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光兵[1]2001年在《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与风险控制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高新技术正在以其无比的威力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传统的工业经济社会正在逐渐转变为知识经济社会,高新技术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我国经济发展要追上发达国家的水平,经济发展要登上一个新台阶,就必须大力进行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风险控制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目前还处在实践探索阶段,文献报道主要以转化的措施为主,随着转化的目的和采取的形式、以及管理办法的不同,转化的措施各式各样,尚未形成可以借鉴的较系统的理论和方法。 本研究以我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现状为背景,结合本人长期从事科技项目开发和负责重庆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工作实践,进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风险控制方法的研究。在以下五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1、研究高新技术的系统构成,描述现代高新技术的复杂体系,提出以构造技术系统为参照,宏微观结合研究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2、研究高新技术成果的阶段性特征和局限性,分析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技术路线、转化阶段,以及转化阶段之间的变化。 3、研究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社会支撑、社会价值取向,全面分析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影响因素的作用,提出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按叁个层次分别界定其作用大小的观点。 4、将美国学者Ron S.Dembo提出的风险调整价值概念等引入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风险分析中,利用Regret避免决策陷入困境,降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决策风险。 5、提出了在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控制风险的系列方法,以及与风险控制相一致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参数选择和确定方法。
代春景[2]2008年在《基于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项目投资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科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人类进步的根本标志,现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突出表现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竞争。高新技术的产业化需要于高新技术投资的快速发展。但是从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投入生产,一个高新技术项目投资要经历许多阶段,需要大量投资,同时也面临着投资风险。什么样的高新技术项目值得投资,什么样的不值得投资,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本文在分析高新技术项目生命周期的特点基础上,结合项目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性具体分析了各个时期的风险特点,探讨了风险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提出了一套结合我国国情的高新技术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将风险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将高新技术不同生命周期的风险特征纳入风险评估体系,针对不同生命周期的具体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了针对高新技术项目的风险应对措施和方法。但是对于高新技术项目来说仅仅控制了风险是远不够的,项目投资的目的是获得收益,因此应将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价也纳入评估体系,本文针对传统的NPV法的缺陷,结合高新技术项目的实物期权特点,提出了NPV法和实物期权法相结合的价值评估体系,从经济效益层面评价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本文旨在从风险是否可控和经济上是否可行的角度,建立一套高新技术项目的综合评价方法。
刘爱君[3]2001年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公共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旨在通过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特点,来揭示政府介入的必要性。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借鉴国外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做法,并分析我国近年来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政府政策引导的实践,提出相应的政府政策取向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由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组成。与传统的经济产业相比较,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高智力、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高速度和高竞争的特点。高技术产业一般指用当代尖端技术,主要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具体说,高技术产业系指必须以利用电脑、超大型集成电路等最尖端科技产品为基础,并投入巨额研究发展经费,从事生产的知识、智力密集型产业。一般在使用中高新技术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常常混用。从美欧国家的实践看,高技术产业的界定包含两个层次,即高科技行业的界定和高科技产品的界定。主要利用两个可量化的标准:一种标准是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界定方法,即将R&D(研究与发展)强度作为界定标准;另一种标准是按科技人员的比重来界定。这两种标准从不同方面揭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本质和特征。高新技术产业是研究开发投入高,研究开发人员比重大的产业,其具有很强的创造功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快,对其它产业的渗透能力强,因而又具有示范、扩散与渗透功能。它的基本特点源于高技术的转化,由此生产的产品则具有高附加值、市场竞争力强和产品生命周期短等特点。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产生的基础,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是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的一种特殊的高级形式。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加强科技投入、鼓励人们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依靠。