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效”为先论文_蒋迎芳

随文练笔“效”为先论文_蒋迎芳

蒋迎芳 福建省泉州第三实验小学 362000

【摘要】语文教材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随文练笔是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巧妙融合的有效手段。然而,随文练笔不随意,高效与否是检验随文练笔设计的试金石。

【关键词】文本 阅读 表达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6-0111-01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从2014年起,将“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更名为“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课型也由原来的阅读教学,扩展为阅读和表达两个系列。由此可见,打破以阅读教学为主流的传统模式,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升,已是大势所趋。然而,阅读和表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共同体。在一定时期内,小学语文教学局限于“教课文”,而基于写作的阅读教学,源于文本高于文本,才是语文教学的康庄大道。随文练笔,读写结合,是有效利用文本资源,提高阅读质量,将文本资源内化为学生能力的有力手段。正如黄国才先生所言:“阅读教学要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动共进,达到学习阅读与学习表达的统一。不容置疑,需要静下心来研究的是怎样读写结合,使之合宜——有针对、有情境、有效果,使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水到渠成,表达能力潜滋暗长。”[1]

本文将以随文练笔为切入点,思考如何让读写结合做到高效合宜,并形成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课标为指挥,张弛有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每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每一册的教材,甚至每一个主题单元,均有章可循,有理可依。深入细致解读课标要求,切实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归宿,是有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基础。任何脱离学段目标要求创设的读写训练,最终均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如若低于或者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不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和热情,随文练笔的效果可想而知。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主体课文《一夜的工作》时,教师抓住作者先写主要事件,再对人物形象进行总结概括的分总的构段方式,要求学生仿照这一构段方式进行随文练笔。学生呈现出来的课堂氛围压抑,他们在被动和无创作欲望的情况下完成这一任务。对于第三学段的学生来说,分总的构段方式并不在这一学段的学习范畴,第二学段已进行过相关训练,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不用跳,就能摘到桃,学习兴趣未能调动,同时也未能抓住本课的教学重点,更谈不上落实教学目标。在2015年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朱冰华老师执教三年级教材《赵州桥》一课,在教授完第二自然段时,习构段之法,巧设迁移练笔,以学生熟悉的校园长廊为写作对象,提出“围绕一个意思至少从三方面把一段话写具体的要求”。学生将课堂习得,去描写熟悉之景物,这一设计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符合第二学段学会构段,将一段话写具体的学段目标,这样的随文练笔授之以渔,学生的表达水平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以课标为指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做到张弛有度,游刃有余,方能体现练笔的意义。

二、以文本为依托,水到渠成

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设计应该依托文本,在适宜的时候巧妙出现,在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上,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更能达到表达能力训练的目的。什么时候出现才是适宜的、巧妙的,这是衡量随文练笔有效性的重要指标。然而,练的重要性明了,而练的切入点却是困扰不少教师的难点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寻找最佳切入点,要明确不同文本其文体的差异性。但归根结底,对学生而言,被文本中事物所吸引,被文中的情感所感染,对文中的语言形式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方能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2]

三、以提高语用能力为核心,夯实提升

任何形式的读写练习,最终指向的亦是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把标杆。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知行合一,是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必要条件。而随文练笔的目的,正是促进知行合一,将文本资源呈现的遣词造句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并趁热打铁,强化实践。所以,提高语用能力是随文练笔的核心,是其终极目的。

1、品词论句

善于把握文本中的基本要素——字词,是语言文字学习的基础。一教师执教六年级上学期的《荷塘旧事》一课,在教学第八自然段时,抓住段眼“闹”以及体现闹的关键词,在让学生充分品读感悟后,抛出一个“急”,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着力渲染细节的方法,随文拓展练笔。如何深刻地咬文嚼字,如何生动地遣词造句,学生在一品一练中探索和实践。

2、谋篇布局

不同的学段,不同的文本教材,均会适时渗透构段缀篇,谋篇布局的相关手法和技巧。教师可在执教完主体课文后,寻找相似的文本素材,组织学生通过自读,对文章的谋篇布局进行感悟和把握,并相机结合本单元的习作训练点,指导其实战练笔。

3、巧借留白

教师应善于捕捉文本教材的留白点,并且巧妙形成随文练笔的切入点。学生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或者再创造,是一项高效的练笔方式。笔者认为,留白内涵丰富,教师应根据文本特点,灵活选择充实留白的形式。

四、以价值导向为灵魂,滋养浸润

随文练笔,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更为了让学生在美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得到滋养和浸润。非常赞同曹明海老师的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陶冶涵养的过程,它能使学生吸取文化营养,获得心灵的洗炼,充实生命内容,提升精神境界,唤醒学生生命成长的觉悟和人生能力。”如果说知识技能是万丈高楼的根基,那么价值导向就如同灵魂一般,彰显的是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人生憧憬。随文练笔真正有效,除了有构建物质基础的责任,更有构筑精神世界的使命,以真善美为导向,滋养学生的心灵世界。然而,很多教师在设计随文练笔时,只关注其知识技能提升的层面,却忽略了涵养学生心灵。

随文练笔,不随意。只有做到以课标为指挥、以文本为依托、以培养语用能力为核心、以价值导向为灵魂,才能做到“效”为先。带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汲取营养,并且内化迁移,那么,让学生达到“入耳能取意,出口能达辞,提笔能成文”便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黄国才.语文课——用心做语文的事[C].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2]叶福燕.浅谈随文练笔的误区及对策[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论文作者:蒋迎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随文练笔“效”为先论文_蒋迎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