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玉门市妇幼保健站 邮编:735211
摘要:宫颈炎是常见的妇科炎性疾病,好发于20~40岁的育龄期女性。随着对病理生理学不断深入的理解,医学界对宫颈炎的理解与诊断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最初诊断急-慢性宫颈炎(后者包括宫颈息肉、宫颈糜烂、宫颈纳囊),到后来的黏液脓性宫颈炎,再到现在的宫颈炎及相关疾病。然而直至目前,国内对宫颈炎的诊断和治疗尚无统一的共识发表,本文旨在介绍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关于宫颈炎症的诊治规范,以及对宫颈炎诊治的最新理念。
关键词:宫颈炎 疾病 诊治 对策 分析
1、宫颈炎的病因
在宫颈炎患者分离致病原微生物时,最典型的是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也常合并毛滴虫和生殖器疱疹病毒[尤其是原发性单纯疱疹病毒-2(HSV-2)感染]。然而,大部分的宫颈炎患者,并无病原体分离,尤其是近期获得STD相对危险性低,年龄超过30岁的女性。有限的数据显示经常灌洗阴道可导致尿道支原体(M.genitalium)和细菌性阴道病的感染和宫颈炎。经反复的抗微生物治疗后宫颈炎依然持续存在的原因尚不清楚,因为多数持续存在的宫颈炎并非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感染复发及再感染,其他因素如持续存在的异常阴道菌落,阴道灌洗,或其他类型的化学刺激物,或在移行区存在特发性的感染(idiopath?ic inflammation)均可能导致宫颈炎的反复发作。
2、宫颈炎的诊断标准
因为宫颈炎可能是上生殖道感染(如内膜炎)的体征,所以以宫颈炎为就诊原因的患者需除外盆腔感染性疾病,应该使用最敏感及最特异的检查方法检测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感染。宫颈炎的患者还需评估是否有细菌性阴道病和毛滴虫感染,如果有阳性发现,应该进行治疗。显微镜对于毛滴虫检测的敏感度相对较低,约50%,有症状但显微镜检阴性的宫颈炎患者应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培养或其他方法。对于支原体尚无标准的诊断检测。2010年美国CDC推荐的宫颈炎诊断标准为:(1)肉眼可见宫颈管流出或棉拭子有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通常被称为黏液脓性宫颈炎或宫颈炎)。(2)持续的宫颈管出血,易由棉棍轻柔地通过子宫颈口诱发。两个体征可单发或同时发生。宫颈炎常无症状,但有些女性主诉阴道分泌物异常和月经间期出血(如性交后出血)。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白血病计数>10个/高倍视野与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感染相关。若没有感染阴道炎,白带检查也许是宫颈感染的有阴性预测价值的敏感指标。尽管有些专家提出,宫颈内革兰染色白细胞增多对宫颈炎有诊断价值,但尚未达成共识。此外,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的检测率较低,对宫颈炎的阳性预测值并不高。尽管如此,仍有超过一半的患者没有明确的病原体检出,患者有阴道菌群失,宿主伴有白塞综合征等免疫系统疾病,或长期接触工业化学品,可能是导致无典型病原体检出宫颈炎发生的高危因素。
3、宫颈炎的规范化治疗
以往对宫颈炎治疗的研究主要针对慢性宫颈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进行局部物理治疗或抑菌治疗,强调治疗前行可靠的病理学检查排除癌变,以及尽量避免对未生育女性宫颈进行物理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糜烂病灶面积变化评价治疗有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目前的观点认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为生理现象,所以并不需要特殊治疗。由于大部分宫颈炎患者的发病机制是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等病原体引起,所以对于宫颈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原体进行局部或者全身药物治疗。而对于经验性用药或是等待病原学诊断后再用药,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美国CDC推荐对于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包括(1)小于25岁。(2)多性伴或新性伴。(3)无保护性行为等],特别是没有随访条件或非敏感方法(非核酸扩增技术)诊断的患者,应给予经验性治疗。若淋病患病率>5%(低龄人群及特殊机构居住人群),应同时行抗淋病奈瑟菌治疗。对合并阴道毛滴虫病或细菌性阴道病者,应针对性治疗。对未行经验性治疗的宫颈炎患者,在初评病情后应根据沙眼衣原体和淋病奈瑟菌的敏感试验结果(采用核酸扩增技术)决定采用何种治疗。
妇女生殖道感染为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本地区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中宫颈炎的发病率位居生殖道感染的首位,病原微生物感染为诱发宫颈炎的主要病因,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均为引起宫颈炎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我们对 NG、CT、UU、HPV、HSV - 2 几种常见病原感染进行统计分析,UU、HPV、CT 在本地区感染较为多见,尤其高危型 HPV 感染值得引起临床的关注,长期高载量高危型 HPV 病毒感染为宫颈癌发生较为明确的高危因素,HPV、CT、NG、HSV -2主要通过性传播,UU 可为生殖道黏膜的正常菌群,随自身抵抗力下降及性活动的增加,引起慢性宫颈炎的几率出现上升。多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较为常见,其中 2 种病原体复合感染占 37. 4%,3 种病原体复合感染占 6. 9%,相对于单一病原体感染,复合感染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在不同严重程度的宫颈炎症,复合病原体感染与单一病原体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数据支持上述观点。慢性宫颈炎在 30 岁以后发病几率大幅上升,其中40 ~44 为高峰,其发病率为 30 岁以下的63 倍,我们的研究人群选择育龄妇女,符合上述观点,有流产史患者患慢性宫颈炎几率增大,流产及侵入性操作易造成子宫颈损伤,增加病原体感染几率,文化程度为慢性宫颈炎的保护性因子,随文化程度的升高,患慢性宫颈炎几率下降,高文化层次相关防护知识了解较多,普及宫颈炎相关保健知识对宫颈炎防治的重要性。
4宫颈炎治疗后的随访
宫颈炎治疗后建议进行随访。在治疗后6个月内沙眼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重复感染较多见,故对症状持续存在者建议进行重新评估。因此,无论其性伴是否治疗,对所有感染沙眼衣原体或淋病奈瑟菌的患者,建议在治疗后3~6个月内进行重新筛查。
5、结语
综上所述,本地区慢性宫颈炎发病现状不容乐观,多种病原体复合感染较为常见,慢性宫颈炎与年龄、文化程度、流产史相关,积极开展健康普查和普及相关知识对宫颈炎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早期诊断、规范的治疗为有效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曹桂霞,张贵锋,周利萍 . 在某地区开展宫颈炎病原学研究的可行性探讨 〔J〕. 中国医药指南 . 2012,10 ( 33) :680 - 683.
2 王爱婷,郑国华,董天亮,等 . 618 例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者病原学检测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 . 2006,21( 19) : 2722 -2725.
3 乐杰主编 . 妇产科学 〔M〕. 第 7 版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86.
论文作者:刘长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宫颈炎论文; 病原体论文; 淋病论文; 宫颈论文; 衣原体论文; 患者论文; 沙眼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上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