高新技术产业化通常要经历研究开发、研究开发成果的转化和工业化大生产叁个阶段。在这叁个阶段中,政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研究开发阶段,因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因此,通过政府的介入,解决由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特点所带来的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障碍,弥补市场失灵缺陷,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创造一个稳定而激励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国外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有较多的经验做法,主要包括:1、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科技园区的立法支持。2、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投入支持。3、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税收优惠。4、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特殊的信贷优惠政策。5、政府为高新技术产业开辟风险投资渠道。6、政府为促进高新技术人才培养与开发的政策措施等。在贯彻这些扶持政策过程中,国外政府始终坚持准确把握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定位,避免“缺位”和“越位”,始终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加大科技投入和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并举;政府提供市场支持与保护的原则。高新技术产业得以进一步发展,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但也表现出诸多问题:(1)创新主体及其成果转化问题突出。(2)产业化的投资体制问题及研发资金投入不足。(3)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4)开发区的“孵化器”作用没能充分发挥。(5)缺乏高新技术产业人才。(6)缺乏法律、政策的保护与支持。本论文就政府如何进一步引导、扶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向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有效的财政支持政策。要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就必须加大投入力度。一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政府直接资助的科研开发项目的投入;二是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叁是建立科技贷款担保基金制度;四是实行有利于高新技 术企业的政府采购制度。 2、完善我国税收政策。一是采取多样化的科技税收优惠方式,逐步由直接优惠为主 向间接优惠为主转变。二是科技税收优惠环节由结果环节向中间环节侧重。叁是 科技税收优惠的“受益人’应向具体的科研项目、具体的开发环节转变。四是科技税 收优惠应从地域优惠为主转向以产业优惠为主。五是应进一步加大对“人’的优惠。 3、完善投融资体系。建立风险投资体系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通过建立政府 激励机制,以市场方式运作政府风险投资基金,拓宽凤险投资渠道;进一步培育 和完善资本市场,并开发风险投资保险业务。同时,需要在银行信贷和金融工具 的创新上有所突破。 4、加强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等科技发展政策。进一步完善通过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 的利益激励机制;加快建立促进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管理有机结合的良性机制: 加快培育和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保护 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 5、加快实施人才战略。人才的培养、使用、待遇、技术培训与知识更新等等,都需 要制订一个合理的,能激励人才的政策,一方面加快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加大 政府对公共教育经费的投人;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和鼓励留学人员回国 工作。 6、加强
马进[4]2017年在《西安XX高新技术企业双元创新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XX高新技术企业是位于西安高新区的一家集研发、制造于一体的企业,虽然该企业在西安起步较早,积累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并已发展成为地区优势企业,但与我国其他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核心及关键技术拥有量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而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模式与方法可能会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为此,结合现有理论与方法,本研究将对西安XX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过程进行诊断,并提出该企业要想获得持久性的创新优势,应该走双元创新的道路,即在渐进性创新的实现中逐渐实现创新积累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当达到一定的程度,则可实施突破性创新,而后进一步促进渐进性创新积累,以此促进创新的良性循环,最终将会促进企业创新能力与竞争优势的提升。具体研究中,首先在对XX高新技术企业概况简介的基础上,应用SWOT方法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企业存在以下劣势:研发资金不足、生产能力有限、核心部件供应受限,并在以下方面存在外部威胁:竞争者模仿、国外竞争进入,但结合该企业所面临的机会与优势发现在其内部实施双元创新是可行的。在以上SWOT与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首先从构想、原则与主体框架叁个角度对XX高新技术企业的双元创新体系进行了设计,并认为创新体系应至少包括创新环境、创新过程与创新结果叁个方面。基于此,从引导子体系、联盟创新子体系、集成互动子体系、协调子体系、分配激励子体系、知识管理子体系、成果推广子体系、评价反馈子体系、风险控制子体系及政府支持子体系等十个方面对其双元创新体系进行了构建;而后,将这十大子体系作为影响因素,应用DEMATEL方法对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子体系)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联盟创新子体系、评价反馈子体系、风险控制子体系及政府支持子体系为其关键子体系。最后,基于SWOT分析结果及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以下六条对策建议:(1)强化联盟创新机制,促进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创新的积累;(2)逐步完善评价反馈体系,提高并强化其运行效率;(3)全方位构建双元创新体系的风险识别、诊断、跟踪及应对机制;(4)完善创新机制,强化政府服务意识,提升创新效果;(5)加强内部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保护;(6)建立健全人才聚集与创新的激励机制。
