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世界道德与道德教育_道德教育论文

世纪之交的世界道德与道德教育_道德教育论文

世纪之交的世界道德与道德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道德教育论文,道德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道德和道德教育问题在各国受到前所未有的普遍关注,成为人们广泛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道德在社会发展中地位的重要性与当前世界道德缺失的严重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一方面,道德在当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成世界。”没有道德的支持,人类社会就无法生存下去,更不可能得到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的道德状况却远远不能令人满意。现在道德缺失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关注道德、重视道德教育,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关注道德,实质上就是关注人类自身的命运和前途。人们对道德问题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并对道德教育予以高度的重视,这正是人类未来希望之所在。

一、道德危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现实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汤因比在《人类文明的困境》一书中指出:“人类物质文明愈发展,对……正义、良善等美德的需要也愈为迫切,这样物质文明才能有益于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心灵尚未发展到驾驭物质文明的水平;尤其是现今的道德真空比过去任何时代更恶化。”汤因比对人类道德现状的评价并非夸张,也非凭空猜测。许多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1990年6月29日)将90 年代的美国青年称为“漠不关心的一代”,他们只强调权利而忽略了义务;英国三分之二的青年人道德观念模糊,分不清对错,不知道该相信谁或者把谁作为榜样;法国的《新观察家》周刊(1994年10月5 日)刊出尼古拉·莱博维茨等题为《处境不利的一代》的文章,称法国青年为“被牺牲的一代”,他们昏头昏脑、吸毒、搞打砸抢、搞自我破坏;德国《明镜》周刊(1994年9月19 日)刊出柯尔德·施尼本题为《一群难办的工作对象》的文章,称德国青年为“迂菲士”(Yuffies),即不成器的人, 或“一代未知数”;俄罗斯学者鲍里斯·德拉普金认为,俄国儿童一代在性格方面形成了病态的劣性:残忍,好撒谎,有怨恨心理,对什么都无所谓。(注:王冬桦《东西方道德教育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为了说明问题, 我们这里选择世界道德危机的若干方面作进一步的分析。

1.犯罪率上升。犯罪是道德沦丧的表现,而犯罪率的上升则无疑表明道德水平的下降。在当今世界,犯罪率居高不下,甚至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据美国司法部司法统计局1997年6月22日公布的数字,1995 ~1996年,美国监狱在押犯人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多。到1996年6月, 全国监禁的犯人约160万。美国监狱人满为患,监禁人数近10 年来以平均每年增加8.1%的速度递增。据统计,至1996年6月,各州监狱超负荷16%~24%,联邦监狱超负荷25%。美国青少年犯罪现象也十分严重,其中有相当数量是性质严重的强奸、抢劫,甚至谋杀。美国联邦调查局的一项统计结果表明,1995年美国共有2560名未成年人因谋杀或杀人而被捕入狱,其中346人的年龄甚至还不满15岁。

日本青少年犯罪现象同样很严重。1996年10月14日,法务省公布了汇总当年一年的犯罪动向的犯罪白皮书。据白皮书称,少年的恶性犯罪趋势明显。1996年被拘捕的少年刑事犯的人数比1995年增加了3140人,达到196448人。每千名10~20岁的青少年人口中的犯罪率为12.6,比前一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据东京警察厅公布的调查表明,1997年, 日本少年行凶的案件达431起,比上年增加了30.2%,比5年前增加了65%。这一年日本因触犯刑法而被劳教的少年达15万多人,其中有杀人、放火、抢劫等行为的少年犯2623人,创下了20年来的最坏纪录。

在德国,据1998年3月19日的《法兰克福汇报》报道, 德国的少年犯罪活动达到新的高峰。德国各州内政部主管机构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1997年德国总共有14.3万多年龄不到14岁的男女孩涉嫌作案。德国儿童救援组织说,德国1997年的少年犯罪活动比1996年上升了8%, 超出了1992年少年犯罪案件的80%。(注:瞿卫星《家庭暴力的心态分析》,《心理与健康》1997年第3期。)

2.毒品泛滥。毒品泛滥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害之一。现在全球每年非法毒品交易额在8000亿到1万亿美元之间, 相当于世界贸易总额的13%,成为仅次于军火的世界第二大贸易。

