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靳三针配合点穴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病例选取起止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入组60例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将其随机排序后,双号位患者纳入对比组,将单号位患者纳入研究组,各组纳入病例30例。对比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联合靳三针配合点穴治疗。对比分析靳三针配合点穴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种康复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对比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83.33%(25/30),研究组采用与靳三针联合点穴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96.67%(29/30),组间对比,研究组更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感官功能、平衡能力以及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均有所提升(P<0.05),研究组各项FMA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重度功能障碍患者和轻度障碍患者比例低于对比组(P<0.05),轻度功能障碍患者比例低于对比组(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采取靳三针加点穴治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可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以及生活能力,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的预后。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偏瘫;康复疗法;靳三针;点穴;疗效
缺血性中风偏瘫是一种脑血栓或者由其导致的脑梗塞以及脑血管堵塞引发的偏瘫或者意识障碍疾病[1]。这种疾病一般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一般以男性居多。患者发病时,常处于静止环境,会出现头晕、单侧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2]。缺血性中风偏瘫对患者的最大影响是会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长期卧床,患肢得不到活动,会导致关节痉挛、变形以及肌肉萎缩。不但影响患者功能恢复,还有可能发生永久性功能障碍[3]。为此,对患者中风后偏瘫进行干预,帮助其进行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肢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4]。临床研究显示,中医针灸以及点穴疗法,通过对穴位进行刺激,可以显著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本研究对6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进行研究,对比分析靳三针配合点穴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起止时间为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入组60例病例均为本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将其随机排序后,双号位患者纳入对比组,将单号位患者纳入研究组,各组纳入病例30例。对比组,纳入男患者17例,女患者13例,患者年龄在20-75岁区间,均龄指数(58.58±2.50)岁,病程区间15-20天,均值(17.56±2.20)天。研究组,纳入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患者年龄在20-75岁区间,均龄指数(59.04±2.37)岁,病程区间15-20天,均值(17.44±2.18)天。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1)患者符合《各类脑血管病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缺血性中风偏瘫的诊断标准;(2)患者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中关于缺血性中风偏瘫的诊断标准。(3)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确诊。有肢体瘫痪、痉挛、肌张力增高等反应。
1.3 纳入标准
(1)经过中西医联合诊断后确诊患者;(2)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病程在6个月以上;(3)生命体征稳定、能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患者;(4)患者Brunnstrom分期在Ⅱ ~ Ⅳ期,Ashworth 评定瘫痪肢体肌张力在 1-3 级;(5)近期未使用镇静药物和肌松剂治疗患者。
1.4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重大器官或者系统疾病患者;(2)患有精神疾病或者意识障碍疾病患者;(3)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张力以及运动障碍患者;(4)需手术治疗患者;(4)中风偏瘫3次以上患者。
1.5 方法
1.5.1 对比组
对比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疾病分期进行治疗。(1)发病后,指导患者通过被动和主动的参与,提高患肢肌张力。及时调整体位,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2)发病后5天,开始采取抑制肌痉挛的训练,并促进分离运动恢复,使患肢开始主动活动。(3)发病后7-10天,开始协调性以及随意性活动,对上下肢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训练,抑制异常肌张力。(4)发病10-20天,通过抑制痉挛,提高运动控制能力以及精细动作,正常活动和运动和步行能力。运动强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每天30分钟。
1.5.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采用靳三针联合点穴进行治疗。(1)靳三针疗法。取穴。头针选择颞三针,体针选择:上肢偏瘫为极泉、尺泽、内关三穴,下肢偏瘫为鼠蹊、阴陵泉、三阴交三穴;对于智力障碍者,取智三针穴,口角歪斜取地仓、迎香、夹承浆三穴;失语取舌三针穴。其他症状可辩证分析后,对穴位进行加减治疗。采用0.32mm的一次性不锈钢灸针,从病灶侧取头针,以耳尖发际处2寸入第一针,由水平向两侧各1寸处取第2、3穴。入针时,快速小捻转,并采用平补平泻法运针。垂直刺入皮下后,直达腱膜,并转换15°方向运针,得气后,捻转30秒,约60-100次。其中分三次留针,每次留置10分钟。体针以不同偏瘫患侧穴位进针。进针后,透刺30-35mm。每周治疗5次,中间休息2天后继续。以3周为一个疗程。(2)点穴疗法。患者饭后休息1小时,开始点穴治疗。取患侧肢体穴位,主要是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诸穴(肩井、天宗、命门、腰阳光)等进行点穴开穴。每个穴位点压10秒钟左右。根据患者承受能力把握好力度。点按穴位时,按下去不动,保持反向垂直。缓慢加力,询问患者感觉。患者有疼痛感时,停止按压。按压10秒后,为患者轻柔穴位,帮助其促进血液流通,防止留下瘀斑。点按穴位完毕后,指导患者进行自由活动后,再间隔四小时,进行下一次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种康复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采用Ashworth 痉挛量表进行评估。显效:治疗后,患者Ashworth等级降低2级及以上;有效:治疗后,患者Ashworth等级降低降低1级以上,未达2级;无效:治疗后,患者Ashworth等级无变化。临床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1.3.2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估。评估工具为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FMA)。评估的内容包括:运动功能(最高100分)、感官功能(最高24分)、平衡能力(最高14分)以及关节活动范围(最高44分)。