严亦斌[5]2011年在《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占我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构成了庞大企业群体中的主体,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的重要基础,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竞争压力大、抗风险能力弱、生存周期短、经营波动大、税负重、利润低的特点,特别是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的核心瓶颈问题。近年来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主要靠投资拉动,更多的金融信贷资源都投向了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所起的作用不大,特别在当今通胀和流动性收缩的背景下融资难问题依然非常凸现。在目前的制度安排下,科技创新型的非国有企业较难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许多被迫借助灰色的民间借贷市场进行融资,进一步抑制了企业的创新发展。银行的“嫌贫爱富”,争着“锦上添花”,不愿“雪中送炭”是由金融机构本身的机制决定的,政策机制和市场规则决定了现有银行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取向。有专业特色、机制创新的中小银行缺失和面向中小企业融资制度供给的不足是造成融资难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的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信息不对称和资源整合优化不足的问题较为严重,融资还是以银行信贷间接融资为主,与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和需求不符。此外,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信用评价体系滞后,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建立,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市场特别是证券融资等直接融资的比重不大,科技补助等政策性扶持效率不高。没有真正的体制创新和变革,就不会实现高效、有序、快速的发展。科技金融作为一项新的金融业态,内容涉及银行、保险、证券、担保、创业投资、债券、基金等,让金融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分散科技创新风险,分享科技创新收益,实现金融和科技的联动嫁接发展非常必要。高新技术企业“高投入、高成长、高回报、高风险”的特点与目前银行的经营准则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导致债权性资金不能规模化地进入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是科技企业“成长瓶颈”期庞大的资金需求,一方面是僵硬的金融体制和机制。要打破间接融资在高科技企业融资中占主体的局面,就要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专营机构,创新金融组织,延伸服务功能,细化市场定位,创造条件扩大证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我国可以学习借鉴硅谷银行经验,进行金融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在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密集的高新技术园区设立对应科技金融的金融机构,如具有法人主体和金融牌照的科技银行和金融顾问投资公司等。本文即以大力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符合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状、成因和深层次制度设计不足因素,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和比较分析、制度创新等方法,在系统综合阐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探索以金融创新促进科学发展,完善我国多层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相关对策,探索金融组织创新,设立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新型科技银行,助推自主创新和结构转型,弥补现有金融机构制度安排不足的构想。第一章主要是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综述、探索现状和创新实践的情况。第二章结合制度变迁和金融创新理论、金融发展理论、企业长成理论、新优序融资理论分析阐述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和探索金融组织创新的理论可行性。第叁章从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个角度以广东为例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现状和成因。第四章分析以金融创新促科技发展和设立科技银行的必要性。第五章对应企业生命周期中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特性和需求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中企业融资体系。第六章从金融科技和技术金融一体化角度,以硅谷银行为例研究国际经验借鉴。第七章分析研究科技银行的业务定位、运营模式和管理架构。第八章分析研究具有科技银行专业特色的风险内控管理体系和风险隔离退出机制。制度创新是金融市场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建立解决融资难的长效机制根本在于金融改革和制度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认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支持体系缺陷的原因,现有的金融机制具有典型的金融抑制特征,本质上是市场失灵后金融机构制度安排不足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加难。我国缺少的不是银行的数量,缺的是有特色的、专业化程度高、做好细化市场、服务品质好的银行。科技与金融的联动和对接非常缺乏,为此需探索设立专门定位于服务企业自主创新、兼顾科技和金融特点的专业化银行。设立科技银行可以创新商业模式和制度安排,有效弥补现有银行等金融体系功能上的不足,解决企业和金融服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缩小高新技术企业特点与传统银行经营规则之间的差距,解决融资难问题。科技银行作为专注于高技术企业融资需求的专业银行,将进一步提升现有金融体系对高新科技创新支撑的服务力度,是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一个必要结合点。
房德东[6]2007年在《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创业投资公司为管理主体,以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为管理客体,在界定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因素和风险管理含义基础上,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环境风险、筹资风险、代理风险、项目选择风险、投资后企业经营风险和退出风险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36家创业投资公司和40家受资农业创业企业的调查,在风险现状、风险管理主体对风险管理的认知、项目选择中的信息来源和障碍、代理风险的表现、投资后的监控、增值服务的供求以及退出渠道选择等方面获得了第一手数据资料,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合管理学、经济学相关理论,系统地研究了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全程控制机制。按照逻辑关系与结构,将论文分为十章,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层面展开研究。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理论进行客观评述,概括出值得本研究借鉴的重要观点、主要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借鉴Tybjee和Bruno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本研究突出了实证分析法在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管理中的运用。