据联合国国际麻醉品管制局公布的数字,世界上目前吸毒人数已超过5000万,全球每年因吸毒而死亡的人数在20万以上。毒品蔓延的范围已扩大到五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当前世界上几乎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摆脱毒品之害。据总部设在里斯本的欧洲毒品以及吸毒者监测中心1997年10月初公布的一份报告,在欧盟各国中,青壮年吸毒者占总人口的比例情况如下:希腊6%,法国15%,西班牙为20%,英国为30 %。最新的调查显示,美国经常性吸毒者在1280万人左右,占12岁以上人口的6%。1997年发表的年度调查报告表明,美国高中生吸毒人数连续8年增长,目前已占15%以上。吸毒者的年龄呈不断下降趋势,在11岁的孩子中,吸毒人数4年内增长了近3倍。日本的吸毒、贩毒事件近年来也呈急剧上升趋势。据日本警察厅调查统计,1996年全国共发生吸毒事件26624起,比上一年增加13.8%。被检举的吸毒者人数,1995年为1.9万人,1996年超过2.1万人。在菲律宾,据有关部门统计, 全国每年的毒品交易量高达100亿美元,相当于国家财政预算的一半, 吸毒人口估计在170万左右。

3.性混乱。自50、60年代出现“性解放运动”以来,性混乱现象有日益加剧的趋势。美国的两性关系混乱现象一直比较严重。在不少青少年中间,早熟代替了天真,色情淹没了纯洁,乱交取代了爱情。1982年约翰·坎特纳等人的调查表明,15、16、17岁少女分别有20%、33%、43%有性行为。美国“双亲计划联合会”有报告指出,在全国13~19岁的青少年中,五分之二的人有过性体验,首次性体验的平均年龄为16岁。1996年有约100万少女怀孕,其中有44万人堕胎,56万人生育。

在日本,1996年警方抓获了5481名不足18岁的卖淫女,比上一年增加了38%。这个数字比实际情况要少得多。据东京一位社会学家估计,日本各地有8%的女学生与淫业有染, 在一些不以升大学为目标的学校里,这个比例更高。

4.家庭暴力严重。这里所谓的家庭暴力主要指丈夫对妻子实施暴力的情况。据联合国统计署1995年的统计,世界部分国家曾受到婚姻暴力的妇女百分比分别是:新西兰17%、荷兰21%、比利时25%、加拿大25%、美国28%、韩国38%、马来西亚39%。(注:见许启贤《关于当前道德“滑坡”、“爬坡”问题的辩析》,《高校理论战线》 1994年第6期。)另据联合国家庭暴力研究组织报道:在接受调查的日本妇女中,有约59%的妇女受到丈夫在身体或性方面的虐待。在其它发达国家,虐待妇女的情况也相当普遍和严重。(注:董爱武《市场经济呼唤道德》,《社会》1995年第11期。)

美国女学者黛安娜·拉塞尔在1982年发表的《婚内强奸》中指出,已婚妇女中有14%至少有过一次被丈夫强奸或强奸未遂。哈斯在《人与性》一书中指出,10%的美国女子有过被自己丈夫或同居者强奸的经历。英国性心理学家艾理斯认为,婚姻内的丈夫强奸妻子的数目,远远超过社会上一般认为的强奸案。

5.环境破坏加剧。西方学者罗伯特在《如何拯救世界》一书中深刻地警示我们:“地球是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能够维持人类生命的唯一星球。但是,人类活动却逐渐使得地球很难适合人类继续生活下去。”事实的确如此。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确实非常严重,涉及的范围也很广。(1)大气污染。据有关调查, 全世界由于燃烧石化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多达210亿吨。现在约有9.9亿人仍然生活在二氧化硫浓度超标的环境里,约有10亿多人生活在颗粒物超标的环境下。(2 )水污染。每年经各种途径进入海洋的废水、废弃物、溢油、有毒化学品与日俱增。海洋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些国家倾泄废弃物、排放污染物的场所。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有1000多万吨、 汞1万多吨、铜25万余吨、锌390多万吨、铅30多万吨。另外, 全世界每年从船上扔进大海的塑料集装箱达18.25亿个、塑料包装物2.2万吨、塑料网绳和救生衣13.6万吨。(注:邵道生《道德滑坡论——与“道德爬坡论”的商榷》,《民意》1995年第3期。)现在世界上有12 亿人无法获得干净的水供应。(3)森林破坏。目前地球上每年大约有113亿平方米的森林在消失。据预测,在本世纪末,世界森林面积将减少18亿公顷。由于森林被砍伐,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将有5%~15 %的物种灭绝,即一年可能失去1.5万个物种。(4)水土流失。由于无计划的开垦和植被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据估计,每年从世界耕地上流失的表层土壤达250亿吨,还导致了江河、湖泊和海湾的淤积。 一句话,由于人类的破坏,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正面临着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威胁。

