确定利益的最终分配,但日常管理供方一般委托受方进行,供方主要通过监督机制和人事任免完成企业(公司)的管理。(3)组建股份制农业科技企业模式。 此模式与前面模式的主要区别在农业科技成果与产业经济结合所需资本通过项目评估、风险认定、可行性论证后,经过发行股票等融资手段从资金市场筹集。由于能充分发挥现代金融市场和投资手段的长处,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和产业风险,成功地把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实现科技经济一体化和科技成果价值,故这种模式最符合经济学成本优化投入原则。尽管筹资成本可能较高,但科技作为经济效益的倍增器,其产出远远大于投入。

上述模式在我国实际运作中不乏成功实例,因其具有的优越性,必将成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体模式。例如:重庆市科光种苗有限公司是重庆市科研所和某公司合资建立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建立后,累计创造推广良种66.67万吨,创造社会经济效益5亿元。

二、以农业科技成果科研单位为依托的科研开发一体化模式

这种模式也叫自主转化模式或自我科技开发型模式。主要特点是农业科技成果在供方手中不发生转移、产权自有,通过科研单位自主研制以融通资金或自有资金实现成果开发和产业化,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利益所得全部由科研单位所有。这种模式以科研单位为主体进行运作,适合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性较强的科研单位,有利于我国农业科研体制的改革和制度创新,有利于农业科研体制摆脱计划体制的影响,真正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它要求科研单位在确定科研选题时,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照供求关系着重研究成果的市场化前景和商业化的可行性,开发出符合消费者需要、适销对路的物化成果,实现“科研——开发——推广——市场效益——科研”运行机制的良性运作。同时科研单位通过创办经济实体进行技术咨询、转让和承包,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在全国也涌现出一批以科研单位为主体实现成果转化的典型。例如:天津市农科院黄瓜研究所,走出了一条集科研、育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路子,年纯收入达1000万元。湖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一边从事杂交辣椒的科研攻关,一边将已有科研成果开发,使湘研辣椒推广范围不仅遍及全国,而且在越南、泰国、日本和韩国等地区试种成功。10年累计创纯利9000多万元,最高年人均创纯利40万元,成功地走出一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道路。

三、“纺锤形”成果转化模式

这一模式系指建立“科技成果+公司+农户”的经济载体。主要是结合当地的区域优势,围绕农村土特产品,引进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名优新品种发展起本地的主导产业的专业公司,以公司建立的示范基地为中心向周围农村辐射,逐步以优质的品种、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生产出富有特色的优质产品,统一加工或深加工后销往国内外市场,实现科技成果增值,并把农户纳入专业分工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体系。因农业科技成果来自于国内外,产品也销住国外市场,形似“纺锤形”,这种技术经济形式能较好地实现对传统农业的改造。近年来出现的“大江模式”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上海市郊松江县的大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初创时注册资本600万美元,经过10年艰苦创业和开拓发展,现注册资本已达49435万元人民币, 是当今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农牧企业集团。大江集团瞄准、跟踪世界一流水准从国外择优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优良品种,结合本国和本地实际加以消化和创新,建立了集饲料生产、种鸡繁育、肉鸡饲养、屠宰加工、内外销售于一体的连贯作业体系,联合乡村力量,建成了21个现代化大型养鸡场、7座饲料厂, “大江”已成为国内闻名的饲料生产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副食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年生产各种饲料120万吨、父母代种鸡350万套、商品代苗鸡1亿羽、肉鸡5000万羽、鸡肉产品9万多吨(其中3.5万吨出口)。1994年全年销售总额达到人民币20.35亿元,税前利润达到261亿元,出口创汇达到6224万美元。“大江模式”以“大江”直属企业为核心,不断组建和发展起一批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关联的企业,形成组合式企业集团,通过这些企业连接农户,使农民直接跟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结合,以最快的速度改造品种结构和技术结构,生产出优质高值产品,并使国内外农产品通过先进的加工包装,成功地进入国内外市场。总之,这种模式克服了农村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短处,充分发挥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充裕,家庭经营灵活的优势,并且农户能直接接触到国外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经营管理方法,这对我国农业与国际接轨、实现传统农业现代化都大有裨益。在农村生产力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不失为一条较佳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道路。

