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SWOT分析框架的八旦村旅游发展研究
倪筱珈,谭书佳,刘玲孜
(湖南工业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摘 要: 以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八旦村为案例,基于八旦村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框架,发现目前八旦村旅游发展存在着旅游经济基础薄弱、旅游设施不健全、旅游开发模式尚不成熟等问题。结合扶贫攻坚现实需求以及八旦村旅游发展现状,建议新时期八旦村须重点围绕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发展特色农业、改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村落空间形态等方面,有效推进村落旅游经济发展。
关键词: 八旦村;旅游发展;SWOT框架;扶贫攻坚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的社会和经济功能也逐渐发生着变化。乡村原有劳动力大范围转移到城市,广大留守老人和儿童则继续驻守乡村,这使得乡村失去了原有的活力,“空心化”程度也愈加严重。为解决乡村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尤其是贫困地区乡村发展问题,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为广大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国内学者在研究乡村方面的成果很多,其中以乡村旅游研究主题成果较多[1],广泛涉及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2~3]、乡村旅游利益者合作关系研究[4~5]、乡村旅游地理空间结构研究[6~7]。从整体上看,上述成果的研究对象多为旅游资源丰富,且发展较好的乡村,而对旅游开发尚晚,尤其是贫困村庄的旅游发展研究甚少。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着眼于贫困乡村的旅游发展,以湖南省茶陵县八旦村为研究对象,基于旅游扶贫攻坚现实需求,通过深入的乡村调研和研究,提炼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加以分析,提出具体解决建议,旨在激活八旦村旅游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促进村庄产业发展,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1八旦村发展概况及旅游资源现状
1.1 发展概况
八旦村地处罗霄山脉片区,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浣溪镇中部偏西位置,距县城35km,距浣溪镇政府3.4km。村内辖组依山势而建,呈典型的树丫状分布。村民姓氏以段姓为主,村内辖4个村民小组,共60户,户籍人口248人,实际常驻村内48户,100多人。全村地域面积5km2,其中山林面积597.33hm2,耕地面积14.67hm2,村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和各种蔬菜。
1.2 旅游资源分类
八旦村旅游资源主要可分为下列类别:①地文景观:包括丹霞奇观和花海景观,主要有玉兔望月峰、玄阴洞、男根山、杯子寨、观音寨、一线天、樱花道、油菜花园、玫瑰园等景点。②水域景观:包括墨烟水库、晴雨溪。③人文景观:村内定期祭拜土王庙。
9月3日中国尿素出口价格指数(CNEI)为 1847.26点,环比下跌25.47点;比基期下跌11.74点,跌幅为0.63%。
2八旦村旅游开发的 SWOT分析
2.1 优势
交通区位优势:八旦村位于茶陵县浣溪镇中西部,其所在的浣溪镇岳汝高速、106国道、衡阳高速穿乡而过,从长沙、株洲、衡阳等市到八旦村的车程均较短,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
自然资源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形结构赋予了八旦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典型的丹霞地貌,村内水系发达,具有转化为旅游资源的自然资源优势。
2.2 劣势
基础设施较薄弱:八旦村旅游开发的基础设施薄弱,如内部交通亟待完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欠缺、缺少社会停车场、医疗设施、文体设施较缺乏等。
3.3.1 建立一座通讯信号基站。村内手机信号较差,村民与外界联系不方便。需要及时与通讯公司进行衔接,争取增设移动信号基站。
2.3 机遇
3.3.2 增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内游客接待中心还在筹建过程中,整个村落靠近居民住宅的地方没有供村民集聚的场所。因此我们认为需在靠近居民区的地方修建社区活动中心和便民休闲广场。