二、道德滑坡:当代国人的道德失衡现象扫描

我国的道德现状如何?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概括地说,主要有“爬坡论”和“滑坡论”两种对立的观点。笔者同意“滑坡论”的观点。认为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是处于滑坡状态。近年来各种传媒的分析报道及有关的调查结果,有力地印证了这个结论。

先看传媒的分析报道。这些年来,我们从种种传媒不断听到和看到关于道德滑坡与失落的批评报道。仅从报刊上就出现了大量这方面的文章,如《救救道德》、《道德在“哭泣”》、《当代中国道德观念大错位》、《警惕道德冷漠综合症》、《市场经济呼唤道德》、《道德“滑坡”与商品意识泛化》等等。在《救救道德》一文中,作者从社会道德和人格道德两方面阐述了中国当代道德的沦落现象。在社会道德中,正义不存,卖身求富,拐卖妇女,污染环境;在人格道德中,制假售劣,招摇诈骗,高价宰客,失职渎职,贪财受贿,欺上压下。《道德在“哭泣”》一文指出,当前出现了“道德虚空状态”,出现了“一系列道德失范现象”。诸如“以权力为中心、以权力为交换追逐个人利益”的“老虎现象”:电老虎、水老虎、路老虎;处处收红包的“红包现象”;公费吃饭、抽烟、旅游、出国、跳舞、甚至嫖娼的“公费现象”等等。还有“以追逐金钱为目的而不择手段的现象”:贩毒吸毒、卖淫嫖娼、假冒伪劣、拐卖妇女儿童等等。(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154页。)在《市场经济呼唤道德》一文中,作者指出,在令人目弦、使人神迷的拜金狂潮冲击下,某些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扭曲了,某些“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宗旨淡化了。此外,社会上出现的卖淫嫖娼、走私贩毒、钱权交易、巧取豪夺、损公肥私、偷税漏税等现象,无一不是道德滑坡的表现。(注:董爱武《市场经济呼唤道德》, 《社会》1995年第11期。)

再看有关的调查结果。在人们的心目中,社会风气主要指的是道德风气。那么,当今的人们是如何评价社会风气的呢?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在1993年进行了“改革的社会承受力”的社会调查,关于我国社会风气的评价,2351人的回答只有14.7%的人表示“满意”,表示“说不清”的有11.8%,表示“不满意”的有73.4%。

1994年夏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实施了一项全国规模的青年发展状况调查。其中,在对当今社会道德风尚的问题上7000人中有11.36 %的青年认为“相当严重”,有46.29%的人认为“比较严重”, 认为“说不清”的占13.1%,认为“有所好转”和“大大好转”的只有29.26%。(注:邵道生《道德滑坡论——与“道德爬坡论”的商榷》,《民意》1995年第3期。)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道德问题”调查组的调查显示出同样的结果。调查中在回答“您对当前的道德水平总体看法怎样”的问题时,认为“好或较好”的占23%,认为“一般”的占40%,认为“差或较差”的占36%。(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道德问题”调查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状况及其建设》,《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人际关系是社会风气、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社会的人际关系现状如何?请看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与《三月风》杂志所作的一次统计性调查。该调查手段用的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调查网,覆盖地区人口约6亿,共获80万个数据,全部由计算机分析处理。 调查的结论是“公众对当前中国社会人际关系调查的所有项目(人际关系的性质、特点、交往原则、发展趋势和社会后果)综合打分为39.6分,远远低于一般人认可的及格线。调查报告在作总体性评述时用了两个很形象的词:被调查者说,中国人际关系出现了“滑坡”;调查者则说,这是民意向我们亮起了“黄牌”。