1.3.3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评估工具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40分以下为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41-60分为中度功能障碍,患者部分生活自理,需要人从旁协助;60分以上轻度功能障碍,患者生活基本自理。
1.3.4 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评估工具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该量表总分为42分,分数越高,神经神经功能缺失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选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均数±标准差,即(x±s),检验方式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为[n(%)],检验方式为卡方检验。组间数据对比采用P值表示,当P值满足小于0.05这一条件时,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种康复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两种康复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对比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83.33%(25/30),研究组采用与靳三针联合点穴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96.67%(29/30),组间对比,研究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种康复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比较
组间比较,治疗前,患者运动功能、感官功能、平衡能力以及关节活动范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FMA评分均有所提升(P<0.05),研究组各项FMA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比较(x±s,分),n=3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比较
组间对比,研究组和对比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重度功能障碍患者和轻度障碍患者比例低于对比组(P<0.05),轻度功能障碍患者比例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比较[n(%)],n=30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比较
组间对比,研究组和对比组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比较(±s,分)
3 讨论
根据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显示,缺血性中风偏瘫是由于患者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后,对低级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能力和控制能力减弱,导致了患者出现痉挛性偏瘫症状[5]。从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要想在偏瘫后恢复肢体功能,就需要缓解痉挛,对肌张力进行改善,使其恢复正常的运动[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康复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对比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83.33%(25/30),研究组采用与靳三针联合点穴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96.67%(29/30),组间对比,研究组更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各项FMA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组间对比,研究组治疗后重度功能障碍患者和轻度障碍患者比例低于对比组(P<0.05),轻度功能障碍患者比例低于对比组(P<0.05)。组间对比,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评分高于对比组(P<0.05)。这说明,通过联合康复治疗,治疗效果比单纯进行康复治疗效果好。本研究对患者治疗一疗程的疗效进行了评估。对于缺血性中风偏瘫的远期疗效的影响,尚缺乏进一步的研究依据。在研究病例选择以及分析方法上尚有一定的缺陷,要想对靳三针联合点穴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疗效进行确定,需加强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徐世芬, 顾金花. 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16, 35(2):153-156.
[2]石新涛, 赵霞, 张利鑫,等. 消栓通络颗粒内服联合“靳三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J]. 重庆医学, 2017, 46(32):4574-4576.
[3]吕显林[1], 周花玲[2], 李冷媚[3],等. 丹红注射液配合靳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 22(24):3766-3768.
[4]李均平, 贺君. 靳三针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疗效与年龄关系的研究——基于观察性研究的Meta分析[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18(4):137-139.
[5]李芝芹, LiZhi-qin.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 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 2016, 14(5):366-372.
[6]袁嫣, 孙宇博, 冯涛珍,等. 中药结合针刺治疗肝肾亏虚型智力低下患者85例[J]. 吉林中医药, 2016, 36(11):1157-1160.
论文作者:梁坤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