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被不断发生的各类事件及相关新闻报道包围着。时事新闻是指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新媒体等媒体报道的时事消息,是与国计民生、社会建设、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新闻。所谓时事新闻评论就是让学生把近期发生的社会事件以新闻播报的形式讲出来,并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概论”课教学中,让学生对近期发生的时事和政策进行分析评价,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开展时事新闻评论活动需要把握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市场机遇:乡村旅游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八旦村地处湖南最发达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潜在市场机遇较大。
依托这些农业产业基地和园区,从游客的体验和需求出发,在八旦村开发一些迎合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如依托生态茶园,开展春茶采摘活动;依托生态家禽养殖基地,开展趣味牧家乐项目;以有机果园为依托,开展樱花节、桃花节等活动,也可开展果树认养活动,让游客自己体验果树种植、管理、采摘等乐趣。
2.4 挑战
竞争较为激烈:八旦村周边有许多类似旅游目的地,如炎陵的桃源洞、梨树洲,茶陵的云阳山,攸县的酒埠江,浏阳大围山,湘潭花石,以及井冈山地区其他旅游景区等。
环保压力较大:长期以来,由于八旦村居民缺乏对乡村文化、生态旅游资源旅游价值的正确认识,导致一些传统建筑、生态环境被破坏。另外,随着旅游项目的建设,以及大量旅游者的进入,势必会对八旦村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基于扶贫攻坚现实需求导向的八旦村旅游发展政策建议
3.1 加强休闲旅游产业建设,开发特色旅游线路
3.2.3 扶持多个贫困户进行家禽(如黄牛、鸡、鸭)的养殖。为每户提供鸡鸭等家禽幼崽,并对养殖户定期进行培训,逐渐发展生态家禽养殖基地。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具体是指在现代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的辅助下完成整地、播种、施肥、收割、籽粒回收和秸秆处理在内的生产全过程,降低人力在在这一过程中的损耗,提高玉米生产效益的重大发展举措。我单位是云南省陆良县召夸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作为为全县农业生产提供综合服务的管理机构,为了实现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积极响应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大趋势,结合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发展方案,希望能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保驾护航。
3.2 实施“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互助发展模式
3.3.3 疏导溪流,巩固堤坝。村内溪流两边堤坝崩塌,杂草丛生,下大雨时容易引发洪水;拦水坝淤塞,不利于灌溉,需要疏导沟渠,加固堤坝。
中国社会深受几千年传统文化影响,大多数家长希望女生寻求的事一份稳定、工作强度低、休息时间长、收入丰厚的工作。对于高强度和高风险的工作多数一开始就被女性排除在选择之外,家庭的干预往往使得就业空间原本狭小的理工科女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又多了一层掣肘。
3.2.2 种植观赏花卉和有机果园。通过土地流转,在村里集中已利用和荒废的田地、山地,与市区相关公司合作发展观赏花卉种植业和有机果园。种植的花卉和果树既可以用于旅游景观布置,也可以作为产品销售。
(6) 响应电流法是检测开关开通和关断时母线电流的值,而端电压法需要计算开关管开通和关断时非导通相端电压的差值,比较导通两相自感的大小来判断转子位置。
通过对八旦村区位条件与旅游资源的调研,建议八旦村打造为以“宜游”为特色的休闲旅游村庄,并优先开发以下旅游线路作为今后一段时期该村的精品旅游线路:①山水田园旅游路线,沿途经过“杯子寨”—“土王庙”—“墨烟水库”。这一路线贯穿了八旦村主要自然田园景观,且道路两边皆被高低起伏的山脉所围绕,通过沿路种植樱花树,形成“十里飘樱,百里玫瑰”自然景观观景走廊。②丹霞风光旅游路线,沿途经过“玉兔望月”—“男根山”—“蝙蝠洞”—“一线天”。这一路线主要为丹霞地貌景观,造型奇特、风景优美。
举办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高层论坛”、祭水大典等活动;省湖泊局、《湖北日报》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千湖新记”栏目;省水利厅、团省委、省志愿者协会开展“爱我千湖”志愿者活动,举办“爱我千湖”征文和“湖北最美湖泊”摄影作品征集等活动;全省共举办党政领导等水情教育培训70多期,参训人员8 000多人次。恩施州组建了水情教育宣讲团,编写了水情教育读本,中国水利报以整版篇幅向全国推介,为湖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营造了良好氛围。
3.3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美化乡村环境