这些调查数据说明,人们对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状况是不满意的。第一个调查有四分之三的人对当前社会道德风尚表示“不满”和“严重不满”,第二个调查显示“不满”和“严重不满”的也超过了一半,第三个调查虽然明确表示不满的不到一半,但肯定的评价却不到四分之一,第四个调查对人际关系的现状给了很低的评价。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道德滑坡并非某个人或少数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多数人的真实体验。任何一个不抱偏见的人都会承认,当前我国社会道德失落现象是严重的,而且是全面的。为了对问题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这里选择国人道德失衡现象的若干方面作进一步的阐述。

1.拜金主义盛行。拜金主义是一种把获取金钱视为生活最高原则的人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现在一些人的是非观念、荣辱观念已完全被金钱所左右,以金钱为转移。近年来甚至曾多次出现在他人突陷险境的生死关头,为了金钱而冷酷地见死不救的现象。

2.青少年犯罪上升。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1980年全国刑事犯罪人数为59万,其中青少年犯罪人数36万(指14~25岁,下同),占60%。青少年犯罪人数中,未满18 岁的少年罪犯为12万人。到1995年,全国刑事犯罪人数达145万人,其中青少年犯罪人数82万多人,占56%。青少年犯罪人数中,未满18岁的少年罪犯有17万多人。从1980年到1995年的16年间,青少年犯罪增加127%,未满18 岁的少年犯罪增加41%。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青少年犯罪除了犯罪率大幅度上升外,还出现了低龄化、团伙化、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等许多新的特点。

3.吸毒贩毒猖獗。80年代以来,吸毒贩毒在我国死灰复燃,并逐渐猖獗起来,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据近几年统计,我国仅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每年都有增加,1991年为14.8万人,1992年25万人,1994年37万人,1995年52万人,1997年54万人。按国际上对吸毒人数的统计惯例,全国吸毒者至少有210万人。1997 年有吸毒问题的县市已占全国县市总数的70%多,达2000个左右。 其中吸毒人员百人以上的县市有720多个,千人以上的县市有140多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吸毒者中, 青少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不少地方公安机关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占了80%以上。

4.冷漠心态。近年来,在身处危境者的面前表现冷漠、麻木,充当看客的事例频繁地出现。据统计,从1986年到1994年底,仅全国各新闻媒体披露的麻木不仁、见死不救的事件就有1000多起。现如今,不少人感叹“人心薄如纸,世态冷如霜”,可一旦自己遇见别人急难,不见得就肯伸出救援之手。大家都只愿人助而不愿助人,社会冷漠自然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5.社会公德失落。现在相当一部分人对社会公德缺乏应有的认识,更谈不上自觉地遵守。破坏公共财物、将公共财物据为己有,这早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如到1996年底,北京2500多部投币电话中,有三分之二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人为损坏;河南商丘街道旁边摆放的500 个垃圾箱,仅半年时间就被毁坏380多个。在许多旅游景点, 乱刻乱划现象严重,如北京八达岭长城,乱刻乱划已使长城内墙、烽火台等遍体鳞伤,面目全非。1996年以来,石家庄、呼和浩特、天津等城市曾多次出现市民哄抢鲜花、观赏用红伞事件。此外,破坏环境问题也较突出。现在我国占半数的河流、四分之一以上的湖泊、三分之一的水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500多座城市,大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不到1%。全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导致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 三分之一的耕地受水土流失危害,每年有2100平方公里沦为沙漠。

6.职业道德下滑。限于篇幅,这里主要论及干部道德和商业道德问题。在当前,干部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很多,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腐败。虽然反腐败的工作几年来一直未松懈,但领导干部违纪案件却仍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1994年到1996年,全国的违纪立案数分别是142016、155485、168389件,年均增长率超过8%。与此同时, 被处分的县处级以上的干部也逐年增加,这三年的人数分别是3854、5333、6358人。有些腐败现象呈现出集团化和高层化发展的趋势。案件中所涉及的人数越来越多,有的涉及几十上百人;涉及的金额也越来越大,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的案件时有发生。

