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个性化研究论文_侯翠萍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个性化研究论文_侯翠萍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摘要:当前,我国中学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然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现状仍不尽人意。如教材及教学内容的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和考核办法不全面等,特别是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导致教学效果不足。为提高我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本文除了从加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内容、评价方法的创新研究、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等方面入手,重点论述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发展,以期对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创新研究

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的日益深入,信息技术课程早已是中学学习不可或缺的必修或选修课之一。它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有重要作用。 一个以信息技术环境为载体的信息技术课堂已经来临,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也正在为信息技术课堂注入新的内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尤其是提倡个性化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立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按照学生的本质特点,采取个性化的学习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途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学习的平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重点之一是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即计算机的应用软件掌握的程度,只停留在“会用”的层面,对计算机的认识是单纯的从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的角度认识的信息技术工具。究其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生活学习范围内,并没有利用互联网去学习,查找资料,只维持在上网聊天和“玩计算机”的阶段,并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应该是上网玩儿的;二是学生在初中、小学阶段都没有系统的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有的学生反应甚至在初中阶段没有上过信息技术课程,都被主科课程占用了。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学生如果对信息技术课都没有概念,那又何谈上好信息技术课呢?

《新课标》要求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个人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为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建立学生个人的“作品库”,为学生提供精彩纷呈的素材和生动活泼的个性化知识,才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怀有兴趣的走进精彩纷呈的信息世界,学生才可以凭自己的个性自主地去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发散思维,创作作品。

  二、“个性化”制作动态网页课件,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传统的课件通常是运用PPT软件制作文稿、用投影的模式演示给学生看,通过文稿内容传递给学生。这种传统的课件教学法与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相比,除了节省教师板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以及凸显多媒体直观、高效的特点以外,并没有特别之处,仍然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个性化”的课件制作,是通过制作动态的网页课件,来实现“交互性”课堂的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动态网页课件的制作是借助信息技术教室的局域网,利用ASP、JSP、PHP等编程技术制作网络平台完成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这个网络课件的平台可以实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借助其交互性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在这种动态网页课件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利用此动态课件平台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料、讲授教学内容、布置教学任务、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组织教学评价,等等。学生先通过课件平台直接获取到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和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然后在教师的动态课件中通过视觉、听觉接受信息并获取知识,根据教学提示主动地参与学习、思考、辨析等。此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向教师咨询,教师也能及时地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此外,学生还能够参考其他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建议和意见,同时改正自己的不足。在这个平台上完全实现了教学中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通过这种依靠网络平台建立起来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一个“交互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个性化”选择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基础性课程,笔者认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法的关键在于“任务”的选择与设计。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任务”的含义。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的是让学生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情境中完成任务,从而获取知识、获得能力最终形成技能,因此,教师在设置任务时必须注意任务的情境性和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任务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行之有效。其次,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注意循序渐进。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学生打好基础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注意任务大小要适当、内容容量要适度、知识要求要具体、任务之间有知识的衔接联系。通过衔接构成任务链,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根据任务链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制定一系列基于教学内容却不同于普通类型的教学任务,作为对教材的补充和拓展,以满足高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个性化”实践表现性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是展现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是检测学生信息技能掌握情况、信息素养提升情况,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笔者所说的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的评价,其中主要形式包括资料收集、演示操作、实验演说、书面报告等。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除了要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之外,更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技能培养、信息素养、综合能力的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要求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个人认为,信息技术课程为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建立学生个人的“作品库”,为学生提供精彩纷呈的素材和生动活泼的个性化知识,才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怀有兴趣的走进精彩纷呈的信息世界,学生才可以凭自己的个性自主地去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发散思维,创作作品。

参考文献:

[1]陈中,黄海云.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进策略研究[J].教学园地,2010.

[2]宋磊.打造高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有益探索[J].学科建设,2012.

[3]童音.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

论文作者:侯翠萍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7年12月总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  ;  ;  ;  ;  ;  ;  ;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个性化研究论文_侯翠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