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金香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 疼痛科 3019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麻醉复苏期间血气分析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研究资料均为本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接收的行全麻手术治疗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均麻醉复苏期血气待查,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一次穿刺成功率、心理状态、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92%、护理满意度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81.13%,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和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麻醉复苏期血气分析中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并缓解疼痛程度,利于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改善护患关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护理模式;血气分析;疼痛程度;穿刺成功
手术作为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很多患者需要再次期间行全身麻醉,而为了及时了解患者恢复情况,需在术后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即了解麻醉复苏期间的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等,继而了内部环境的稳态[1]。而且手术麻醉后,患者体内液体容量、成分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因此加强血气分析具有必要性。但采血所选择的部位会产生强烈的疼痛感,难以促使患者配合,影响采血,延误病情诊断。为了提高患者的配合度,确保穿刺采血成功,需加强对该阶段的护理干预[2]。本次研究对护理干预对麻醉复苏期间血气分析患者疼痛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选择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且行全麻术后麻醉复苏期血气待查患者106例进行研究分析,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均麻醉苏醒、神志清楚,ASA评级Ⅰ-Ⅱ级。对照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25例,年龄在22岁至62岁,平均年龄为(39.83±3.57)岁,疼痛程度评分为1-3分,平均(1.86±0.72)分,复苏苏醒时间0.5h至2.5h,平均时间(1.29±0.42)h;观察组男患者30例,女患者23例,年龄在22岁至64岁,平均年龄为(39.26±3.76)岁,疼痛程度评分为1-3分,平均(1.91±0.77)分,复苏苏醒时间0.5h至2.5h,平均时间(1.26±0.47)h;排除严重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功能异常患者等。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取无静脉输液通道、非手术患侧肢体桡动脉消毒,利用血气针进行穿刺采血,容量1ml,将血标本与肝素钠混合后,进行血气分析。在此过程中行常规护理,包含注意事项告知、生命体征监测等[3]。
1.2.2 观察组 在上述采血操作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包含:①专业培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学培训,确保其熟练掌握动脉采血技能,充分了解相关理论知识,能面对各种应急事件;护理人员需充分了解采血疼痛相关知识和减轻措施,帮助其树立疼痛缓解意识,确保采血过程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4]。②采集护理,患者刚行手术治疗,很容易并发术后低温现象、末梢循环不良现象等,需及时对症缓解,促利用40℃电热水包住穿刺部位加温,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充盈度,不仅可减轻患者不适感,且可为采血创造良好条件;在采血时先在桡动脉穿刺部位涂抹0.1%的丁卡因胶浆3ml,起效后再行穿刺处理,缓解疼痛。③疼痛护理,详细分析穿刺中可能引起的疼痛细节,并做好预防额改善,如穿刺前进行该操作过程和目的的详细介绍,促使患者理解血气分析的重要性,提高度;在采血时,必须确保丁卡因胶浆完全起效后穿刺,即利用棉签划皮的方式询问患者是否有感觉,若感觉不明显则表明麻醉起效;穿刺时需选择进针角度为15°至35°,采集完成后快速拔出穿刺针,并进行穿刺点按压。④心理护理,患者术后难免会出现紧张、彷徨等状态,若被告知需要行血气分析和穿刺,则可能出现闪躲行为,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了解其心中疑虑,并鼓励患者配合采血,让其了解到尽早血气分析利于了解其病情,为术后恢复提供可靠依据[5]。
1.3 观察指标
观察穿刺成功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状态评分,分数越高,程度越严重;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程度评价,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患者调查,分数在0分至100分之间,分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70-89分),一般(60-69分)和不满意(<6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记录的数据均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卡方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成功情况分析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92%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P<0.05.
3 讨论
在临床多种伤病治疗中均需采用手术方式,且术中行全身麻醉,但由于术前禁食禁饮、术中创伤、失血等因素,可能引发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碱失衡等,不利于术后恢复[6]。而血气分析作为麻醉复苏期间的必要监测手段,其可通过采集血气标本进行术中肺通气、换气等判断,对指导术后治疗有重要的作用。但在临床实践,患者可能因为手术、心理状态及血气标本采集疼痛等因素,导致不配合采集,继而影响血气分析效率和结果,不利于一次穿刺成功[7]。如今临床选择一次性血气针和桡动脉采血,具有创面小、操作简单、消毒和按压效果好等优势,同时又具有盲探性特征,导致可能多次穿刺。患者已经承受手术创伤,此时伴随其他疼痛刺激,会进一步加重疼痛程度,甚至引发心律失常不良事件发生。为了确保减轻疼痛,促使患者积极配合穿刺采血,护理人员需及时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其应当详细了解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相关知识,评估患者的疼痛意识,通过心理疏导、鼓励和表面麻醉等方式,减轻疼痛程度,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穿刺配合度[8]。告知患者配合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预防多次穿刺,加大疼痛刺激。在穿刺前后需针对疼痛因素进行预防和缓解,如先进行血管加温,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局部皮肤温度,利于减轻疼痛感。采用丁卡因胶囊可起到表面麻醉作用,此时再合理控制进针角度,可进一步减轻疼痛,并减少血管损伤和预防穿刺点感染。需要注意,若多次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可能引起血液循环不佳,加重疼痛感,甚至导致动脉痉挛,而合理控制按压力度和时间,可预防皮肤淤青、创面渗血等。此外,在穿刺操作过程中以温和的态度、鼓励的语言指导患者配合,可促使其消除紧张情绪,提高依从性,增强疼痛耐受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92%、护理满意度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86.67%,81.13%,差异显著,P<0.05,表明在麻醉复苏期间血气分析中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避免多次穿刺,增加疼痛感,且该护理模式获得患者的高度认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利于改善护患关系。观察组心理状态和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缓解疼痛感,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在麻醉复苏期间血气分析中可进一步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穿刺依从性,提高积极性,获得患者的高度满意,属于优质护理有效的服务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盛丽乐,万佳,代艺.护理干预对麻醉复苏期间血气分析患者疼痛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20):54-56.
[2]敬世霞.浅谈护理干预对麻醉复苏期间血气分析患者疼痛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6):5131-5131.
[3]冯智彬.护理干预对麻醉复苏期间血气分析疼痛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6,29(27):168-169.
[4]菅霞,张淑君,胡长娥.护理干预对胃癌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150-151.
[5]马贵娟.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9):167-168.
[6]韩艳艳.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管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5,6(2):126-127.
[7]李彩虹.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麻醉配合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26(9):1180-1181.
[8]卢丽滨,陈窈丽,冯宇峰.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术后呼吸循环异常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5):57-58.
作者简介:代金香,女,主管护师,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护理。
论文作者:代金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患者论文; 血气论文; 疼痛论文; 术后论文; 程度论文; 成功率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