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技术策略与过程模式论文_卓润生

论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技术策略与过程模式论文_卓润生

武汉洪房房地产土地估价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目前,在我国政府宏观政策中,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早已成为最关键的构成部分,但是在部分地区,其执行效果存在很多偏差,尤其是在部分偏远地区,因为经济文化发展比较慢,很多因素都造成了村庄的规划技术及理论断层和缺失。为此文章主要就乡村视角下村庄规划技术策略与过程模式这一话题展开了研究和分析,以期为同行业者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乡村视角;村庄规划;技术策略;过程模式

前言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三类问题,一类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主要目的、二类是对新农村的规划实现、对应的服务对象和对应的农民需求,三类是目的性的沟通,出现三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村庄自身的平衡发展受到了外部非平衡力量的影响。因为村庄经济发展缓慢、文化底蕴不深厚等,大多数村庄的规划本身均是对应城镇自身的发展格局构架,这就造成了村庄本身的特征被严重忽视。在村庄规划中,规划人员应根据乡村的意愿来实施,充分考察村庄发展的方方面面,根据乡村的视角,对村庄实施必要的规划,确保乡村本身构架下的共时及历时特征的推进,同时提高自身的科学规律性及村民主体构架。

1简析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技术策略

1.1驻村体验式的调查策略

1.1.1削弱技术方面的交流壁垒

驻村体验不仅是一种分析的思想,而且还是一种调查规划现场的方式。村庄规划即是社会性工作,又是一种技术性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村庄规划人员,应全身心的投入到设计市场中,进而对相应信息进行更好地感知。通过调查村庄现状,不仅可以对村庄人口、社会等现状全面掌握和了解,还能第一时间发现村庄发展与建设中的问题,同时对村庄规划内容进行明确。在某种程度上,驻村式的体验还能减弱技术性能,增强与村民沟通、交流的力度,以对相应技术进行更好地传播,对技术方面的交流壁垒进行削弱。

1.1.2情感培养的深入

调查社会现场的重点在于情感培养,同时确保社会调查工作迅速完成的关键指标也是情感培养。要想在该调查工作中获得被调查人员的积极主动配合,应投入大量的情感,创设良好的调查环境,为双方构建交流与沟通的纽带。驻村式体验可以对调查中的缺陷进行有效弥补,与当地人培养感情,对当地人的生活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对语言方面的瓶颈进行彻底打破。

1.2控制及发展村域空间的评价策略

1.2.1生态因子的选择与评价标准的建立

村庄生态系统的构成框架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如村庄自然基质、人文基质,及社会基质等。在生态因子组合方面可以包括:自然景观、土地利用、地形地貌、资源保护,及地质灾害、水资源与水源保护等。在选择评价标准方面,可以根据相关标准、专家建议及因子的影响程度全面认定,在因子权值及权值确定上,可以利用因子权重加权、多环节打分法及评定法全面认定。

1.2.2评价导向与村域空间发展及控制

把村域空间划分为10厘米乘以10厘米的评价单元,且评价单元必须是网格型,并聚类相似的网格,之后根据所选择的生态因子,个评价单元实施分项加权叠加,获得生态感应全面评价值,根据获得的评价值区间范围对评价单元的等级进行认定,同时合并相邻等级的评价单元,对生态安全感应区域进行确定。根据不同区域感应程度评价导向,指导村域空间的发展及控制,让村落的发展逐渐趋于科学、合理化、生态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生态景观条件非常好,生态状况也很好,生态感应力最强的感应区域属于绝对保护区,在绝对保护区内,杜绝任何可能损害生态环境的活动;用地生态感应力较强的感应区需要控制发展,严禁大面积的建设活动;生态感应力属于地感应的低感应区为普通发展,合理控制,实施中低强度的村庄建设;生态感应性最低的不感应区可以作为村庄性能组团生长及生存的发展控制,优先发展。

