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庆成功六字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六字论文,王永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勤
“一勤天下无难事”。王永庆的这句话贯穿了他整个奋斗的人生。王永庆常说:“要常常警惕自己,稍一松懈就导致衰退,经常要有富不三代的警觉。”有了这种危机意识,便能常常以勤俭来做事,这也是后来台塑企业一直坚持的经营观念。
王永庆年幼时生活贫困,他上小学用的书包是一条粗布巾做的,穿的衣服是补丁加补丁,整天赤着脚,几乎没有穿过一双鞋。
15岁小学毕业后,开始在一家小米店当小工,次年靠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开了一家米店。但他的隔壁就是一家日本人开的米店。当时日本人在台湾是一等公民,况且这家米店开业时间又很长,居民们习惯上那里买米,他的小米店生意冷清。
对手拥有许多优势,如何和对手竞争?初步商场的王永庆琢磨开了。当时,由于稻谷加工的技术很落后,米里夹有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认为是很平常的事。为了提高米的质量,王永庆把米中的杂质一粒粒拣干净,还坚持送米上门和收款,帮顾客把米缸擦洗干净,再把米倒进去。他还在一个本子上记录了各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需要买米,到时便送米上门和收款,努力使顾客不为买米操心费神。结果米店生意一下子火起来,原来一天卖12斗米,后来一天可卖100多斗米。他乘胜追击,又办起了碾米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人被赶出了台湾,当时的台湾百废待兴,建筑业蓬勃而起,王永庆经营的木材厂开始红火起来。到1951年,王永庆积累的资本已达到5000万元,那年他只有35岁。
韧
通过米店的创业经历,王永庆总结出:失意时要卧薪尝胆,不言放弃,为新机遇的到来做好一切准备。带着这种自强不息的信念,王永庆开始向塑胶业进军。
1954年3月,王永庆与人合作筹建了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而台湾本地对塑胶的需要量最多只有240吨,远低于公司年生产塑胶1200吨的能力。他们的产品一出来便出现了严重的滞销局面,积压的产品就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王永庆的心头。绝大多数股东纷纷退股,王永庆被逼上了绝路。他变卖了自己的所有产业,购买台塑公司所有的产权,完全彻底独立经营。采取“针锋相对,以毒攻毒”的大胆策略,以大幅度增加产量来降低成本和售价,吸引更多的海外客户,从而增强自己与日本企业竞争的能力。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王永庆建立了石化工业中下游完整的原料生产体系,堪称世界塑胶王。而王永庆的目标是进入石化业上游的乙烯与炼油生产领域。
苦
对于王永庆的成功,他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幼时无力进一步学习,长大后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只有吃苦耐劳才能补其不足。我还常常想,由于生活的煎熬,我才产生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许是上帝对我的赐福。”因此,吃苦耐劳是王永庆成功的杀手锏。
拥有30多家分公司和海外公司的台塑集团,在台湾石化界和整个企业界已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家族事业,目前正在台湾投资3000亿台币兴建跨世纪的“六轻”工程,还在美国投资数10亿美元,建立了庞大的石化工业基础。去年台塑集团的营业额突破2000亿元台币,创历年最高。
学
王永庆曾感慨地说:“今天我能在事业上有一点成就,主要是我对所认定的目标全力以赴,认真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绝不以任何理由退缩。人的生命的精力都有限,必须全神贯注,持之以恒,才有可能如愿以偿。”
王永庆当年投身塑胶这一陌生领域时,完全是一窍不通。当时一位化学家曾讽刺他:“一个土包子连塑胶为何物都不知道,居然想办工厂,不赔光老本才怪。”
但他和千千万万白手起家的人一样,能正视现实。虽然从小没有受过正规教育,身无专长,靠的都是后天的努力,但他60多年来,一直对自己严格要求,连星期日也如此。
创业之初,他对塑胶一无所知,后来,他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反而在这一领域有了许多创新和独到的见解,使得他的企业充满竞争力,从而取得飞速发展。
严
王永庆的子女说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得近于苛刻,实不过分。
在台湾商界享有“经营之神”美誉的王永庆,虽然是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超级富豪,但素以勤俭见称。他的一条毛巾用了很长时间不换,坐飞机从来就是经济舱。
他的公司规定,每年新进企业人员,无论什么学历,都必须到管理现场学习半年,接受训练。训练结束后要写一篇心得,他的独生子女也不例外。
不仅如此,教育子女也要以勤俭为本。他的独生子王文洋13岁就被送往英国求学,在长达14年的异乡生活中,王永庆只两次“恩准”爱子回台省亲,给独生子的生活费也极低。
明
“管理无所谓哪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有效,一切都应合理化。”这就是王永庆的管理理念。在经营管理上,王永庆自有一套方法:追根究底、合理化、科学管理。
台塑企业既不是日本式的管理模式,也不是美国式的管理。他自己创造的合理化经营模式,在台塑企业中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
王永庆在经营管理中,计较细节,追求合理,王永庆要求台塑各主管领导做到两件事:“做公事要彻底,批公文要小心,绝对不允许闭着眼睛只盖章。”对于一件新事情的处理,往往成为星期天下午高层会议商议的议题,一旦得出结论,以后类似的事就照此办理。在执行过程中,王永庆的追根究底、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使得各级主管不得不实地了解,否则开会时就无法回答他的询问。
标签:王永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