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乡贤文化对基层德治的影响论文

论新乡贤文化对基层德治的影响论文

论新乡贤文化对基层德治的影响

◎毕权胜

(中共肥东县委办公室 安徽 合肥 231600)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社会逐步由相对封闭的静态模式转型为流动加剧的动态发展模式,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变革、农村社会结构日益分化、农民思想观念日益多元。现代优秀乡村文化体系的构建速度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步伐,传统的乡村治理力量式微,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此,要注重基层德治的平台、机制和文化建设,实现统筹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乡贤文化 基层德治

乡贤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是传统道德积淀的深厚土壤。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面临着严峻挑战,这是强化新时期基层德治的现实形势,也是构建新乡贤文化的实践所向。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乡村基层“熟人社会”瓦解、社会心态失衡等问题,使得法治、德治和自治遇到很大挑战。许威在研究中指出:加强基层德治,要坚持党的领导,注重道德先行和依法行政,健全公众参与机制[1]。因此,分析乡村基层德治的困境、为当前乡村治理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干草产量 于2014年和2015年7,8和9月,分别在月中和月底,在试验小区随机设1 m×1 m的样方1个,齐地面剪下牧草,称鲜重后放入烘箱65℃烘干至恒重,获取干草产量。

根据人类思维,表达一个论题、观点或信息,从句式结构来讲,最集约的方式,无非是“主语+谓语+宾语”,在此基础上加上“定语、状语和补语”使之更加严谨准确。而稳健的立论方法就是精明地利用试题材料的主题或标题或出处,利用问题的限制,精准的确定了论题结构中的“主语和宾语”的个数,使得虽然论题具体表述高度灵活,但灵活中有不变的东西,那就是充当“主语或宾语”的术语或主题。在此,笔者把确定论题结构中“主语或宾语”中一个的现象称为“半开(放)”式论题,而把两个都确定的现象称为“不开(放)”式论题,最后把一个都确定不了,高度灵活,只能随机应变的现象称为“全开(放)”式论题。下面请看例1:

一、乡村治理体系中基层德治的困境

就目前而言,现有乡村治理体系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基层德治面临着比较大的困境,这对乡村治理有着不利的影响。

(一)市场化变革给基层德治带来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带动着农村与城市同步共振,乡村地区处于“三农”体系深刻变革的过程中。市场经济本身的趋利性,使得农民的日常生产活动更加市场化、商品化;商品交易规则致使人际关系和道德责任的异化,传统的“熟人社会”逐渐走向“利益人社会”。部分农民的价值取向产生偏离,利益观念和功利意识逐渐加强,个人主义思想逐渐占据上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显现,产生了唯利是图等不良价值取向。

(二)城镇化转型使基层德治加大难度

在推动乡村治理体系中基层德治过程中,基层政府需要发挥引导作用,统筹监管,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激发乡村发展的潜力和活力,丰富村民业余生活,创造良好、和谐的生活环境[3]

在基层,宣传教育和思想文化工作,需要有平台、阵地作支撑,才能规避“空对空”现象和“悬浮”状态,充分发挥新乡贤文化对基层德治的影响。要充分利用政府投入、社会筹资、群众募捐等资金来源,整合既有房屋、盘活闲置资源,通过修缮、改造和提升,建成功能多、设施全、辐射广的文化阵地,如农村“乡贤馆”;要把乡贤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民生工程,建设一批以新乡贤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建筑,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好人好事、家风家训;要结合文化站、农家书屋、阅读空间、道德讲堂、党员活动室、乡村少年宫等建设,把多个功能相似、成效互促的阵地纳入一个大平台,统筹使用、协同运行,最终实现“一村一平台”。