第二章是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支持体系入手,论证了创业投资对农业产业化的作用。界定了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内涵,比较了创业投资风险管理与一般风险管理的异同。本文是以创业投资公司为风险管理主体,因此,在定性分析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筹资风险、代理风险、项目评价风险、投资后企业经营风险和退出风险管理机制在内的研究理论框架,其中创业投资家代理风险不是本文研究对象,没有重点论述。第叁章是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现状分析。系统分析了投资农业的创业投资公司和利用创业投资的农业企业的类型和特点,证明目前的国内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外资创业投资兴盛而内资创业投资萎缩,创业投资主要集中在企业发展的中后期,没有形成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有力支持。对36家创业投资公司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国内创业投资主体对风险管理重要性的重视程度不够,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蕴涵风险较大,引出值得深入研究的风险管理问题。第四章是对影响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环境风险因素的分析,包括政策环境、法律法规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和人才环境等5个方面。通过与创业投资发达国家相关外部环境因素的比较研究,论证我国在上述5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发展形成制约或障碍,直接或间接增加了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外部环境虽然不是创业投资公司风险管理的对象,但环境对风险管理的间接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政府加以改革、完善,为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发展提供外在保障。最后对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外部环境风险给出了政策建议。第五章主要研究筹资风险,在对比分析中美创业投资资金来源的基础上,认为由于现存的制度障碍,造成我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单一。创业投资公司对筹资风险的识别是通过对不同来源的资金赋以不同的风险值,构建了创业投资公司筹资风险评价模型。筹资风险的管理方法主要是确定资金来源和资金规模,建立高效的组织制度如有限合伙制和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第六章从激励、约束和风险分担叁方面论证农业创业企业家代理风险管理。在激励机制构建上,从报酬激励、声誉激励和控制权激励叁方面展开,给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激励机制对策;在约束机制构建上,从投资前契约、投资后管理和投资退出叁个阶段展开,给出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约束机制对策。最后在实证调查创业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风险意识和风险倾向的基础上,构建风险分担机制和风险分担模型。第七章从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两方面分析了项目选择风险管理。决策程序方面,通过调查,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项目的来源和评审信息障碍,通过比较,认为我国创业投资公司集体决策存在“硬约束、软激励”风险,国外创业投资公司得益于其完善的中介市场体系和发达的信息网络,而我国的中介市场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不完善。在决策方法上,对比分析了DCF评价法、指标评估法的优缺点。最后给出了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项目决策风险管理对策,包括公司制下的激励约束、信息网络建设和基于真实期权理论的项目价值评价方法在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项目评审中的应用。第八章从监控和增值服务两方面论证农业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在监控方面,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从监控的方式、手段和监控障碍叁方面论证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在监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在增值服务方面,通过实证调查从服务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增值服务的供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最后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第九章从退出渠道选择和退出时机选择两方面论证创业投资退出风险管理。在退出渠道选择上,通过实证调查,从创业投资公司和创业企业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退出渠道选择上存在的预期过高和退出渠道不通畅问题;在退出时机选择上,构建了创业投资中止模型;最后给出了退出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第十章是论文的结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对整个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管理机制进行总结,对研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没有涉及或没有深入的问题做了点评。
李元元[7]2011年在《高新技术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个国家高新技术项目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际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对促进科技进步、生产效率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高新技术项目融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未知因素和随机因素,高新技术项目本身的高风险特征和融资过程中存在的融资风险将直接影响到高新技术项目的融资与实施的成效。因此,为保证高新技术项目融资和实施的顺利展开,筹集到项目所需资金,对高新技术项目融资风险评价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对现有的高新技术项目融资风险的相关文献和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般项目融资的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新技术项目自身的特点与高新技术项目融资的特性,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等的原则,对高新技术项目融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认为高新技术项目融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完工风险、市场风险和环境风险等六个方面。其次,以识别出的高新技术项目融资风险因素和项目融资中最常用的风险评价指标为基础,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的理论,构建了高新技术项目融资风险灰色模糊评价模型,对高新技术项目的融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为了证明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通过西安某高新技术企业承担的儿童网络游戏项目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应用。最后,针对识别出的高新技术项目融资风险,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在风险规避、风险损失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和风险自留等五种风险控制的基本策略的指导下,对高新技术项目融资的不同风险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的内部应对措施及通过加强政策保护和支持、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和建立项目融资风险咨询机构等外部保障措施的共同作用,实现降低高新技术项目融资风险,减少风险损失的目标。
