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学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师说》里说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韩愈把老师的职能诠释得很清楚,更把“传授道理”放在教书过程的第一位。可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使学生成为讲道理、重品德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他们的人生观、道德品质观、人格形成观正处于发展阶段。在紧张的学习中,需要我们老师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明确的教育。所以,教师的每一节课就义不容辞地渗透着品德教育。一个好教师必须把“教书育人”作为宗旨,贯穿于课堂,落实于学校。所以,教是为了更好的学,养德是为了更好的教。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明白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何等重要。尤其是语文教师在品德教育方面占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更应该充分利用具有悠久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传承千古的人文精神,在每一个细节里展现自己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教师要想搞好品德教育,做到以下两点非常重要:
一、要跟学生诚挚为友
教师是雕塑家,他研究的是人,雕塑的是学生,因此人品教育就是首要任务。我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人,要尽可能地拉近心的距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基于他教导学生的道义上的权利,对学生怀着真挚诚恳的感情,这正是激励学生要实现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的生气蓬勃的力量。真正的教育者很少直接对自己的学生说:你们可要成为好人啊。学生是从教师深厚而真挚的感情中体会到他的善良用心的。每次跟学生们在一起聊天,不管时间长短,我的宗旨就是笑而谈心,绝不冷而说教,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里话,抱着理解的心情面对他们的抱怨、生气、发泄,适当地给他们一些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利用网络跟他们交往聊天。对待他们对别的老师或者同学的怨恨,我总是尽可能帮助他们舒解不快的情绪,用我的大度宽容、善解人意、与人为善的好心态感染他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最乐意用的方式就是讲故事,书本的,别人的,自己的……
时间与实践证明,寓教于乐,寓理于情,成效是明显的,使学生学会信任、学会尊重、学会做人。“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温厚而严格的、热爱美好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的公民,我们就应该真诚地对待他。”只要我们做到放下身段,多做心与心的对等交流,就能真正成为学生们可以信赖的有丰富知识的聪明的教育者、精神导师。
二、要善于言传身教
言传身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中最厉害也最容易见成效的重要手段。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连续12年荣登世界吉尼斯记录、全世界汽车销售第一的宝座,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演讲大师美国人乔·吉拉德说过:“一个人的人格可以从他的眼神、笑容、言语、热忱、态度显示出来。”这句话一直鼓励着我,面对学生,毫不吝啬笑容,展现自己的人格,是多么重要。学生善良人格、美好品德的养成是我们教师必须拿着铁锤不断捶打铸就的。
记得我所教的班里有一个男同学,据科任老师和同学们反映,他家很富有,一身名牌。也许家境殷实,也许家庭教育缺失,他对人不管谁都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沉默寡言,成天摆着一副藐视一切、不可一世的表情,可以说他连最起码的礼貌都没有。这样的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势必会成为有麻烦的人。我想我得寻找机会。终于有一天,他与我迎面匆匆而来,我立即停下脚步,笑盈盈地盯视着他。等他到我身边,我笑着开口道:“×××,你好!这么急,去哪儿啊?”他一愣,没料到我这么热情主动地问候他,脸上呈现出很尴尬的表情。他停下了脚步,瞄了我一眼,低下头,回我说:“我去见我妈,她在校门口等我。”“哦,好孩子,那快去吧,记得帮我向你妈妈问好啊!”他“嗯”完就要跑开,我拉住他,笑着重重地跟他说:“×××,一会儿见!”这时我看到了他咧嘴一笑,尽管不那么自然,但是很难得了。他的表情告诉我,他的心开始柔软了。随即,他也边跑开边跟我道别:“老师,再见,谢谢你!”声音弱小但很清晰。
一个笑容,一个“谢谢”,一个“再见”,换来冰冷面容的改变,换来温暖的回礼,我心里乐滋滋的。谁说他无礼、冷酷呢?也许是他自身优越感造成的吧,又或许是不习惯而为。总之,我用我的言谈举止感染他、影响他,这样的榜样作用,何乐而不为呢?但是,这只是小小的一个进步,我希望看到他更大的改观。当天下午,刚好我有他们班的课。讲课前,我就把上午的这件小事眉飞色舞地给全班同学描叙了一番,特别赞美该同学长得帅身材棒,声音有磁性很迷人,尤其是他懂礼貌、懂回报、懂尊重、懂感恩等等。一边有点夸张的表扬,一边笑着望向他,只见他微微低着头,满脸写着自豪与感激,笑意漾在他的嘴角。然后我热情地请他用最美的声音大声地朗读课文,让同学们全都惊讶而欣喜:原来他是真的很棒的!朗读结束,全班爆发出猛烈的鼓掌声。他的脸红润了,笑容更灿烂了。我的心里更得意了,原来我的这些轻易的小作为给他带来了如此大的转变。这更坚定了我的想法:身教胜过千言万语的言传。学生是璞玉,教师是雕刻家,我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可以影响他们的品性的养成。从这件小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言传身教是多么的神奇。
意大利诗人旦丁也告诫人们: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远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可见,教书育人应以德为先,教育学生懂得“富润屋一时,德润身一世,惟有品德,可以开成功之门,收成功之果”的道理。教会学生成为正能量的人,那才是我们教师最伟大、最幸福的事情。
论文作者:黄丽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
标签:学生论文; 品德论文; 教师论文; 自己的论文; 的人论文; 他们的论文; 人格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2月总第19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