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红伟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 236000
摘 要:中学物理教学方法虽然种类繁多,但却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含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要解决的任务也是多方面的,所以单一的教学方法是难以有效地完成教学目的与任务的。因此,为有效地完成中学物理教学,就需要我们能正确地选择,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新课标下的今天,更需要老师对各种物理教学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贯彻。为此,本文将对中学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作以阐述,并深入讨论这几种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讲授法 讨论法 自学法 练习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尽管它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在今天,仍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讲授法在具体的运用时,常常辅以实验向学生讲授知识。其特点是主要通过教学语言适当地辅以其他手段(如利用演示实验、实物挂图等)使学生掌握知识,启发学生思维,发展能力。在讲授活动中教师应掌握下列基本条件:
1.教师要熟悉并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
2.教师讲授时,要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使学生能注意听讲。
3.教师讲授的内容要富有启发性,有时要穿插使用一点其他教学方法,相互结合起来。
4.教师讲授时要注意自己的仪态,既不可举止生硬,也不宜手舞足蹈,仪态要自然大方。
5.教师讲述的声音要清晰,音量适当,有抑扬顿挫,并富有情趣。
6.教师讲授的速度要适当。速度太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不易理解消化,速度过慢,则容易倦怠,分散注意力。重要问题要稍做停顿,给学生思考或记笔记的时间,简易的问题可以讲得快些,对一堂课快慢时间利用预先要统筹安排。
7.讲授使用的语言,要能被学生所接受。要适合学生既有的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对新出现的术语,要先做好解释。讲述要有系统,有条理,逻辑严密,用词准确恰当。
二、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自发表意见,集思广益,以进行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教学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讨论法是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有效结合途径。课堂讨论有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又能够让学生在共同讨论中,撞击出思维的火花,点燃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要提出讨论的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或参考材料,或进行调查访问,认真准备讨论意见。讨论时,要善于启发引导,既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意见,又要抓住问题的中心,把讨论引向深入。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总结,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要进行辩证的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三、自学法
“给人一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因此,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由此可见,在学生应具备的一切能力中,头等重要的是自学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为今后的独立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发展创造性思维,获得知识再生产能力和一变应万变的能力。所以,自学能力是成才的必要条件。“自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目的在于不仅传授知识还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挖掘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和“我会学”。
四、练习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遵循认识规律,通过听觉、视觉来领会和感知教师讲授的知识外,更主要的是通过各种练习来进行学习掌握所学知识。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自身思考实践来掌握知识、方法与技巧。
首先,要体现例题编排的逻辑特点。一般地讲,教学中的法则、公式等数学规律是通过一个或几个例题来概括归纳的。一般这几个例题相互有所排斥,但又属同一题种,均为归纳“结论”所必需的“前提”,教学时不能随意颠倒例题与结论间的次序。揭示规律后的例题,不少是规律的演绎性题目,教学时要有演绎的意识。一要有教学意识,诱导学生的演绎方向,当学生的思路进入了运用所学规律计算的轨道后再出示例题。
其次,要有规范训练意识,使学生在严格的训练下,不断完善演绎的能力。可在例题出示后,按演绎的程序进行教学,如先审题,弄清题类、特征等,再回顾这类题的计算法则(或公式等)是什么,最后要求学生说说根据法则怎样算。让学生用语言外化思维过程中,要尽量按“大前提(规律)——小前提(题目)——结论(即怎样算)”的逻辑程序表述,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再次,要发挥例题的教学、教育功能。其中包括:一要发挥例题的示范功能;二要发挥例题的导向功能,例题教学必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所“辖”范围内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正确的“导航”引路作用;三要发挥例题的品德熏陶功能,不少例题含有品德教育因素,我们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渗透。
论文作者:董红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学生论文; 例题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规律论文; 能力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