高宏志[8]2002年在《基于风险分析的基金型投资公司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从无到有经历了短短的十几年时间,目前正进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在对VC的研究文献中,绝大多数是通过总结国外风险投资公司经营机制框架,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投资运作程序和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具有自身特点,风险投资公司无论从共性还是个别属性上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因此为了能使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取得迅速而良好的发展,在借鉴外国风险投资理论的同时必须对风险投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加以总结,从而结合国情制定符合每个风险投资公司结合自身实际的投资策略及决策方法。 本文通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风险投资的经营现状进行了认真研究,归纳总结出了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及风险投资面临的主要困难。运用风险理论,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特点及风险投资自身运作方面入手,对项目自身的风险及风险投资经营运作的风险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识别、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风险评价的定性与定量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大量实际案例,以“风险投资公司应有效规避所面临的投资风险”为基本出发点,从投资理念、投资组合到投资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提出了风险投资公司建立自己的投资战略的方法。旨在总结出适合于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一整套投资理论体系及有效方法。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结论:即在资本市场尚不完善的时候,风险投资公司应当根据自己在组织机构、资金积累与周转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加强对投资过程关键环节的把握,建立起适合于自己的投资策略。通过有效的风险抵御手段,从风险分析到收益对比、从价值评估到投资决策进行全面系统的运作。同时立足于投资高新技术转化前期,以投资组合方法减低风险并在优势项目中获取丰厚回报。从而推动我国风险事业的壮大,使其更有效地为我国高新技术事业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王一刚[9]2013年在《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形成与运行效果动态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综观当今特别是未来的国内外发展趋势,当高新技术企业或产业必须以现实或潜在市场为导向研究高新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产品,而相当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时又很难以自有力量实现高新技术创新目标,特别是以结盟的形式联合起来开展高新技术创新的优势,已使相当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及其所形成的产业开始或正在或继续选择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在我国,虽然近年来多种多样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已有了很大发展,有的不仅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科技创新组织形式,而且还取得了相当多甚至是世界瞩目的高新技术成果,但与应实现目标特别是与国际先进相比较,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仍然存在很多诸如适应设立能力不强,成员方合作力不强,科技资源整合利用水平不高,创造正向影响因素能力不强,研发能力较弱,运行效果不理想,评价管理水平较低,适时出台相应策略能力较弱等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前瞻性问题。而要改变这种现象最重要的是应从形成机理角度增强适应设立能力,培育良好的合作博弈关系,创造正向影响因素,强化评价管理,适时出台相应策略。本文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基于社会责任视角,运用多种最新特别是交叉理论和方法,对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前瞻性的基础理论问题,形成动因问题,阶段递进式动态合作博弈关系、有效运行的影响因素、运行效果的评价模型、运行效果的提高策略等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系统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的理论和方法,为有关方面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在概括归纳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基础理论构成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技术与高新技术,技术联盟与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的概念、特点、分类、运行效果及其运行效果评价等基础理论问题的内涵或要义。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形成的动因。在逐步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形成的成本动因、价值链动因、资源基础动因、技术创新能力动因、风险控制动因和社会责任动因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基于价值链的资源基础模型、技术创新能力耦合互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合作博弈理论,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形成运行过程中的阶段递进式动态合作博弈并构建了阶段递进式动态合作博弈体系,按阶段递进关系,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动态合作博弈体系中各阶段的博弈模型及其合作博弈对策体系。