通过调研分析,八旦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急需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重点实施以通路、通水、通电和通信为重点的“四通”工程,以旅游厕所、停车场、购物点、游客服务中心和重点的“四建”工程,以改厕、改气、改水和改厨为重点的“四改”工程,和以硬化、绿化、亮化、净化和美化为重点的“五化”工程,美化镇容村貌,增强乡村公共服务功能,具体措施如下。
旅游发展水平低:八旦村现处于筹备旅游开发状态,前期市场推广难度大,与旅游业相关的住宿、购物、餐饮、娱乐等要素还未发展起来,尚未形成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政策机遇:八旦村可充分抓住罗霄山脉被纳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的机遇以及国家扶贫攻坚的历史机遇。
3.2.1 建立蔬菜基地和生态茶园。八旦村自然环境优美,山好,水好,空气好,几乎没有污染,适合种植蔬菜和绿色食品。可以考虑建立蔬菜基地,生产的蔬菜可以部分供应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食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村民的土地和剩余劳动力闲置问题,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还可以大力发展生态茶园,依托茶陵地区优质的茶叶品种,创建自己的茶叶品牌。
高考备考是一场智谋的战役,《孙子兵法》恰好具备这样的智慧。所以,我在语文备考中借助兵法中的三法做了一点思考和实践。事实证明,高考成绩出来,我所带的两个班的语文平均分分别是108.2及103.6,效果可见一斑。我相信,语文教师如果能多储备一些这样的方略,让语文备考成为智谋的艺术,那么在高考这场无硝烟的战场上,一定会达到“百战不殆”的境界。
3.3.4 美化村庄。村里一些房子由于无人居住、年久失修,而破败不堪。村里主干道旁还有一些废旧建筑物影响村容村貌,需要拆除。同时,需在村道两旁栽种景观树木,美化村庄道路。
3.3.5 道路建设。建议拓宽现有道路,修建景区观光道路。
3.3.6 建设公共洗手间、电话亭、垃圾桶等公共设施,引进供游客休憩、进食的酒店、饭店。
3.4 优化村落空间形态,奠定旅游产业基础
要想八旦村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旅游环境,就必须加强八旦村村落空间形态的组织。
3.4.1 强化八旦村村内重要空间节点。空间节点在宜居乡村社区环境功能空间形态布局规划中拥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空间的结节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往往会成为一定区域或功能组团的中心,人流、车流的聚集点,甚至是一种地理标志。通过八旦村村前广场工程的完善和乡村社区活动中心建设,为村民进行大型活动提供前提条件,为支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3.4.2 使村落空间形态变得更加集约。八旦村居民点受地形限制,呈零散状分布,多与地形结合,呈点状分散型分布。虽然布局灵活,与环境融合,但是布局不集约、低效,功能间联系不便,需要通过有目的的组织居民点的分布,使各个功能空间联系紧密的情况下又相互独立,功能结构更加的明确。
[参考文献]
[1] 卢小丽,成宇行,王立伟.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J].资源科学,2014,(1).
[2] 王莹,许晓晓.社区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子——基于杭州的调研[J].经济地理,2015,(3).
[3] 黄璨,邓宏兵,李小帆.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省的实证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7,(1).
[4] 伽红凯,何静霞,李雪妍,等.古村落旅游开发利益相关者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
[5] 单福彬,祁向文,王刚.基于合作需求的乡村旅游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设计[J].热带农业科学,2015,(10).
[6] 王铁,邰鹏飞.山东省国家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6,(11).
[7] 张广海,孟禺.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收稿日期: 2019-04-11
作者简介: 倪筱珈(1990—),女,湖南株洲人,湖南工业大学人居环境设计学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乡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 F590.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9)15—0016—02
标签:八旦村论文; 旅游发展论文; SWOT框架论文; 扶贫攻坚论文; 湖南工业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