(三)现代化的进程使基层德治更加多元

在解构主义盛行的文化背景下,农村的传统价值观念同新时期的价值理念相互碰撞。象征现代化进程的社会工业化和互联网时代,重构了长期以来的农耕文明,改变了乡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联结方式,从而使传统乡村社会体系消融解体,带动了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身处其中的农民不自觉地产生认同危机,这同时也影响了农民心态与人格形成。与之相伴,各种思维观念、道德评价“名目繁多”,农民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在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原本的道德规则向边缘化和碎片化方向发展。

二、推动乡村基层德治的有效途径

在社会道德领域,人伦常理作为一种长期稳定的价值观念而存在,尤其是传统的中国农村有着浓厚的血亲血缘观念,农民具备强烈的伦理意识,这让“伦理本位”的乡村状态保持已久。但伴随着城镇化大背景以及打工潮大趋势的出现,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及“三留守”家庭,数千年形成的传统文化根基逐渐削弱[2]。与其同步,形成明显的代际割裂,成员间的维系把控出现“真空”,良好的伦理道德得不到“无缝”传承,家庭自律、民风传承和乡风培育逐渐弱化。

(一)以一体化平台,强化统筹统管

步骤1:输入源和目的节点,源初始化路由进程,并将必要的信息插入到数据包中,Transmitterid=Sourceid,跳数hop=1.

(二)以一整套机制,夯实基石基础

阵地建设是基础,长效运行是关键。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找出来、请回来、展出来、传开来、礼起来”的要求,全面建立起乡贤文化研究机制、乡贤联谊机制、乡贤参事机制、乡贤服务机制、乡贤礼遇机制;要深度挖掘、广泛选取新时代的“新乡贤”,结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评选,定期更新、补充、完善,把“人物库”建成“精英名录”“好人榜单”;特别是要在管理运用中,依托乡贤馆,组建乡贤会,汇聚本乡本土的榜样、精英,发挥其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中的作用,逐渐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委自治为基础、乡贤会为补充、村民广泛参与的现代乡村治理新局面。同时,要具体实践中坚持“党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4]

(三)以一系列活动,激发潜力活力

要探索建立决策建议“智囊团”、创业致富“导师团”、纠纷处理“调解员”、乡风文明“督导组”、慈善公益“志愿队”等,统筹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为其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和载体;要把乡贤会、乡贤馆纳入乡村道德建设工程中,开列德育活动清单,完善基层德治模式,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要有组织地开展身边好人的事迹宣讲,播放道德模范的视频短片,编排乐善好施的德育节目,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围绕增强乡村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能力,乡贤会提供决策咨询、民情反馈、监督评议,以及开展帮扶互助、推行村规民约、调解矛盾纠纷等等,全力助推乡村的全面振兴。

三、结语

总之,乡贤是本乡本土的榜样、精英,其亲缘、人缘、地缘优势显著,自身的引擎力和凝聚力不得小觑。在新时代内涵下形成的新乡贤文化,实现乡贤“先进先行”、群众“紧跟紧随”,有利于创新基层德治、培育乡风文明,也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肥东县的探索实践和取得的成效来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的具体实践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细、落小、落实,不断催生其在乡村治理中独特的人文道德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进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5]

[参考文献]

[1]邝良锋,程同顺.新乡贤生成困境解析——基于农业后生产论的演变逻辑[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7,19(03):56-62.

[2]崔雪,崔恒.新乡贤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研究——以湖北省鹤峰县为例[J].行政科学论坛,2017(04):47-50.

[3]陈颖.新乡贤对“淘宝村”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J].统计与管理 ,2017(03):48-50.

[4]张文婧.试论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J].今日海南 ,2017(02):58-59.

[5]刘俊巧.新乡贤治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 ,2017(02):21-22.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3520(2019)10-50-02

【收稿日期】 2019-04-18

【作者简介】 毕权胜(1989- ),男,汉族,安徽合肥人,硕士,中共肥东县委办公室;研究方向:政策法规、社会治理、基层党建、乡村文化。

标签:;  ;  ;  ;  

论新乡贤文化对基层德治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