商业道德方面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假冒伪劣商品泛滥。1997年初,由国家统计局等六部委主办了中国职工生产进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996年1~11月,全国城市有24.4 %的家庭消费者权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涉及的消费者达5000万人以上,其中受到伪劣产品侵害的占93.9%,约4700万人。受到侵害的消费者中,43.6%的消费者同时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和人身伤害,约为2180万人。在受到人身和心理伤害的消费者中,80.5%的家庭遭受过严重的心理伤害;17.9%的家庭发生过家庭成员轻伤;1.6%的家庭发生过家庭成员重伤、致残、 毁容、死亡等严重人身伤害。

此外,医务人员的医德、教师的师德及艺术工作者的艺德问题也是人们谈论、批评较多的问题。医务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而将手术做错,教师体罚学生,演艺人员搞假唱、罢演以及在出场费上漫天要价等事件,近年来屡屡出现。

7.家庭道德衰落。家庭道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等内容。从实际情况看,当前我国的家庭道德还存在不少问题。许多事实说明,不能善待自己父母的人并非个别现象。有资料表明,全国相当一批老人,尤其是许多农村老人(并非五保户),其晚年的生活甚为不妙。有些人辛苦一辈子哺儿养女,到老来却无一儿女肯尽赡养义务,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后,连吃饭都成问题。

在夫妻关系上,暴力问题值得重视。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通过中央电视台调查咨询中心的全国调查网络在1996年3月底至4月初进行的一次样本容量为4000余人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19.4%的城市妇女挨过丈夫的打,而农村妇女挨过丈夫打的比例则达38.7%。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银河博士等人的最新调查,北京市8 个区样本显示,丈夫有打妻子行为的占21.3%。

以上所述说明,道德水平下降是我们应当正视的客观现实。我们不能说上述事实是不必挂怀和忧虑的“表面现象”。勇于承认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强化德育:国际社会重振道德的一致行动

当今世界严重的道德危机,已引起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并纷纷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重振道德。其中加强道德教育被看成是重振道德的基本策略。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视,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致行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组织编写的一系列重要著作,一直把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学会生存》(1972)指出,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1987)认为“教育能够而且应该在发展伦理、培养未来社会必须的性格、品质方面负起责任”。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96)要求“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 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题为“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在讨论分析21世纪人类面临哪些挑战的问题时,被列为第一位的是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并因此将会议主题定为“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会议号召人们学会关心,关心个人、他人、群体、全人类;关心社会、经济、生态、全球生存环境;关心真理、知识、学习等生存技能及其人道取向。因为,只有关心才能较好地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本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组织和当今世界各国及地区也都十分重视德育问题,表现出对德育改革和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在各种教育改革的讨论中,德育问题始终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第40届国际教育大会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都强调要对学生加强道德、伦理、纪律和价值观教育。

现在许多国家、尤其是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为了使国民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克服发达的生产力和高度物质文明与国民的精神道德水平不相协调的矛盾,提出应当在思想道德教育上进行一次革命,把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作为面向21世纪教育的重要目标。日本、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国政府,已拨出相当数量的专款,资助道德教育的调查和计划研制工作。一句话,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加强和完善道德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动向。为了对这种动向有一个更具体的认识,这里再简要介绍几个国家的有关情况。

1.美国。80年代以来,道德教育已引起美国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极大重视。前总统里根、布什等多次发表演讲和文章,强调道德教育在美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现任总统克林顿于1994年3月签署了由众、 参两院通过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把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的教育,定为国家八大教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他在1997年2月4日的国情咨文中又特别强调,要恢复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从培养人开始抓起,学校必须进行品格教育,必须把美国儿童培养成为好公民。他还建议国会拨出专款,加强学校的品格教育工作。

近年来,加强对年轻一代的道德教育也成为美国社会各界的一致呼声。1990年美国33位大学负责人在《致美国第41届总统的建议书》中指出:“重建失落的传统价值和道德行为”,是美国进入下一个世纪之际将面临的五大挑战之一,强调“道德教育可谓最本质的目的”。1992年春天,美国一些行政组织与研究机构共同拟定一份《阿斯彭品格教育宣言》,呼吁学校恢复传统的品格教育模式,认真向学生传授“尊重、责任心、可靠、关心、公平、正义、公民美德与公民素质”等核心价值观。1993年2月,一个全国性的品德教育联合会成立, 其中心工作是“在我们的青年中发展公民美德和道德品质,使我们拥用一个更富怜悯与责任心的社会”。