1.3村庄建设布局规划策略

干扰村庄布局的关键因素是自然地貌,同时自然地貌也是构成村落聚居形式的发展效应。在规划村庄中,为了对村庄更好地实施必要的规划,设计规划人员应因地制宜,因势施工,确保村庄稳定发展的同时,呈现村庄的文化内涵,这也是目前村庄规划的关键保障。主要以安全为建设村庄的必要原则,在规划村庄过程中,村庄规划施工应第一时间规避自然灾害频发的地段如山洪、泥石流,及滑坡等,也要确保周围生态环境及其农耕地段。应在村庄的公共区域内,且最好是在村庄的入口地段,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以确保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方便村民的生活,更能有效推动村庄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建设村庄基础设施,其中应加强公共交流空间、加强绿化空间等等,在加强的过程中应第一时间检修这些基础设施,不能让这些基础设施闲置,进而导致不必要的浪费,最终促进村庄的全面发展。因为村庄的布置不同,发展方向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建设布局村庄的过程中,应根据村庄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规划村庄,只有这样村庄才能有效的发展,才能为新农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简析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的过程模式

现如今,规划村庄需要移植、套用城市化的规划过程,主要采用循序渐进式规划、线性规划过程,该种简单方便的规划过程不仅涉及规划理念、规划理论,还牵扯到规划技术、规划方法等领域。从上到下的传统规划是政府性的行为,村庄的规划决策直接关系着企业经济效益,公众的主动参与严重缺乏,不能从根源上与村民需求相符,更不能对村民的公共利益进行协调,对村庄规划的有序进行起到了阻碍的作用。

虽然相关体制、规范标准对村庄情况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对农民的地位进行了确认,但是由于缺乏平台,使诸多的村庄出现了治理性的真空现象,对村庄空间不能进行更好地规划。根据现阶段村庄治理现状来看,建设村庄需要对规划重新实施,对体系进行合理构建,特别是重视村庄组织发育。所以在村庄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农民的选择进行高度重视,对村庄的传统文化、资源等进行全面了解,利用各种方式如协商、对话等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进而协助规划人员进一步参与到村庄建设中。规划村庄的过程是政府监管、接受村民的过程,同时依据村庄规划的实情促进文化建设,促使村庄文化价值得以提升,最终提升村庄资源的使用率。

除此之外,还应把社区论坛当成载体,采用诸多项目一同构成村庄的规划过程,为集中发展村庄提供坚实的基础。强调村庄规划、对主体进行建设时村庄规划的核心,但是只有一部分人能在实施该项目的过程中得到强化,因此需要进行更好地组织村庄规划过程,通过自身的努力对村庄空间进行创造;激励村民积极参与到其中,与外来人员积极主协调建设村庄。社区论坛功能不仅能够与村民进行更好的沟通,还能对村庄问题进行很好地解决,从根源上对不同项目进行评估,鼓励村民通过对相应村庄规划知识的实践学习,来提升自身规划村庄的积极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村庄形态复杂且地形也复杂多变,村庄文化更是非常深厚,对村庄的规划难度进行了间接的扩大。所以应在乡村视角下对村庄进行有效的规划,从村庄内部对事物进行观察,通过分析村庄实情来对村庄进行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出村庄的主体地位。此外,还应设计与村庄情况相符的规划方案,过程模式,以对村庄框架进行更好地规划,同时推动乡村农业的健康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慰,李金辉.论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技术策略与过程模式[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2):134.

[2]徐海兰.探讨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技术策略与过程模式[J].城市建筑,2014(2).

[3]王楠.基于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策略与模式[J].建筑建材装饰,2017(6).

[4]陕晋兵.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探讨乡村规划方法[J].山西建筑,2015,41(5):13-14.

[5]缪杨兵,李晓晖.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实践———以三亚市村庄改造建设总体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5,14(7):43-49.

[6]王玉娟.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村庄规划公众参与方法研究[J].企业导报,2015,30(6):160-161.

论文作者:卓润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  ;  ;  ;  ;  ;  ;  ;  

论乡村视角下的村庄规划技术策略与过程模式论文_卓润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