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民营企业信贷风险防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贷论文,青春期论文,民营企业论文,风险防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无数的民营企业历经了从辉煌到陨落的过程,综观国内民营企业的众多败局,可以发现它们绝大多数跌倒在同一个成长时期,即所谓的“青春期”。而“青春期”是一个企业成长的必经阶段,既是企业潜在的种种“病灶”最多的阶段,也是银行隐含信贷风险最大的阶段。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一大批企业即将进入或已经处于“青春期”,面临着诸多青春期问题,各种风险陡然增加,有的已经显现,有的初露端倪。因此,在大力拓展民营企业信贷市场的同时,有效防范乃至规避“青春期”引致的信贷风险,对于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春期”民营企业的特征分析
企业如人,民营企业在“青春期”也呈现出一些很不成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思想的冲动性。当前我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商机无处不在,民营企业往往能抓住瞬间机会在短期内迅速“暴发”起来,企业经营者也形成了一种特别自信的赌博心理,高速扩张、高速增长欲望强烈,雄心勃勃,贪大图快,企求一夜成名。
2.决策的盲目性。多数民营企业起步行业门槛过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随着市场日渐饱和,原有产业优势逐渐消失,企业经营者很自然地想到“二次创业”,企图复制初期“成功模式”,一时的感情冲动,“一言堂”独断式家长制决策的盲目和轻率,往往酿成了企业的致命损失,许多企业因此元气大伤,甚至沦入破产境地。
3.行为的投机性。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心态急躁、狂热,投机心理过强,崇尚短期行为,迷恋速成法则,往往是哪儿能赚就往哪儿投钱,常常在完全不相关的产业之间飘荡,企业没有一个持续稳定的产业发展根基。
(二)商业银行对“青春期”民营企业信贷投放的难点分析
“青春期”民营企业作为一个发展成长中的群体,前景相当广阔,但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而这些因素又大多被“青春期”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所掩盖,让人不易察觉到。一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企业往往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治。因此,“青春期”民营企业存在着诸多潜在风险点,商业银行对其信贷投放的不利因素集中表现为:
1.信息模糊化
囿于保护自身利益的需要,民营企业往往不愿向银行透露其真实情况,加上银企信息沟通渠道狭窄,造成银行无法掌握企业的确切信息,主要表现在:银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信用等状况不如企业清楚,而且贷款发放后,银行对企业行为的察知能力也十分有限。信息的相对弱势地位使银行往往不能有效地判断“青春期”民营企业的潜在风险,也难于防范企业贷款前的逆向选择和贷款后的败德行为,容易引发信贷风险。
2.资信复杂化
“青春期”的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多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经营方式不透明,财务管理不健全,往往申请多张牌照,设置多本账簿,进行多头开户,人员整体素质偏差,企业管理水平偏低,信用程度不高或尚未建立起信用;加上一些企业采取不正当手段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千方百计偷税、漏税,想方设法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社会信用形象较差,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明显存在跟踪监管难、债权维护难的问题。
5.担保空缺化
“青春期”的民营企业一般信用水平不高,在贷款时只能通过抵押或保证来进行。然而多数民营企业难以提供有效的担保措施,表现为:一方面外部信用担保机制缺乏,难以找到合适担保,随着企业风险意识的逐步增强,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意给别人做担保,银行又不允许效益一般的企业做担保人,而企业之间互保、连环保,银行又感到没有真正规避风险;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普遍家底较薄,自有资产少,可抵押资产少,固定资产一般简单和低值,且常常不符合规范。
4.实力边缘化
“青春期“的民营企业普遍资产规模较小,设备工艺简单,技术含量不高,行业起点较低,进入门槛不高,产品比较单一且雷同,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加上营销模式大致相同,品牌推广存在盲目跟风现象,造成产品档次低、附加值少,产品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而“青春期”的不成熟性进一步弱化了其竞争实力,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往往淘汰率较高。
(三)商业银行应对“青春期”民营企业信贷风险的措施建议
“青春期”的民营企业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前景可期,但其种种的不成熟特征和岌岌可危的易发性隐患,加剧了银行信贷投放的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应当及时制定适宜的应对措施,才能既不失去潜在市场,又能有效防范风险,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对此,笔者建议:
1.实施准入退出策略
进退有序是经营管理的至高境界。“青春期”的民营企业良莠不齐,风险各异,要实现既积极开拓优质高效市场,又主动退出风险低效市场,实施信贷市场准入退出策略势在必行。为此,建议将“青春期”民营企业划分为三类:准入类、维持类和退出类,并进行分类管理。(1)准入类客户。重点选择发展有潜力、经营有特色、产品有市场、管理较规范的企业优先扶持。一是与大企业形成垂直分工或水平分工,建立稳定协作关系的“卫星型”民营企业;二是市场定位明确,能把产品做精、做细、做专、做深的特色型民营企业;三是科技含量高、发展起点好、市场潜力大的高新技术型民营企业。(2)退出类客户。即发展处于低潮或前景不明的民营企业,应进行战略性退出。一是产品竞争力差、管理粗放、经营混乱或恶化、发展前景黯淡的摒弃淘汰型企业;二是资信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经营风险大、银行贡献度小的低效劣质型企业;三是企业经营者信誉低、社会形象差的信用缺失型企业。(3)维持类客户。即除准入、退出两类以外的其他客户。对这类企业要予以密切关注,加强风险防范。当然,在具体实施时,也要讲究艺术和方法,进退都应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择机而行,实现最佳的进退效果。
2.提高银行信息地位
信息充分是正确决策的先决条件。“青春期”民营企业信贷市场风险丛生,归根到底皆系源于银企信息不对称。因此,加大信息建设力度,提高银行信息地位迫在眉睫。首先要加强内部信息建设,构筑决策信息高地。一是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如开展市场调研、接入专业网站等,广泛收集各类行业信息及有关企业经营者、产供销、财务等关键信息,建立宽厚扎实的基础数据信息平台;二是进行信息整理、归类及分析,及时掌握行业变化规律,明晰企业发展动态,关注经营者行踪;三是提高信息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水平,组织专家开展前瞻性研究,形成具有决策指导意义的成果。其次应依托客户经理信息载体,发掘客户经理信息优势。作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联系人,客户经理贴近市场,信息灵敏,洞悉市场行情,面对客户,沟通有加,谙熟客户信息,掌握着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尤其是企业经营者的内幕信息。因此,应充分发掘客户经理信息集大成的优势,尽可能了解客户的真实信息,及时发现早期风险预警信号,弥补银行的信息相对弱势,为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3.强化风险防范措施
有效防范是降低风险的次优选择。“青春期”民营企业的潜在风险总是挥之不去,强化风险防范措施,构筑有效保护屏障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首先应根据贷款担保方式难以有效落实的现状,大胆进行创新,多方设法解决。一是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国情,主动参与信用保证体系建设,积极与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联系,采取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保证方式解决其担保问题;二是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如品牌担保、人寿保单质押、仓单提单质押、担保财产抵押、应收账款抵押、先信用后抵押及其组合担保等;三是尝试转移贷款方法,即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根据民营企业与实力较强的大企业在上下游产品上的关联度,比较松散地加入大企业,由获取资金比较容易的大企业向银行借款,再由大企业转借给民营企业。其次应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结合风险管理要求,制定完善贷款管理办法。为防止“青春期”民营企业信贷风险,一方面探索建立风险共担的融资机制,如对一些企业的每笔贷款可要求企业业主或经营者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另一方面借鉴外债管理的方法,给部分企业设立还本付息专户,事先与企业签订协议,约定有关专户存储的要求,以使贷款到期及时归还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