四、农业科技示范区

这种模式主要属于政府行为推动,由地方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在农业科研力量较强、农业技术人才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郊区和沿海开放地区划出一定区域,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集中投入、集中开发,形成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基地、中试基地、生产基地,带动农业高新科技成果的加速转化,使农业科技成果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的转化模式。

(一)创办农业高科技园模式

这种模式适合城郊发达地区,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利用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智力资源,由农业教育、科研和地方生产单位联合创办经济实体,借助中心城市的有利条件、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区的优惠政策形成局部优化的环境,吸引企业和金融界参与合作,向社会提供成熟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成为农业科技成果二次开发和中试基地。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近年来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各地在实施“八五”、“九五”计划中,都把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主要内容,发展势头极猛。据农业部科技司初步调查统计,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总数已达405个, 其中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 个(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42个,地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362个。如山东省济南市把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作为农科教的结合点,作为培训农民的重要基地,投资350万元,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科技培训中心,并在每个县(市、区)中选择一个条件比较好的乡镇,作为培训示范基地。山东德城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投资860万元,建起了2080 平方米的组培中心和占地20公顷的花卉组培开发基地,采取提供种苗、技术、服务和保证回收的“三提供一保证”办法,与150 多户农民签订了大棚花卉种植合同,每个大棚年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在该示范区带动下, 广大农户迅速掌握了花卉的生产技术,使花卉产业成为该地的一大新兴产业。

(二)农科教一体化农业示范模式

在政府部门和有名的农业院校或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下,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快畅的信息传播,建设一个集农业科技项目的展示、相关农资直销、向大量农户发布信息并提高信息可信度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是一家由外资控股的大型农业科技博览园,也是南京农业大学的教学科研基地,注册资本1 亿元人民币,用地200公顷,南京农业大学为农业技术总顾问。 目前南京农业大学已调集各学科力量,组成专家组,常年进驻园区参与建设,目前拥有在建的室内展厅4000平方米,美国维生种苗公司、新西兰Excell家畜育种中心以合作方式进驻。未来农林大世界科技广场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常设农业技术市场,已得到国家农业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

(三)建立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

湖南马坡岭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区是1988年国家财政部重点支持建立的。充分利用其规范配套的生产试验设施和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的中间试验和推广示范性生产,为各级领导、农技干部和农户提供成果生产示范,对于加速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在成果研制单位进行,可使成果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成熟和完善。二是农业科技成果生产示范,可充分利用科研单位已有的生产条件和基础,既有利于降低成果推广示范成本费用,又有利于提高示范质量。三是省级综合性农业科研单位长期为农业和农户开展真诚无私的科技服务,在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心中树立依赖感,促使他们积极自愿地接受示范成果。四是在成果的推广示范过程中,可充分了解广大农民对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动向,促进农业科研面向市场立题,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率。

五、技术推广网络模式

技术推广网络模式也叫政府促进转化模式,主要针对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并且转化难度大的农业科技成果,由政府利用公共资源和行政力量给予支持和引导,促使其与农业生产活动相结合,使农业科技成果能实现其价值。这种模式适合于难以物化的农业科技成果。如作物栽培技术、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等,或者通过政府部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该模式以我国已经建立的全国各层次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为基础,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本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原来以四级农科网为主体结构的推广体系已不能适应个人、家庭经营对服务的需要。在原有四级农科网解体之后,全国已有65%的农业县建立了农业推广中心,同时在省地新建或扩建了农业推广站,逐步形成了以县为中心的基础职能机构,以国家、省、地推广站为管理机构的新推广体系,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发挥了总体协调、制订配套政策法规的职能。

标签:;  ;  ;  ;  ;  ;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模式分析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