从微观和宏观及内部和外部多角度,在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有效运行影响因素的识别原则及分析视角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揭示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有效运行在创立阶段、运行阶段、终止阶段及运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分别构建了创立阶段、运行阶段、终止阶段及运行环境,特别是有效运行影响因素的阶段递进式影响关系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在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运行效果的阶段递进式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程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分别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在高新技术研究阶段、高新技术产品研发阶段、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化阶段的评价模型,然后构建了基于运行叁阶段评价模型的阶段递进式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最后,基于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特别是实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尚未有相关研究的现状,通过剖析分别基于创立质量、运行质量、终止质量和运行环境质量,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运行效果的集成提高策略。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形成及有效运行效果评价问题的继续深入研究,同时为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问题的研究提供相应的借鉴;实践意义在于有利于提高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的管理水平及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的可持续发展。
王荣花[10]2005年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机理、路径与政府行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已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焦点。早在1991年邓小平同志就发出了“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指示。目前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并向后期过渡,产业结构也在优化升级,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但从总体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无论从技术水平、产业规模、还是从竞争力方面来看都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渐丧失,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也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如何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改造和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今后的主要任务。基于这种认识,我选择“高新技术产业化:机理、路径与政府行为”作为我的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 从国内来看,据科技部统计资料,我国每年约有叁万项科技成果通过部级鉴定,其中真正能够转化为产品的只有20%,而真正能够产业化的仅为5%。所以,如何真正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产业化率是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国际来看,作为21世纪“知识经济”竞争的制高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代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先导产业,也是未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新增长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必须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所以高新技术必须通过产业化转化为产品,才能使企业获益、使国家获益。这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系统要素、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路径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政府行为创新等内容,可从理论上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本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高新技术产业化概述。首先,对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概念及其特征进行了重新界定和概括;其次,阐述了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并从高新技术自身产业化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研究了国内外现状之后,提出了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
参考文献:
[1]. 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与风险控制方法研究[D]. 纪光兵. 重庆大学. 2001
[2]. 基于生命周期的高新技术项目投资评价[D]. 代春景.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3].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公共政策研究[D]. 刘爱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1
[4]. 西安XX高新技术企业双元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 马进. 兰州交通大学. 2017
[5].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创新研究[D]. 严亦斌. 武汉大学. 2011
[6]. 农业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 房德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7]. 高新技术项目融资风险评价模型研究[D]. 李元元.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
[8]. 基于风险分析的基金型投资公司决策研究[D]. 高宏志. 西北工业大学. 2002
[9].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形成与运行效果动态评价研究[D]. 王一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10]. 高新技术产业化:机理、路径与政府行为[D]. 王荣花. 山西大学. 2005
标签: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风险投资基金论文; 融资风险论文; 风险评价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技术风险论文; 创业风险论文; 管理风险论文; 银行融资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项目风险论文; 创业投资企业论文; 风险投资退出论文; 创业能力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能力模型论文; 创新创业论文; 联盟标准论文; 风投论文; 融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