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10012
摘要:市政道路是维持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的基础,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前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市政道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从掌控混凝土施工前的集料质量配置比例、强化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和加强混凝土路面施工现场的温度控制等方面,分析了市政道路混凝土施工应该注意的问题,探讨了市政道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严格控制混凝土配置水灰比和配料计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混凝土;质量控制
引言
现阶段,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市政道路不但要能够保证正常的城市交通,还要求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而且维护保养的技术和成本还不能过高。这就对市政道路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混凝土路面因其具有很多优点而普遍应用于我国的城市市政道路路面建设中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优势包括路面强度大、施工速度快、路面平整度高、维护和保养成本低。为此,我国的各大城市市政路面施工过程普遍采用混凝土路面。当前,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很多,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市政交通通畅,必须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施工技术,严格落实相关质量控制措施。
1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1.1 掌控混凝土施工前的集料质量配置比例
混凝土施工过程,对施工质量影响最为严重就是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和混凝土原材料的配置比例。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强化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坚决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场地。施工单位还要科学合理制定混凝土中各项原材料的配置比例,切记盲目按照经验配置混凝土。当前,受到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场地的影响,无法在施工现场直接配置混凝土,通常的做法就是在施工中采用预制混凝土,这样可以满足城市市政道路施工场地受限以及工程量巨大的要求。为此,施工单位必须要安排专业人士对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置比进行严格的监控,特别是防止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以及避免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出现偷工减料情况的发生,切实保证混凝土质量。
1.2 强化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
在市政道路施工之前,需要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和原材配置比例,这是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基础。在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重点就是控制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具体方式就是严格落实质量监控制度。市政道路施工的显著特点是施工周期很长,且工程量浩大。因此,对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就很多。这就要求施工单位的质量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必须要切实负责,落实质量监督制度。首先,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监管人员一定要注意掌控施工位置,避免施工人员擅自变更施工位置。其次,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监管人员还要重点关注混凝土路面施工的接缝处理情况,避免由于施工人员技术问题而出现接缝过大等不合格的问题出现。最后,在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结束后,监管人员还要及时做好各项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必须要及时处理和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避免将隐患遗留,影响整体市政道路施工质量。
1.3 加强混凝土路面施工现场的温度控制
虽然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但是,在这些环境因素中,对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影响最为严重就是施工场地的温度。为此,必须要严格掌控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场地的温度,依据温度的高低,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温度剧烈变化影响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当发现混凝土施工场地的温度过高时,施工单位必须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例如及时向施工场地洒水、利用冷水进行混凝土的拌和等,避免因为高温影响施工质量。而如果出现施工场地的温度过低的情况,施工单位就要及时对已经施工完的混凝土做好保温措施,防止已经施工完成的混凝土由于温度过低发生冷缩,而引发路面裂缝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施工单位要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关注施工场地的天气变化,做好各种预案,准备好各种控制温度需要的设备和材料,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2 影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因素
2.1 混凝土配置比控制不严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水、砂石和水泥等。并且,各种原材的配置比例不同,拌和后制成的混凝土性能区别很大。为此,要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按照施工环境要求,科学合理配置各种原材料比例,通过原材料比例控制混凝土性能。但是,笔者通过对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项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在勘查施工场地的基础上,制定混凝土原材料的配置比,而是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盲目的配置混凝土。因此,经常出现由于配置比不合格而导致混凝土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导致大量重复性工作,不但严重浪费了施工成本,同时拖慢了施工进程。更为重要的是,一旦配置比不合格的混凝土没有被检测出来,施工结束后,会影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而且给城市交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2 模板设置
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保证路面的平整度。这不但是城市美观的需要,也是保证城市交通顺畅和提升人们出行舒适性的客观要求。作为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最后一个施工阶段,混凝土施工质量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十分显著。为此,为了保证市政道路路面平整度,必须要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现阶段,提升混凝土路面施工平整度的主要方式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模板工具。但是,部分施工单位在设置模板时,为了最大限度追求经济效益,存在不按照规定制作模板的情况,这会对路面平整度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给人们出行造成很大的不便。
2. 3 施工缝的控制
当采用混凝土作为市政道路工程的路面时,受到施工技术限制,会存在施工接缝。经过对大量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接缝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因素。因此,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需要严密关注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处理情况。接缝位置经常出现的问题是随着车辆载荷的不断作用,接缝处出现路面上胀现象,引发路面凹凸不平,不但影响市政道路的美观,也给正常城市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
3 提高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
3.1 严格控制水灰比
在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最大的就是混凝土的水灰比。一旦水灰比例控制不合格,混凝土的性能就会急剧下降。为此,要想保证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必须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认为应该在混凝土水灰比控制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混凝土配置之前,根据施工场地对水灰比进行实验,确保混凝土的水灰比能够适应施工环境的需求。第二,杜绝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水灰比控制不合理。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施工单位的混凝土水灰比控制不合格,很多情况都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为此,需要加强一线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强化施工人员质量意识。
3.2 准确配料的计量
在混凝土的配置阶段,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最大的是水灰比。除了要注意水灰比,在配置混凝土过程中,还要准确各种原材料之间的计量值。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单纯地追求施工进度与经济效益,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不能够按照实验结果,科学合理地测算各种原材料的计量,而是根据施工经验,十分盲目地进行混凝土配置。不经过科学的实验与准确的计量,配置出的混凝土往往会出现不满足施工环境要求的问题,其结果就是直接对市政道路工程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产生不可逆的影响。为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加强对混凝土配料计量的监管,切实提高混凝土质量。
4 结语
近年来,在各种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中,混凝土被广泛用来作为道路的路面。但是,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工程要求的不断提高,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中存在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提高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方案,勘查施工场地环境,确定施工技术,控制施工材料质量和配置比,强化施工质量监管措施。特别是要做好施工质量监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要及时处理,避免因为隐藏问题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是引发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金诗瑶. 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17):118,121.
[2] 杨和超. 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及应用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22):240-241.
[3] 廖立波. 探析市政道路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6(19):240-241.
[4] 何明勇. 市政道路混凝土路基施工的质量控制研究[J]. 江西建材,2016(3):199,203.
[5] 胡维宁. 市政道路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5(5):153-154.
[6] 周冠中,童爱平. 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4):230,233.
论文作者:张含,朱建兵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9
标签:混凝土论文; 路面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水灰比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