2.英国。前不久,英国教育部颁布了《道德教育大纲》,规定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授道德价值观。英国政府近日又宣布,要加强学校道德教育,推出包括向学生灌输传统的家庭观念和婚姻观念在内的新的教育法规,并将其列入学校课程内。为提倡道德教育,英国教育就业部还成立了由100多名成员组成的研究小组, 并发表了一份有关道德教育的咨询建议书。建议书充分肯定了教师向学生灌输道德标准的责任。除政府外,英国社会各界对道德教育也很关注。英国全国课程委员会主席大卫·柏斯卡指出:“教育不能与道德相脱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约克大主教约斡·哈勃克博士强调:“把道德教育列入学校课程仅仅是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在学校创造一种鼓励诚实、尊重别人的氛围。”

3.日本。近年来,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也是日本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同时成为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一直是按照“智、德、体”的顺序来排列教育的组成部分的。但临时教育审议会(日本总理大臣的咨询机构)已于1984年将其改为“德、智、体”的顺序,将德育放在第一位。1989年,日本召开了有中小学校长和地方教育委员会有关人员参加的“加强道德教育全国大会”,大会提出,德育工作是关系日本21世纪命运的关键,认为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是当务之急,要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并且提出了加强学校德育的关键措施。现在文部省实行的新的学习指导纲要中已经充实了有关公民道德的科目和内容。同时,日本政府已专门拨款用于改善和加强德育工作。

4.新加坡。面对西方一些不良思想带来的种种影响,新加坡的前任和现任领导多次发表讲话阐明自己的观点,强调东方传统美德的重要价值。前总理李光耀多次提醒国民,新加坡太西化了,必须重新发扬东方人民的传统美德,抗拒西方颓废文化的侵蚀。现任总理吴作栋也指出:“如果我们想继续繁荣昌盛,我们决不能抛弃勤劳、节俭和献身的本色。”80年代以来,新加坡要求所有班级都正式进行道德教育,并把道德教育提高为一门主课,将德育尊为德智体群美五育之首。同时,还要求和发动家庭、社会配合,并在社会开展运动,制造声势,使德育成为全社会进行的活动。现在新加坡已把德育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三大基础之一(另两个基础是能力教育和双语教育),使之具有战略地位。

5.韩国。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韩国共进行过六次大规模教育改革,对道德教育的日益重视是这些改革的共同特征,尤以80年代以来的三次教育改革最为明显。开始于1987年的教育改革,确立了这样的培养目标:(1)健康的人:要有健康的身体、坚韧的意志、 健全的趣味、丰富的情绪;(2)自主的人:要具有主体的自我意识、 明确的国家意识;(3)有创造能力的人:要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 科学的研究能力、合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的思考能力;(4 )有道德的人:要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尊重人格的态度、健全的市民意识、人类共荣意识。韩国当局认为,国民的懒散习惯、封闭自尊、精神空虚、缺乏创造力等不良素质与21世纪的社会要求极不相称。为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加强道德教育,真正改变国民精神中消极、落后的恶习,唤醒人们“完善人格”的意识。

6.中国。在我国,道德教育也一直受到关注和重视。邓小平一再强调,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他说,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他还深刻地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54页。)他明确指出:必须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 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江泽民1997年9月12 日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强调: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他在报告中特别提出要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他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家教委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文件。主要的有:1988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1990年国家教委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1993年颁发《小学德育纲要》,1994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5年国家教委颁发《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这一系列文件,提高了人们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并使学校德者工作有章可循。

除上述国家外,法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西兰、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都强调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而且都从各自国家的国情出发,积极研究和探索改善道德教育的对策。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春风唤不回。”只要我们勇于正视当今的道德危机,并切实抓紧、抓好道德教育,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必将步入道德振兴的时代。

标签:;  ;  ;  ;  

世纪之交的世界道德与道德教育_道德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