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论文_赵友英

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论文_赵友英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加尤镇中心小学,533102)

摘要:教育行业新课程的改革使得教育模式得到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也成为教育中的一种手段,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为教师解决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中的图形教育着手研究,并对信息技术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引言

针对小学数学图形教学,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图形具体化,更加直观、简单地向小学生展示其中的概念与变化规律,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开展对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探究具有必要性。

1现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的具体情况

1.1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

虽然小学数学的教学体制已经进行到了很深入的改革,不过仍然没有确定很清晰的教学目标,应试教育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整个教学体系。在相关的图形教学活动中,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去记忆相关的公式。例如边长乘以四是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长加宽乘以二是长方形的周长等等。这样学生记住了公式,确实可以用很快的速度去解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问题,可是如果碰到了一些不规则的图形,他们就会感觉无从下手。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必要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这样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没有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想转化

在进行小学数学几个图形的教学活动中,转化思想可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小学生想要更好的应对相关的问题,就需要更好的转化思想,这样才可以快速又准确的得出相关的结果。还有很多老师完全没有意识到转化思想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也没有总结相关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例如老师在给学生讲“圆柱体积”这一部分的时候,里面有着具体的公式推导过程,而很多数学老师就是直接的带过,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转化思想的过程,应该加以重视。

1.3没有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也需要更加优秀的人才。在现代的社会,学生只有具备创新的意识,才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几何图形教育的时候,往往会把大量的时间放在让学生掌握相关解题方法上面,这样学生就会陷入到题海中去,而无法真正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就不会主动去思考,去反思,自然也不会应对多种角度出现的数学问题。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2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2.1针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空间和图形的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察,图形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观察图形。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图形教学,通过信息技术将静止的图形动态化,从而方便学生对图形的变化和特点进行有效观察,使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学生的积极配合也会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顺利。例如教师在进行旋转和平移知识的教学时,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比较抽象画,学生不容易理解其中的原理,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旋转和平移的具体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平移和旋转的动态过程了解移动距离和移动方向的具体含义,这种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态图形进行深入思考,从而降低了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难度。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在学习时的注意力,降低教师教学的难度,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效率得到提升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针对图形教学中的动态教学

教师在进行图形教学时,传统的图形教学模式中都是教师用测量工具在黑板上画图,通过板书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清楚明白,但是如果涉及动态图形的教学,教师就只能用讲解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抽象思维去联想,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由于枯燥的教学而失去兴趣。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正好解决了教师的这一难题,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动态图片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再加上老师在旁边的解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信息技术可以将老师很难用语言和文字讲清楚的概念进行具体化以及形象化的动态展示,通过将图像与数字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掌握物体的变化以及运动趋势,通过动态模式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直观的领悟到教学的重点,将之前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求知,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和分析使学习的难度降到最低,加强学生对学习的理解能力。

2.3针对教学难度

小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有过图形的了解经验,但几何图形作为立体图形所具备的抽象特点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弄清楚的,因此在面对更复杂的图形时就会混淆各自的概念。教师在进行图形教学时,为了解决学生抽象思维的问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图形,通过用不同的颜色对图形进行标记,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弄清楚几何图形的原理并激发学生对图形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加强的课堂听课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图形的轴对称教学时,课程教材中的图形并不能让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图形的特点,容易使学生跟不上教学进程,这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进行演示,从而避免因为学生抽象思维不够而造成学习进度慢的现象,并且老师可以从网络中找到生活中的非对称图形以及对称图形,通过列举的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

2.4针对情境教学

在进行数学图形课堂教学时因为几何图形本身属于立体图形,因此可以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将图形显现出来,动态图形模式可以将图形多变以及灵活的特点进行直观显现,教师可以通过进行情境教学的方法通过动态情境的创建动态情境,使学生能够发动思维跟上教学,为学生空间观念的提高打下基础。小学生在面临图形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中的动画形式帮助小学生理解几何概念,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良好发展。但是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既不能取代教师成为主体也不能过分依赖,教师需要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将情境进行灵活转换。

2.5针对练习方式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难免会遇到让学生当堂做练习的情况,一旦遇到改错题、选择题等练习量大的习题时,由于这种习题具有量多、内容不复杂以及枯燥的特征,因此老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协助练习,还可以在习题中加上应景的卡通形象或者让人放松的音乐,让学生看着屏幕进行练习,通过创建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的完成练习任务,这不仅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并且从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课上的学习效率。

2.6注重多媒体动态演示,优化教学效果

从平面到立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动手操作,但是他们的空间思维处于萌芽阶段,直观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在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动手操作活动,将操作、观察、讨论活动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培养技能。但是要高质量地完成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单是靠动手操作是难以实现的,必须要借助多媒体把静态的教材内容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化平面为立体,让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几何图形的教学策略有很多,但不管是哪种策略,只要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策略,都是好的教学策略。教师只有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高涨,教学效果才会理想。

参考文献

[1]张之福.信息技术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应用研究课题成果[J].科技视界,2013(6):135.

[2]李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8(10):104

[3]刘艳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的应用[J].读书文摘(中),2018,000(009):P.133-133.

[4]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广角”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张立新.华夏教师.2017(22).

论文作者:赵友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图形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论文_赵友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